前些时,因为手机使用的问题,我虚心向儿子请教,儿子在教我的同时表扬我:你还蛮爱学习的哈,爱学习将来不会得老年痴呆症,我身边有的人一过五十岁就说自己老了,就拒绝学习,一些新事物都不会,电脑用不到,微信发不到,出门打个的都不会,最后就变苕了,你要继续保持爱学习的习惯哈。儿子的一番话说得我心理乐滋滋的。事后,我仔细回味儿子的话,觉得很有道理,爱学习不仅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奋力向上的阳光心态。有了这种人生态度、这种阳光心态的人,生活应该更充实、更有意义,心态也会更年轻。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是话好说,做不易,有些人年纪还没老,人生态度就变老了,身体还没老,心态就变老了。以“人过30不学艺”为借口拒绝学习,成天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犹如原始社会的来客,这也看不懂,那也看不惯,什么都不会,结果与社会越来越脱节,与时代越来越疏远,被时代甩了N条街。
笔者的父亲就曾是这样的人。除了文革下放几年外,父亲是一位一生都在乡村学校教书的老教师,记得1979年父亲刚平反复职时,一些时髦青年喜欢身穿喇叭裤,手提录音机,蓄着长头发,戴着太阳镜招摇过市。每每看到这种情景,父亲都是深恶痛绝,额头青筋暴出,恨不得痛打一顿。到1990年代,还对穿西服打领带的人投以异样的眼光。因而在家总是给我们 “上政治课”, 反复敲警钟。1980年春节,我和同伴一起在武汉买了一条牛仔裤,回家后被父亲发现,他竟然给我剪了个稀巴烂。
1996年,父亲退休之后,对现代生活更不适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始终有种陌生感,对高速发展的时代抱有一种恐惧感,对他人一直怀有一种不信任感。刚刚退休时还偶尔和几个老同事一道打打麻将,聊聊天,但渐渐的麻将不打了,天也不聊了,整天把自己和母亲封闭在家中,基本不与外人打交道。即使是上街购物,出门散步也是走既定线路。我们担心这样长期下去会得自闭症,就总是想方设法劝他们、带他们到外面走走,并于1997年就给他们安装电话,2003年又给他们购买手机。经过一段时间的教习,母亲还学会了拨打接听手机。但从2003年购买第一部手机开始,到2014年9月去世,父亲前后大约买了20部手机,却连接听都不会。刚开始,我以为父亲是年龄大了,记性差了,难学会。后来经过观察发现父亲是根本没学习兴趣,儿女辈、孙子辈都认真教过他怎样用手机,但他根本就没记。他的手机只装在口袋里,偶尔遇上老同事或老朋友,就拿出来摆弄下。不仅对手机是这种观点,对一切新事物、新玩意、新科技、新思想、新观念他都拒绝学习,老是沉溺在过去的日子里,流连在昔日的时光中,回忆似乎成了他继续走下去的动力。没想到先是拒绝学习,后竟丧失了学习的能力,父母二人相继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如今父亲已经远行,母亲虽然生命尚存,但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吃饭穿衣都需要人料理,生活于她成了幻景,幻景于她又成现实。
父母的生活常常令我扼腕长叹。科学要进步,社会要发展,时代要前进,生活要进化,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对新事物、新观念、新变化看不懂惯、看不顺,拒绝学习,肯定就会被时代抛弃,被生活遗弃。因此,无论年老年少,无论在岗退休,都应该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积极的人生态度,都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吸收新观念、接受新事物、适应新变化。这样不停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才会让自己生活在快乐和充实中,也才为子女、为家庭、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欢乐与和谐。
作者单位:湖北红安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