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庐山天下恋,天下恋庐山。当年,在庐山这处世界文化景观拍摄的电影《庐山恋》一经公映,立刻赢得春雷般的掌声。有专家评论,这是一部风光片;还有的评价,这是一部青春片、爱情片。我体会到,这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一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风格独特又富有浓郁时代气息的里程碑式的经典影片。
影片于1980年7月12日在庐山东谷电影院(现为《庐山恋》电影院)首映。37年过去了,这部银幕经典时常拨动着我的心弦,叩击我的心扉,不断勾起我对往日岁月太多美好的回忆和思念。
影片描写侨居美国的前国民党将军周振武的女儿周筠(张瑜饰)在“文革”前后两次回国观光,在庐山游览参观时,与在山上边潜心攻读,边照顾母亲养病的共产党老干部耿峰(与周振武是黄埔军校的同学)的儿子耿桦(郭凯敏饰)相遇,彼此产生爱慕之情,经过一番波折,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影片通过这条明线把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巧妙地汇入到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爱恋,对渴望参加新时期祖国建设和对祖国统一、团结、安定的期盼中。把美的自然、美的爱情和美的时代镶嵌在一起。这样的探索和创新,既升华了主题,又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编剧毕必成、导演黄祖模和作曲家吕其明用心感悟历史发展,用情抒写时代变迁,聆听社会变革之声,可谓匠心独运、独树一帜。
影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基调,将一对情侣的爱情故事和祖国统一大业、民族团结和安定紧密相连,把影片的故事情节和剧情发展自然而然地推向了高潮,实为点睛之笔。当耿峰从照片中认出周振武居然是黄埔军校的同学,后来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分道扬镳,成了战场上的敌手。冤家要变成亲家!这门亲事该如何定才好呢?

听听影片最后几个片段,耿峰和周振武父女的两段对白,第一段是和周筠:“有些事情对于你们年轻人是很容易解决的,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在仇恨中战斗了半辈子的老头来说,就不像念报纸、唱歌那么轻松,我们得想一想,心里头斗争一番。不过,我们都是好老头子,我们会想通的。我都听耿桦说了,你是个热爱祖国的好姑娘,你爸爸身居海外,也念念不望祖国啊!给你爸爸写封信,就说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安定。耿峰欢迎他回来。”
第二段是和周振武:“我们到底又相会了,过去的毕竟是过去了,咱们要向前看,多为祖国出力。”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为了国家的统一和富强,民族的团结和安定,还有什么仇和恨不能放下呢?还有什么前嫌不能摒弃呢?又有什么理由不变冤家而为亲家呢?
影片中耿桦和周筠一对情侣的三次相会,在观赏庐山壮丽景色的同时,共同用母语和英语呼喊我爱祖国,我爱祖国的早晨!细细品味,颇为震撼!祖国的早晨暗喻祖国的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也暗喻祖国的春天来了,人民的春天来了,文艺的春天来了。十年梦魇过去,花明日朗。经历了人情人性的风雨考验,人们对人生、对现实生活、对祖国命运有了新的思考。人们的思想和精神已经从“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是这一历史时期最鲜明的特征。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从此,中国开启了崭新的时代。崭新的时代孕育崭新的歌声。每个时代的歌声都镌刻着每个时代的印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歌声以它的鲜活和灵动记录着岁月,在瞬间打开人们记忆的闸门,唤起人们心底的记忆。
严冬过后绽春蕾,美酒飘香歌声飞。格外值得称道的是,影片中《飞向远方的故乡》等四首歌曲,既像催春的布谷鸟,又像飘来的一缕缕清风,苏醒了人们的心灵,激荡了人们的心潮。流淌的歌声恰到好处地抒发了男女主人公对祖国的由衷赞美和热爱,既反映了人民对凤凰涅槃后祖国繁荣富强的期待和神往,又生动刻画和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大大增添了影片艺术感染力。朱逢博、钱曼华两位著名歌唱家的演唱,表达真挚、情感浓烈、婉转细腻、悠扬悦耳,给人以真、善、美的启迪和熏陶,不愧是历史的回声、时代的歌声、大众的心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深切指出,“历史变化如此深刻,社会进步如此巨大,人们的精神世界如此活跃,为文艺发展提供了无尽的矿藏。社会是一本大书,只有真正读懂、读透了这本大书,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 流金岁月,经典永恒。《庐山恋》这部银幕经典正是讲话的完美诠释,早已花开庐山,名满五洲四海,成为人们的精神烙印。
心灵的琴弦一旦被拨动,就很难再停止它的跳动,所以我仍然要发自肺腑怀恋《庐山恋》。我也祝愿海内外炎黄子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激情满怀,感恩当下,追梦逐梦,辛勤圆梦。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