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复兴中华之梦
邓星君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是一个“一夜梦千回”的国家,因为梦与诗相随,诗与梦相伴,诗为人们创造梦的世界,追寻梦的理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与历史文明的象征,梦以诗为载体,诗以梦为意象,数千年倾诉报国之梦,民族振兴之梦,国强民富之梦,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华民族整部辉煌史诗中。
一、“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中国梦,他说: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他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韩国以及一些重大国际活动中又多次作了深刻的论述。
现在,“中国梦”在中华大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世界也广为传播,引发热议。
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教育部2013年6月5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2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2年有关十八大的流行热词引起大家的关注,其中第一个词就是“中国梦”。84.8%的中国公众认同目前阶段存在“中国梦”。67%的中国公众认为,与以往各个时期相比,当前的中国是最容易实现梦想的历史时期。
另一方面,“中国梦”也引发了一些不同声音,有的说“梦”口头说说可以,在正式场合,正式文件上使用不太严肃,还是叫中国蓝图,中国愿景贴切,也有的人说,梦是虚幻的,难以实现的,担心“中国梦”难以成真,美梦一场。这些同志没有真正理解“中国梦”的内涵。
新华网2013年06月18日报道,“中国梦”也引发了全球的热议。赞杨、支持、期待者有之;曲解、疑虑、甚至敌意者也不少,“中国梦”在国外舆论界已形成了激烈争论态势。有的甚至杨言,“中国梦”是让中国人作一场梦。美国政客希拉里断言,再过二十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还有国外评论认为:“中国梦”是“重返”昔日“辉煌”,是“恢复”中国失落很久的荣耀的梦想,是“恢复”旧日的“中央王国”,是“恢复中国历史上那种帝国秩序和昔日的帝国地位”;有的把“中国梦”说成是“雪耻梦”;少数周边国家“担心可能再次沦为不得不向中国进贡的附属国”。这是对“中国梦”的曲解。
二、“中国梦”的内涵
讲“中国梦”内涵之前,先弄清楚几个一般概念。
什么是梦?词典解释:睡眠时,大脑皮质及某些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的部位,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梦具有不确定性,虚幻性,常常用来比喻美好的愿望,渴求的东西,难以实现的追求,如作梦娶媳妇、梦笔生花、黄粱美梦、痴心梦想等。
为什么用梦想比喻国家的宏伟目标,这既是习近平讲话风格,风趣幽默,通俗易懂。同时用梦比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非常贴切,非常形象,非常接地气,这是中国人民最美好的梦,日思夜想的梦,甘于奋斗终生去实现的梦。何为复兴?复兴一词出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有“继承”、“再生”、“新生”、“创造”的本义和引申义,就像文艺复兴继承和发扬光大古希腊罗马文化、“创造”出资本主义人文主义文化一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继承但超越历史的辉煌境界,是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精神的结合,具有崭新的时代内容。
“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习近平的多次讲话已经阐明,大家在领会时,必须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习近平同志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里的关键词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最高概括。
2、习近平同志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里的关键词是三个实现,也有加了“社会和谐”成四个实现的。这是对伟大复兴的解读,是内涵的第二层解读。
3、党的十八大制定了三个百年目标,即“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又围绕这一核心目标系统地设计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 “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中国梦”的第三层解读,清晰明确了实现中国梦的时间步骤。
第一步再用10年时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2021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实现符合民族复兴标准、符合中国梦要求的“人民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两个翻一番: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两者是十八大报告中唯一的量化指标。和前两届党代会报告对比,尽管实现目标的时间节点都放在2020年,但提法明显不同。十六大报告是力争GDP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是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而十八大报告在谋求继续做大经济总量蛋糕的同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居民收入翻一番。
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为401202亿元,如果翻一番就是80万亿元,按现行汇率折算成美元相当于今天美国的经济总量。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估计为10046元(2000年不变价)。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翻一番就是2万元,城镇居民达4万元。
第二步再花30多年时间,在新中国建国100周年时(2049年),全面建成和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强国,为实现符合中国梦要求的“民族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步用21世经整整100年时间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21世纪后半叶(2049至2100年),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和台海统一,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信仰、科技发明、经济总量、共同富裕水平等要超越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世界和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4、“中国梦”是个多元梦,总梦想是伟大复兴,包含了许多“子梦”,如经济富强梦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政治民主梦是凝聚民心民力的法宝;文化繁荣梦是兴国强国的灵魂;社会和谐梦是安邦兴国的基础;生态文明梦是民众追求公平正义、自由尊严的保障;实现强军之梦是为实现强国之梦保驾护航的钢铁卫士;人生幸福梦是全部中国梦的落脚点和归宿也是中国梦内涵的本质特征。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些具体目标是大目标的组成部分,是对“中国梦”的第四层解读。
三、中国梦的寻根溯源
讲这个问题是回答为什么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中国梦。具体原因有四点:
