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鄂北工程通水的号角仍在高亢,抗击新冠肺炎的战鼓就已敲响。1月6日,鄂北局全体干部职工历经四年14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鏖战,终于完成了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一期)通水工作任务,就在大家准备利用这个新年好好休整再冲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阻击战就紧锣密鼓地全面打响。1月22日,武汉宣布封城,湖北进入紧急状态,全省各级党员干部和医疗卫生工作者闻讯而动,立即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保卫战。鄂北局人继续秉持决战通水的战斗意志和奉献精神,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就近下沉,迅速加入各地防控疫情第一线,共同构筑起一道道阻击疫情、歼灭疫情的钢铁防线。
对标决战通水,团结一心再出发
1月22日凌晨,省政府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应急响应,这标志着全省进入临战状态。1月22日一上班,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庆国就把综合部有关人员喊到办公室,马上通知所有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委班子成员,停止所有请休假活动,全部到岗到位接受安排。同时要按照省里和厅里的工作要求,立即成立鄂北局新型冠状病毒防控领导小组,由他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任副组长,并根据职责分工和任务分解,从组织机构、信息报送、监控宣传、后勤保障、责任追查等方面定责定岗,明确各部主要责任和有关人员具体工作,用最快速度建立了一套上下联动、职责清晰的联防联控机制。临近午时,李庆国又把几名党委成员叫到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他说到:“怎么保通水的,就怎么抗疫情,要拿出年底决胜通水的战斗状态,党委成员全部下沉一线,冲锋在前,直到疫情结束的最后一天。”作为鄂北局的一把手,李局长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冲刺通水的最后两个月里,除了参加必要的工作会议,他一直住在工地一线督办进度,开闸放水的前两夜更是几乎没合眼,大家都让他休息会儿再来守着,他却说:“水不通到封江口,我睡不着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王满兴是党委班子中最年轻的,遇事总是为他人着想,年前我问他:“王局,今年回老家过年吧?”他说:“算了,我到局里值班吧,让其他同志回去看看”。在疫情爆发后,他克服封城封路、交通不便的不利因素,来往武昌汉口两地坚持值班,为其他同志争取安全空间;纪委书记蔡元芳是应急战线上的“老革命”,第一时间投入所在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小组,站岗值守,入户排查,深入老旧社区为孤寡老人、困难同志采购生活用品,而他自己也是需要关照的老同志呀;党委委员、副局长杜受富坚持“退伍不退色”的军人本色,多次参加小区生活物资分发工作,志愿服务的身影还在湖北卫视和中央台播出;党委委员、规财部主任宋建华参与省水利厅机关疫情防御工作,担任所在单元“门栋长”,白天量体温、做登记、送菜品,晚上值夜班、防外出,连轴工作,任劳任怨。党委委员邱继兵年近六旬,冒着风雪参加社区防控工作,不惧严寒。他们都是才经历了3个月下沉工地一线的鄂北老兵,还没从通水的疲劳中缓过劲儿来,又再次下沉到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前线,重新披挂上阵再出发,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践行着领导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是骨干也是尖兵,防控一线显担当
有了党委班子火车头一样的冲锋陷阵,中层党员干部更是快马扬鞭,积极主动,他们构成了鄂北局疫情防控的中间力量。
