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9.5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诗歌散文

走进瞿家湾感悟“洪湖精神”(朱世坤)

发布日期:2016-07-22 点击次数: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诗人贺敬之当年踏访洪湖时曾挥笔题诗,起首一句就是“革命常思洪湖水”。

  小时候,我从《洪湖赤卫队》电影、《洪湖赤卫队》歌剧、《洪湖赤卫队》连环画、《洪湖水浪打浪》经典老歌中,即对波光潋滟、荷美鱼肥的洪湖景色充满向往之情,对波澜壮阔、如火如荼的洪湖斗争充满崇敬之情。

  2016615,我随原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的部分党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追寻革命志士的脚步,来到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脑机关所在地洪湖市瞿家湾开展“革命常思洪湖水”主题党日活动,瞻仰革命烈士陵园、参观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交纳“特殊党费”、吃自带午餐……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追忆先烈事迹、锤炼党性修养、感受发展新面貌中经受心灵洗礼,感悟“百折不挠、同舟共济、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洪湖精神”。

  瞿家湾曾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首府,这是一条有诗意的街,更是一条革命的街,在宽不到5米、长400余米的石板街两旁,是一幢连着一幢的木质结构民房,这些兴建于清末民初的建筑,灰墙玄瓦、高垛翘脊,凤点头造型的飞檐伸向长空,既展现了当年革命的恢宏与庄严,又透出小镇千百年来安居祥和的古朴情致。

  瞿家湾的闻名不仅在于她具有明清建筑艺术与荆楚文化的完美结合,更在于她也曾为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点亮了星星之火,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当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曾受到湘鄂西人民的关注,这里的一举一动,都曾关系和影响着整个湘鄂西的历史进程。

  踩着瞿家湾斑驳的石板路,悠长的街巷曲折蜿蜒,一眼望不到尽头。仰望飞檐间狭长的天空,仿佛在穿越时空隧道。当年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委会、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等39处革命旧址和遗址都座落在这里,向人们陈述着那难忘的血与火的岁月。

  1927年至1934年,以贺龙、周逸群、段德昌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武装割据,浴血奋战,创建了以洪湖苏区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南达洞庭湖和武陵山脉,北到桐柏山南麓,西抵长江三峡和武当山脉,东接武汉西部边境,覆盖58个县市,是湘鄂西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拥有2万正规红军和近5万地方武装,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割据范围最大的三块红色根据地之一,是参加长征的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红二方面军诞生地。

  伴随着“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的悠扬歌声,推开沉重的木板门,如同推开一幅历史画卷,我走进湘鄂西苏区人民开展游击战争的历史中。这是一片赤红的土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先烈的热血,每一段墙壁都刻有英雄的誓言,无论你走进哪一幢房子,那刀砍弹击的印记,那风吹雨打的斑痕,都会向你诉说当年发生在它身边的革命壮举。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贺老总手握烟斗和将军们在昏暗油灯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绰绰身影;在这里,我仿佛聆听到了出征将士豪迈的脚步声和渔民们运送支前物资的船桨声以及欢庆的锣鼓声;在这里,我仿佛闻到了载着胜利喜讯的《红旗日报》《工农日报》飘散出的阵阵油墨香味……

  纪念馆展厅内赤卫队员当年使用的梭标、鱼叉林立,土炮、自制手枪、锈迹斑斑的大刀等文物,把我带入了当年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杀敌战场。一艘名为“水上飞”的小船静静“停靠”在墙边。在洪湖水上游击战争中,“水上飞”曾发挥过巨大威力,在水草丛生的河湖港汊,敌人的机动船也常常被它打得人仰船翻。

  讲解员魏星介绍,1927年,洪湖地区游击战争如火如荼,瞿家湾几乎全民参加,22岁以上的参加赤卫队,28岁以上的参加青年团,18岁以下的参加儿童团。据民政部门统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洪湖地区牺牲的红军烈士多达3万多人,他们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浪打浪的洪湖水经历着血雨腥风,洪湖变成了红色的湖,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正是这血与火的洗礼,使本来名不见经传的瞿家湾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

