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在恩施日报发表文章《重阳节我把父母接进城》,享受城市生活,十年后,就在这个火热的六月,村支书的一声召唤,荡起我这颗火热的心,带着父母返乡,开展“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
熟悉的山山水水、村村户户,唤起三十多年前很多儿时的记忆。“本分、踏实、健康”父母当年的叮嘱还在耳边回响。百善孝为先,返乡首要的是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让父母收获晚年的幸福!
记得,1989年“七一”前夕,我在湖北省气象学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90年“七一”前夕,在海拔1820米高的绿葱坡气象站宣誓正式加入党组织,今年的“七一”前夕,在家乡村支委重温党的誓词,内心发出的最强音就是:感恩组织的培养!不忘初心,永跟党走,永远不会迷失前行的方向!
和我一起返乡的刘永新、高龙耀、税明礼、张萍、李静、谭从军、刘永春等浑身都是正能量,他们分布在文教卫、公检法等战线。七八十年代出去工作都必须有村支书的举荐。我们的老支书陈真定,从未放过任意一个能让村民走出去深造的机会,只要有机会就会挨家挨户通知或者广播,鼓励村子里的年轻人走出去,看到更大的世界,学到更多的东西,得到更大的发展。我们都是受益者,所以,我们几个年长的老党员带着年轻的党员同志跪拜在老支书陈真定墓碑前,回顾当初,感恩远去的老支书。
我们还拜访了全国劳模陈方见,他今年62岁,是老支书陈真定的儿子,是湖北邮政2006年度十大新人、湖北省第六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湖北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在第十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表彰大会上,陈方见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名获奖者,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的亲切接见。
陈方见是巴东县邮政局绿葱坡支局一名普通的乡邮员。他在条件艰苦、气候恶劣、海拔1800多米的绿葱坡镇为13个行政村的万余名群众服务30多年,寒来暑往,行程超过60万公里,背负的邮件量超过10吨,被老百姓称为“背篓邮路”上的“邮骆驼”。他现在退休在家帮耕田种地,享受天伦之乐,依然不忘帮助村里的空巢老人,他还专门买了一辆摩托车,帮助老人邮寄包裹信件,义务为当地老百姓服务。陈方见的儿子在南方企业工作,女儿在恩施邮政银行,这次也返乡参加我们的活动。
返乡,感恩家乡榜样的力量!走近村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让榜样的力量在自己身上绽放!
返乡,感恩良好家风的影响!枣子坪张氏家族历代薪火相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教育,以秉承祖德、忠效家国、施恩勿念、受恩勿忘等为家训。我的祖辈有辛亥革命首义功臣,清朝出过拔贡生,有黄埔军校毕业生,有在中央电视台、交通部工作的长者,枣子坪的小学、初中均由张氏家族当年发起出资修建。
我出自对家族名人的敬重,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念祖先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深度挖掘张氏家族持家、重教、育才的历史,积极配合恩施州政协提案组、各级政府、相关专家学者多次实地调研考察,形成《关于保护与修缮辛亥革命功臣张育万故居及陵墓的建议》提案。在巴文化、鄂西民族杂志、恩施日报、晚报、中国气象报等媒体相继发表了《枣子坪一棵古树引出的故事》《辛亥革命功臣张育万志略》《我家清朝出过拔贡生》《张育万故里调查报告》等文章,在呼吁、协调、推动家乡文化保护及旅游开发发展做了大量宣传工作。本次返乡,深感任重道远。
返乡,感恩家乡的父老乡亲!再次聆听乳名,回顾成长。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一支勤奋的笔,一个滚动的鼠标,让家乡的文字更加激扬!
树高千丈不忘根!
返乡,坚定了对党忠诚的信仰!
返乡,净化了浮躁的心灵!
返乡,看到了田野上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