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湖北机关党建》2020年1期
P. 40
机关文苑
叫扫房,南方叫掸尘。扫房子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 春节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年肉”一般
疫的一种宗教仪式,这种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 指猪肉,而吃“年肉”就要吃红烧肉,因为肉本身就
扫除,寄托了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 代表着富裕的意思,而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
望。从腊月二十四开始,人们纷纷开展一年来最彻底 红红火火,富裕十足,因此,吃一碗热气腾腾、泛着
的大扫除,室内屋外、房前屋后都要进行彻底打扫, 肉香、肥瘦相间、香甜松软、入口即化的红烧肉是腊
重点是厨房,从灶台、锅盖、碗柜到门窗,从墙角、 月二十六的重要内容。
床下到屋柱、屋梁等处,均要扫除干净,就连箱柜上
的金属把手等,也要擦拭一新,这既是清除污垢,也 二十七 宰公鸡
是逐除晦气,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旧时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
二十五 磨豆腐 赶集、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
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购买鞭炮、春联、香烛、
腊月二十五,家家户户开始磨豆腐,置办年菜。 纸钱、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
豆腐是我国的国菜,也是年节的佳肴,而且豆腐谐音 物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腊月
“兜福”,“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意 二十七宰鸡是有讲究的,宰好的鸡不在当天吃,一直
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据考证,豆腐是 要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
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 完,要留一点。因为“鸡”同“吉”,有吉利、吉祥
写道:“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 如意的意思,代表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
坐获泉布。”传说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汇报后, 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腊月二十七这天
玉帝会到人间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爷所奏的 宰鸡,不同的地区还有一些不同的讲究:在天津只能
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以此免 用公鸡,因为要取漂亮的外观和其雄赳赳、气昂昂的
遭玉皇的惩罚。时至今日,在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腊月 气派;在北京,老北京人除了这天要准备鸡肉外,还
二十五吃豆腐渣的习俗。腊月二十五做豆腐,还有另 要准备其他的各种肉类、蔬菜等。
外一个传说典故,说这一天家家户户做豆腐,源自清
代百姓对奸臣和腐败的抗争。因为那个年代老百姓特 二十八 把面发
别恨腐败,就想跟腐败做斗争。怎么办?于是就在这
天做豆腐。春节吃豆腐,谐音“斗腐”,就是跟腐败 腊月二十八,乡村农家忙着贴年画、对联、窗花,
做斗争。如今,这种习俗传承下来,到腊月二十五, 日常普通的农家房舍,在年底变身为红红火火的民间
豆腐就成了备受青睐的食品。 美术馆。春节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民间讲究每
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大门上的对联,是一
二十六 割年肉 家人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
妙语连珠。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
“年肉”是大年的主菜,是用于祭祀祖先和年夜 之言。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
饭食用的。汉族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杀猪割 物、植物等。到了农历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
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 还是做馍,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腊月
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 二十八这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
困人家则到集市上去“割”。将“割年肉”放入年谣, 北人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
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 人是“二十八,蒸馍炸疙瘩”;北京人慢半拍,在这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