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9.5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诗歌散文

三、黄陂三道加法造福十万村民(朱世坤)

发布日期:2017-03-22 点击次数:

 【编者按】朱世坤,男,湖北省委农工部调研员,爱好文学,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现摘发朱世坤同志回乡看扶贫文章六篇,每日一篇,以飨读者。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老家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得怎么样?贫困人口脱贫没有?我一直惦念着,趁着双休日,我确定回黄陂老家看看。

车下武汉市最长的绿色旅游景观通道——岱黄高速,迅速驶入黄陂区130公里长、联接各大景区的生态旅游环线。行驶在绿树成荫、花草掩映的生态旅游公路上,一座座透着浓浓荆风楚韵的房屋错落有致地隐在树木花丛中。公路两旁的房屋立面都进行了统一整治,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既能感受到旅游景区的精致美丽,又能感受到传统村落的民俗乡愁。原来七零八落的破旧农房变成了错落有致的农家宅院,到处散发着怡人的田园芳香。

黄陂区的同志介绍,近年来,黄陂坚持把旅游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着力做好“旅游+农村”“旅游+农业”“旅游+农民”三道加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这一无烟产业、低碳行业,乡村旅游已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金钥匙”“金饭碗”,一个个景区脱颖而出,一家家“农家乐”顺势而生,一个个村庄焕发新颜。

黄陂区在加大区级奖励扶持配套,量身打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别具一格的休闲山庄或“农家乐”的同时,组织农民依托承包的山水、林地、耕地等参与景区开发,入股分成;引导农民参与旅游景区、旅游特色镇、旅游专业村建设,许多农民成为酒店业、餐饮业、运输业、农副土特产品经营业、传统特色手工艺品制作等行业的经营管理者,农民不仅是种地的庄稼人和“农民工”,也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小老板。

截至2016年上半年,黄陂区共建成5A级景区群1家,4A3A级景区各4家,建成休闲特色集镇6个、休闲专业村58个、休闲山庄168农、星级农家乐980家,其中五星级休闲山庄9家,位列全省第一。全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10余万村民赚上了旅游钱、吃上了旅游饭,直接从业人员达6万名左右,间接就业人员达25万人左右,涉及旅游产业的村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2016817日至18日,黄陂区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上交流了旅游扶贫经验,木兰天池景区被评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景区。

大山深处的贫困村,以前失学儿童多、光棍汉子多、无业游民多、聚众赌博多。现在大变样:上大学的多、农家别墅多、创业老板多、小轿车多。特别是景区周边50多个村的农户因直接参与旅游生产经营,收入均有大幅攀升,村里有固定的景区门票收入分成,从当年的贫困村一跃成为耀眼的富裕村、景观村。

据统计,每年各景区支付给村集体的门票分成收入达2800万元,支付给农户的山林、田地租赁金达2650余万元。各景区的服务和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当地农民及其子女,他们占到景区工作人员的80%以上,其中从事旅游经营服务和相关产业链工作的原有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

清凉寨景区内刘家山村村民吴世勇说,以前的刘家山“夜点松枝日爬坡,煮饭等水烧破锅,白天苍蝇开大会,晚上蚊子唱山歌”,现在已经截然不同——“新旧两个刘家山,二十四道锦绣川,如今吃上旅游饭,男女老少笑得欢。”

一路看,一路聊,干部群众说得最多的是,“三万”活动,旅游扶贫,村企联合,政府得民心,企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老区得环境,继续发展下去大有希望。用不了多长时间,一个留得住市民、看得见民俗、记得住乡愁、过得上好日子的全域美丽乡村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