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大兴调查研究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青年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实、细、准、效”五字诀扎实细致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不断地增强自身的本领素质,成长为机关的重要力量、中坚力量和湖北先行区建设的主力军、生力军。
一、念好“深”字诀脚踏实地。脚踏实地才能更好地仰望星空。现在很多青年干部都是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进了机关门“三门干部”,缺乏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急难险重任务实践的历练,工作中容易出现纸上谈兵、泛泛而谈的现象。青年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既能加深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领悟,又能够在政策实际执行中发现基层情况的千差万别,能够有效地褪去自己身上的“书生气”,增加“田间味”。要深入实际,切不可好高骛远、坐而论道,不能一谈国家大事就“指点江山”,一涉及自身工作就“退避三舍”;而应该首先把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职责弄清楚,把工作所涉及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上级文件弄明白,把工作的重点难点堵点弄懂弄通,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早日成为业务的行家里手、领导的左膀右臂。要深入基层,基层工作是连接群众最紧密的地方,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基层去落实,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要深入群众,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青年干部尤其要增强群众观点,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去走一走、看一看,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
二、念好“实”字诀优化作风。“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风政风与世风民风紧密相连,青年干部的行为代表着党员干部的形象,一举一动被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尤其是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网络时代更是处于群众的“聚光灯”和“放大镜”下。青年干部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优良的作风开展调查研究,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要避免“走马观花”式调研,不能只为出镜露脸,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要避免“钦差”式调研,不能“老子天下第一”,对基层指示多、虚心求教少。要避免“被调研”,不能为了调研而调研,开展工作没有任何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避免“嫌贫爱富”式调研,不能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青年干部应积极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开展调查研究,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运用好“四下基层”经验,让自己下沉下去、工作端口前移和服务重心下移,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自身成长进步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三、念好“细”字诀掌握实情。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调查研究首先是调查其次是研究,调查通常是指收集资料的过程,而研究则是指分析资料的过程,调查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研究是对调查发展和深化。调查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在调查开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是要将调研的目的和重点弄清楚,在此期间要阅读大量的背景材料,这样能够在调研过程中避免说外行话、当门外汉;其次要确定合适的调研的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的调研目的和内容,要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毛泽东同志开展寻乌调查时给我们作了光辉的示范,进行了为期二十多天的社会调查,开了十多天的调查会,对寻乌县的地理环境、交通、经济、政治、各阶级的历史和现状等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考察分析,最终写出了著名的寻乌报告。研究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收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要学会对调研的材料进行整理、分门别类,特别是对某一个问题,不同的调研对象或者方式反映的情况会有差别,这时候就要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加深对问题的深入认识,进而掌握全面情况。
四、念好“准”字诀把握关键。治病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调查研究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对调研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后,就要思考矛盾问题究竟在哪里、短板弱项有哪些。如果发现的问题不准确,就会制定错误的方案、采用错误的方式、实施错误的行动,最终的结果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产生,不仅达不到调研的目的,有时还会起到反面的效果。青年干部要加强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和分析问题,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理论和实践中的各种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确保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落得实。要采取“解剖麻雀式”调研,通过典型剖析、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帮助我们从中找出事物的规律,同时既要发现普遍性和一般性问题,又要关注特殊性和个别性问题,坚持分层分类地研究解决问题,既要有“普遍药方治百病”也要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坚持高站位和大视野,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和“省之要事”,发挥青年干部思维敏捷、敢于创新的优势,打破定势思维、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用创新思维和办法抓好调查研究工作。
五、念好“效”字诀解决问题。道不虚谈,务求实效。青年干部如果只是忙忙碌碌、机械做事,提不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调研就会成为“半拉子工程”,就会陷入事务主义怪圈中。要聚焦具体问题的解决,通过“小切口”解决“大问题”,起到庖丁解牛、事半功倍的效果,实实在在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而不是空喊口号,拿不出解决问题的真招实数。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开展对策建议研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一定要立足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反复论证、科学评估,力求切合实际、行之有效、行之久远。要加强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调查研究的成果要及时运用到工作中去,实施方案要具体可行,有具体化、可操作的任务做到知道干什么、怎么干,要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做到可督促、可检查,要有保障的措施做到成果可以落地。要抓好调研问题的回访,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很多时候一些问题的产生有着复杂深刻的原因,也非一朝一夕或者依靠本级力量就能解决的,青年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不断地盯住问题,不断地向上级反映问题,推动问题彻底解决。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汤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