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郑玉典,是鄂西高速路政一大队大队长,同时,还任鄂西高速公路管理处贺家坪党支部书记。
我是2008年,自己主动向组织提出到鄂西山区工作的;转眼间,一干就是九年。九年来,我牢记初心,长年穿行于深山峡谷之间,值守于重点桥隧关口,奔波于长大纵坡路段,与大山结下不解之缘。九年来,我与同事一道,共建“和谐鄂西”,连续7年被管理处评为先进单位,安全工作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级。
曾记得2010年春节期间的一场大冰雪,使长阳段长岭隧道至金龙隧道间,遭受了一场罕见的冻雨,导致金龙隧道口多车追尾事故。在接到灾情和事故信息后,我立即带领突击队员赶往事发地点。面对一片狼藉的现场,我们一会帮忙推车当大力士,一会与同事一块撒盐化冰。我们在湿滑结冰的路面,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没有一个人叫苦。我们连续奋战39小时,在与冻雨进行拉锯战中,战友们疲惫到了极点,只好靠在桥梁挡墙边稍稍喘口气,打个小顿。然而,一会儿的功夫,战友们衣服上的冰凌,很快就和墙壁凝结成一个整体。我看在眼里,心里很难受。但是,任务紧急、艰巨,我只好把泪水藏起来,用力地拍打战友们的肩膀,大声喊叫:“兄弟们,再睡就醒不来啦!跟我上。”队员们相互击落冻结在身上的“冰甲”,又继续投入除雪保畅之中。那情景,回想起来,真像军队打仗一样。
无情未必真豪杰。我在鄂西山区工作9年,远离潜江老家,为了工作,心里总觉得亏欠亲人,尤其是对不起老父亲。2009年7月,从潜江老家传来噩耗,父亲患上结肠癌,需做三次手术。当时,真想长一双翅膀飞到父亲身边。可工作情况特殊,鄂西高速刚开通,汛期多暴雨,还经常发生泥石流,刚参加工作的年轻的队员们缺少经验,何去何从,我考虑再三,只能坚守岗位,忠孝不能两全。完成工作任务后,当我赶到老家医院,看见淹淹一息的父亲,我放声大哭!没过多久,父亲安然地离开我们、静静地走了。
然而,我作为一名党员,忠孝两难全。
管党治党,重在基层。我从事基层一线支部书记工作多年,尝到了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的甜头。近些年,我们党支部按照鄂西管理处党委提出的“汇通鄂渝建天路,服务社会促和谐”总目标,着力解决自身党支部存在的紧贴中心的意识不强,党建优势未能充分体现的问题,开展比学习、比作风、比创新等系列活动,使支部工作有了活力,业务工作有了发展,党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我们紧紧围绕安全保畅中心,积极探索支部共建的新思路、新机制,围绕“供给侧改革”,联合鄂西高速长阳段的高警、施救、消防、医疗等党支部开展“互训互学”活动,即相互培训业务技能、相互学习工作方法,深入推进鄂西高速长阳段多个单位的跨行业、跨部门合作。联合开展“主题党日+一抗两保”活动,检验、磨合协同保障水平,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效率,在安全保畅通工作中,切实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组成“党员联合应急小分队”,确保在突发险情时能够前期快速介入、信息收集传递、联合指挥调度,编织了长阳段的安全管控网,有效地建强了支部在安全管理中的“末梢神经”和“组织细胞”。
沪渝高速长阳段是2009年开通的。第一年,发生交通事故576起。当时,被媒体和群众称为“魔鬼高速路”。在随后几年时间里,我们用心去做事,从摸索到总结,再到提炼,探寻出来了“单道通行法、瓶颈控制法、快勘快拆保畅法、无缝对接巡查法、声光预警提示法、应急分队派驻法、路况信息漂流法”等等一些工作方法,事故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以9.3%的幅度下降。数据背后,我们付出了汗水、泪水、鲜血乃至生命。
在平凡中坚守,在奉献中前行。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用我们对大山的热爱与奉献,铸就无愧于时代的一名合格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