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湖北机关党建》2023年10期
P. 44
机关党建创新榜
员干部开展技术协同攻关,为企业提供产前、产中、 助力枝江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 95% 以上,
产后及发展规划、品牌打造等“一条龙”式全产业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82% 以上,畜禽粪污综合
链科技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两年来,共培育 利用率 95% 以上,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60 家,省市级示范社 212 家、 96% 以上,促进枝江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目前,枝
示范家庭农场 74 家。 江已构建了以“枝滋有味”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
以“枝江玛瑙米”“枝江脐橙”“百里洲砂梨”“董市
三、强化科技服务,让农民“富”起来 甜瓜”等行业品牌为核心,以“桔缘”“牛郎山”等
新型主体自有品牌为支撑的农业品牌母子体系。“枝
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 江玛瑙米”获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价值
范作用,省农科院组织 11 个党支部的 77 名党员为 已达 32.88 亿元。
枝江种养殖户提供“保姆式”科技服务,确保枝江
农业生产技术供给不“断档”。党员干部切实把握农 五、强化政策保障,让党员“动”起来
业生产“关键节点”,通过现场指导、授课培训等方式,
手把手、面对面开展科技服务,着力解决产业发展 院党委高度重视,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调动各方
“关键难题”,每年线上线下开展科技服务 1000 余人 资源力量,让党员“动”起来,确保共建成效。一
次,开展技术培训 42 场次,助力枝江评定农村实用 是强化政策支持。先后出台《关于激励科技人员服
拔尖人才 20 人,培育高素质农民 501 人,切实让农 务先行县的五条意见》《重大科研业绩奖励办法》等
民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在科技的加 制度措施,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考核评优等方
持下,枝江农产品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 面向参与先行县共建工作的党支部和党员倾斜,提
“枝江玛瑙米”从 2 元 / 斤提升至均价 5 元 / 斤以上; 高党员服务枝江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开展共建工
“百里洲砂梨”从 0.5 元 / 斤提升至 20 元 / 个;“枝 作以来,1 名党员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3 个党
江脐橙”从 1.2 元 / 斤提升至 2.5 元 / 斤;通过智 支部荣获省直机关“红旗党支部”,2 个支部荣获院“先
慧农业物联网设备技术的应用,水稻、柑橘、砂梨、 进基层党组织”,17 名党员获得晋升或提拔,8 个团
畜禽等农业生产劳动效率综合提升 53.5%,农户节 队荣获院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类奖励。二是强化资
本增收 20% 以上。2022 年枝江农村居民收入跃居全 金保障。为更好地激发党支部活力和战斗力,共建
省第二,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上升 9 位,2023 年又上 双方切实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各级政策资金支
升6位。 持,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构建资金保障体系。两年来,
统筹安排项目经费 2942 万元,其中,枝江市财政补
四、强化品牌打造,让产业“兴”起来 贴 180 万元、科技服务经费 590 万元、项目实施资
金 1972 万元,省农科院安排工作经费 200 万元,共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品牌就打造到哪里,党支 同保障项目实施成效。
部就建到哪里。省农科院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品 共建两年来,在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省农科院
牌打造为抓手,以科技支撑为动力,坚持用“农科 与枝江市密切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央视网、
先锋”党建品牌点亮枝江产业品牌,推动枝江农业 中国经济网、农民日报、湖北日报、枝江日报等新闻
产业振兴。省农科院以“党支部 + 企业 + 基地 + 产 媒体报道。下一步,省农科院党委将以“党建促共建、
业”的发展模式,从发展规划、良种培育、高效生产、 共建促发展、发展促先行”为目标,深化院地合作,
精准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精深加工、智慧农业、 强化科技支撑,把论文写在荆楚大地上,为湖北加快
品牌打造等方面提供精准的全产业链式科技服务, 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农科力量。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