  1932年,湘鄂西中央分局全面执行王明第三次“左”倾冒险主义,致使湘鄂西苏区丧失。湘鄂西中央分局负责人夏曦、杨光华在第一次“肃反”中就杀害了一大批高级干部,其中包括湘鄂西红军和根据地创建人万涛,湘鄂西省委委员、湘鄂边特委书记周小康等,红三军中被杀害的有红三军参谋长兼第七师师长孙德清,红三军政治部主任、中共鄂西分特委书记柳直荀,红八师师长段玉林等。“左”倾错误使洪湖地区在几个月内被捕杀的革命志士达数千人,一大批富有指挥经验的红军指挥员被诬杀,部队战斗力减弱。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七师北上后,国民党军队对洪湖地区进行“围剿”,红七师遭受空前惨重的损失,红七师战士们喊着“誓死保卫苏区”、“誓死保卫瞿家湾”的悲壮口号,同敌人进行决战,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有的赤手空拳扑向敌人。由于力量悬殊太大,国民党军队血洗洪湖,红军伤病员3000多人被杀害。

  瞿家湾的旁边是烈士陵园,在苍松翠柏间耸立着一座12米高的纪念碑,正面镌刻着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手书的“湘鄂西苏区瞿家湾革命烈士纪念碑”15个遒劲大字。在革命烈士陵园的墓碑群里,我看到密密麻麻的墓碑上镌刻着一个又一个烈士的名字,而且很多是无名烈士,他们牺牲时大多只有30来岁,甚至还有更年轻的,那是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站在这些舍生取义的烈士墓前,我仿佛感受到那一颗颗革命的心,依然在有力地跳动。我的心灵被震撼、被拷问:革命前辈燃起“星星之火”之时,如此万般艰难何以愈挫愈坚?为何“只要革命、不要家、不要钱、不要命”?!答案是理想!是信仰!坚定的信仰、伟大的理想所迸发出的精神力量,是可以超越时空、超越生命、超越物质而永恒于世的。

  19516月,新中国的版图上有了洪湖县的名字。建国后以“洪湖”为名建县,其意在于纪念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曾经5次访问洪湖的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在参观瞿家湾后,被这里的革命壮举所深深感动,撰写了长篇巨著——《洪湖精神》。路易·艾黎称颂的“洪湖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同放光芒,交相辉映。

  瞿家湾依傍洪湖,景色秀丽。“春有柳丝拂绿水,夏有荷花映日红,秋有红鲤翻金浪,冬有野鸭遮蒿蓬”。洪湖市瞿家湾镇湘鄂西旧址博物馆馆长肖艳诗介绍,目前,洪湖市将生态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结合,每年春夏秋游人如织,他们都喜欢荡舟在芦苇丛中、碧荷之间,感受游击队员打击敌人的神出鬼没,体会“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的劳动之美。

  瞿家湾之行对我而言,是一次找寻之旅,找寻革命传统、革命精神,找寻坚定信念、净化心灵的动力和源泉。感谢革命先驱留下的精神家园,让我更加深刻地读懂了中国革命那段红色历史,崇敬之感油然而生。革命先烈们在那么艰难的环境里生机勃勃地英勇战斗、乐观生活,那是崇高理想、坚定信仰的真实写照。

  这也是一次新形势下的期许之旅。当我踏上洪湖这片红色土地时,也感受到了发展的气息、经济社会的新变化。瞿家湾在历史上曾经是湖广一带的中心集镇,久负盛名的商贸集散地,现在开发发展旅游等特色产业也具有较好的条件,可以形成有较强吸引和带动功能的中心镇,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致富,促进这片红色土地历史上的一切宏大叙事化作一段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故事,这是革命先驱们的也是我们的由衷期盼!

  回顾历史,我们该吸取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展望未来,我们该怎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作出更大的贡献?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