1、曾经的辉煌植下民族复兴的根
历史上的中国“鹤立鸡群”于世界长达1500年之久。一是中国之富,从秦汉直到晚清1800多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一直是世界第一,直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经济规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占三分之一强,与刚刚过去的20世纪末期美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上的比重有过之而无不及;且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当时西方国家中最富强的英国销往中国的商品总值,尚不足以抵消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一项,更无需提丝绸和陶瓷了;全世界5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当时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英国著名经济史专家安格斯.麦迪森曾计算过,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
二是中国之强。古代中国的疆域版图特别辽阔,从汉武帝始,疆域版图就已经很辽阔了,唐朝的盛世疆域版图达1000多万平方公里(现在是960万平方公里)。元世祖忽必烈开辟的元帝国,其疆域版图逾越汉唐,达到古代中国的最大值,面约为1500多万平方公里。清康熙年间设立台湾府,使古代中国疆域版图最后定格为1300多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和海南诸岛,清帝国中央政府对各地的管辖权和控制力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大值。
三是中国对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巨大影响。古代中国对世界文化、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贡献是特别巨大的,美国著名政治家本杰明. 富兰克林曾说过,在世界历史上,“中国被视为古老而高度文明的国家”。13世纪,马可波罗来中国,中国当时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和生机勃勃的商业繁荣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300多项,中国占了175项。
由于中国的政治制度先进,多样化的封建文化达到了空前的大发展、大繁荣,世界各地前来留学、考察、取经的人摩肩接踵。
2、屈辱的伤痛燃起民族复兴的火
当世界进入工业文明之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这个已内腐的庞然大物轰然坍塌,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接踵而来。偌大中国,不堪一击。英帝国对华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仅凭几千英军、几十艘战船就把一个所谓的“天朝帝国”打得落花流水。列强在中国境内烧杀掠夺,80年间,签订了900多个丧权辱国条约,战争赔款淘空了中国的国库,20个国家在中国设有租界,中国海关收入被外国人剥夺,中华大地上写有“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告示牌,中华民族齐呐喊:“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长驱直入,中国的危机屈辱达到最低点。受尽屈辱与无边伤痛的中华民族是英勇不屈的民族,中国人民始终有梦,只是没找到梦的正确方向。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浴血奋战、苦苦求索了80年,中国人民进行了各种抗争,诸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前赴后继,但所有救国之梦都破灭了。
3、170多年的奋斗延续着民族复兴的路
中国梦传承了五千多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总结了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包含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汇聚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国梦是中国人民期待洗刷1840年以来中国饱受侵略,欺凌的屈辱历史的强烈反应,“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
170多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努力寻索、英勇奋斗。梁启超的改良;孙中山第一个叫响“振兴中华”、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李大钊呼吁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他领导的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的伟大梦想。他的中国梦是“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早在1962年他就说过,“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100多年时间我看是不行的。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建国30年艰辛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梦想,1978年底,邓小平被评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该刊开篇文章的标题为《中国的梦想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行,创造了人间奇迹。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接近10%,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第二进口大国、第一制造大国和重要对外投资国,人均GDP迈进中等收入国家行列,4亿人脱贫,13亿人走向现代化,实现了人民生活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在中国迈向现代化新的历史征途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梦”上升为整个国家、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共识,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与历史文化内涵的提升,激活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和中华儿女心灵深处的集体意识,表达出13亿中国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4、强劲的动力源必能圆民族复兴的梦
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一定能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造就托起“中国梦”的众志成城。
四、“中国梦”的实现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习近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产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习近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习达平: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同志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我们虽然休息了,但我们既拥有民族的“复兴梦”,也有自己的梦。让我们的“健康长寿梦”伴着“中国梦”三部曲同行!让我们张开双臂去拥抱幸福的明天、明天、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