调度部主任何永煜一回到家就直奔社区报到,就怕去晚了没领到任务,安排他负责体温测量和集中消杀还觉得活儿少了,多次申请再增加工作量;丹襄部主任任登成和枣随部主任杨锋,身为现场建管部的支部书记和主要负责人,把工地当家当办公室,常年与家人分居两地,今年过年同往常一样,一直都在现场部值班值守,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平凡中坚守支部堡垒、扛起鲜红党旗。广悟部主任胡辉,在大悟老家隔离14天后就要求参加社区防疫工作,经常背着消毒液行走在乡间村落,一干就是半天,身上衣服被汗湿了也不觉疲惫。综合部副主任陈娟,虽说是女同志但做起事来一点也不含糊,她身兼联络员和战斗员两个岗位,既要及时将局党委的指示要求层层传递、逐一落实,又要积极投身社区一线,为小区群众买菜、为疫情防控站岗、为返汉职工奔走,丈夫远在十堰防疫战场值守,家里还有两位老人和上小学的孩子需要照顾,经常感叹自己分身乏术,可还是奔走在防疫一线,处处都有她的身影,时刻都在发光发热。规财部副主任李治华在决战通水时负责督办关键标段之一的枣阳申冲渡槽,现在却当起社区的快递小哥,为社区群众收发网络购买的包裹物资,有同志调侃他:“李主任,管上亿的工程和管快递包裹有啥不一样呀”,他回答说:“都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工程部副主任李世维原本在自家小区就近服务,得知省水利厅要组建厅级领导带队的党员工作组后,主动请缨参战代表鄂北局参战,成为不定地点、不定社区、不定任务的“三不定”特别突击人员;而工程部另一名副主任刘家明,通水前两个月就进驻工地,一直干到通水才回家休息,没歇两天又加入社区服务队,入户排查、分发物资一样不落;丹襄部副主任李黄志和广悟部副主任马春桥,充分利用本地人优势,积极联络地方指挥部,为部门值班人员采购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办理保障用车来往通行证。因为他们经常为部门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们:“老马,老李。”他们是建设鄂北工程埋头实干的中层骨干,也是服务疫情防控的水利尖兵,用双手帮扶他人,用脚步丈量土地,诠释着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水利精神。
服务抗疫全覆盖,吹响鄂北集结号
鄂北局是省水利厅最年轻的群体,35岁以下人员占到总人数的70%以上。因此在鄂北局的党员志愿者群体中,既有80后90后这样的集团军,也有60后70后这样的小分队,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挥洒着鄂北人的激情和豪迈,让奉献、务实、创新、卓越的鄂北精神持续发扬。
“老奶奶,我来给你送米了”,规财部党员朱诗旭在这个春节又多了一本“驾照”,汉川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职送菜员。他作为去年刚入党的新党员,看着汉川市确诊人数高居孝感第一,他心急如焚。一回到老家就想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可由于是武汉返乡的,居家隔离14天后才上岗,现在每天为社区群众运送物资,他觉得心里踏实又充实。
包丹是鄂北局工程技术部的“美女管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们一家三口齐上阵。包丹老公作为公务员,早就下沉孝感一线支持防控工作,而她也积极参加社区送菜、消杀、入户排查等工作,瘦小的身板仿佛有无尽的力量。她姑娘更是厉害,亲笔绘制的抗疫作品荣获二等奖,并将800奖金捐给武汉医院。最记得她在老公出门前往孝感时发了一条微信说到:“情人节,更是情人劫,本想说句保重,最后一句话也没说”。我想,这应该是无数中国家庭在这次新冠肺炎中的真实写照吧。
陶锋是调度部信息化管理骨干,这个春节却成为家里的“留守老公”。他爱人是协和医院的护士长,一直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沿,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只能偶尔通过视频看看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根本无法分身照顾家庭,每天做饭带孩子都是陶锋一个人干。看着爱人写的“同济抗疫日记”,他默默的留下了眼泪。他说最担心的还是爱人的身体,希望能够早日平安归来。
王忠是综合部后勤科科长,也是鄂北局后勤保障的“大管家”。从武汉封城那天起就当起了鄂北局的“保障员”,不仅负责驻汉各部的物资采购,还帮助支持社区群众的生活所需,经常是单位社区两头跑,不知疲惫、不辞辛劳。特别是办理值班人员通行证和筹集购买鄂北局防疫物资上,来来回回到厅办和街道社区沟通,为干部防疫提供了安全保障、职工通行顺利提供了支持。前几天,又把一批防护用品逐一送到分散在武昌、汉口、汉阳的鄂北局下沉党员,为他们健康服务社区提供有力保障。
还有女党员秦爽、吕丹娜看到襄阳市中心献血站急需血浆的公告,义无反顾伸出援助之手献爱心系;枣随部党员赵容,义务接送村里应急复工人员往返工厂;广悟部志愿服务夫妻档周蕊戴晗,即便儿子还在襁褓之中,也要一同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无论是党委班子、中层骨干,还是普通的党员同志,都在各自岗位上身体力行、默默奉献。曾几何时,他们还一起在鄂北大地上团结协作、并肩奋战,日以继夜的协调参建各方人力物力,确保了我省水利“一号工程”鄂北工程如期通水。现如今,他们又积极投身阻击新冠肺炎扩散蔓延的这一头等大事,虽然身处各地、任务各异,却依然疫情不灭、战斗不止,如同天上的繁星,散落荆楚大地,共同托起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胜利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