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思
入党记忆对每个人而言是不同的,可能是一片灿烂的星空,可能是一本多彩的画册,也可能是一首成长的歌谣,倾诉着青春的激情和梦想。我的入党记忆,是一段坚定信念的精神成长史……
还记得孩提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时常萦绕耳边,黄继光、董从瑞、刘胡兰的故事伴随着成长。那时,党好像离我很远,但却使我无限景仰,充满希冀。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我度过了幸福的童年。
懂事后,父亲用老一辈对共产党员的情怀感染我。作为村支部书记的他时常早出晚归,带领村民谋求出路,寻求生机;又时常走街串巷,将我们哥姐仨丢给母亲,为父老乡亲们办实事、解难题;还时常风雨无阻,奔走在田间地头,为有好收成相商着今年要买的稻种、肥料。父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从那时起,入党情结就像埋下的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潜滋暗长。我以父亲为榜样,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憧憬。
1995年,水校毕业后我踏入潜江田关水文站工作。第一次碰见我的老站长党员陈家璠同志时,他黝黑的皮肤,布满眼角的皱纹,看起来比同龄人更多了几分沧桑。常年奋战在防汛测报第一线,过多的操劳让时光在他脸上留下深深的印痕。是什么样的情怀支撑他能30多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当与他接触后,我才发现,是他那份对水文事业的热爱,对共产党员的信仰,锻造了他一次次的忘我工作……狂风暴雨中,他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收集了一次次完整的洪水资料;汛前准备中,他身先士卒,爬上吊车,拧紧螺丝,为缆道涂上一层厚厚的黄油;长途测量中,他冲锋在前,查勘找点、线路规划、工作准备,圆满地完成一项项测量任务。他的责任和担当使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这个信仰犹如我心灵的翅膀,催我奋进;犹如夜行时的北斗,指引我走向理想。
看着老站长坚定的身影,我入党的愿望愈来愈强烈。1996年,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工作中,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孜孜不倦地学习水文知识,兢兢业业地埋头工作,从最基础的水位观测开始到熟练掌握资料整编、水准测量及水文预报工作,时时刻刻以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辛勤的劳动终于得到了回报。1999年,组织任命我为田关水文站站长。
2001年,我和同样有着一腔热血,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年迈70岁的水文离休干部邓克明一起,在党校接受了一系列的培训教育,成为了一名入党考察对象。作为荆州市年龄最大的入党考察对象的邓克明同志,退休多年来,笔耕不辍,围绕弘扬正气、曝光邪气,撰写和拍摄了近三千篇(幅)文章和照片,先后在全国、省、市一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乐为人民鼓与呼,被誉为荆州的“啄木鸟”,荣获了感动荆楚“十大孝老爱亲模范”称号。他表示,入党是他一辈子的追求,要发挥余热,为荆州发展和水文事业贡献力量!看着他那笃定的眼神,我思想上有了迫切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
2002年11月,党组织的大门正式向我打开,我光荣地成为了八千万红色大军中的一员。那一天,我用略带激动而紧张的声音读完了入党申请书,当党支部书记宣读表决结果时,我如同身处梦境一般。从此,我迎来了人生的全新转折点,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关乎党的形象;从此,我不仅仅是一名水文战士了,我身上的标志多了一枚红彤彤的党徽。
时光荏苒,如今,我已是一名有16年党龄的老党员了,我将不忘初心,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积极加倍努力,不断追求开拓创新、奋发向上,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出一份独特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