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工作 > 宣传之窗

战“疫”阵地中的鲜亮党色 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抗疫纪实

发布日期:2020-03-09 点击次数: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基辛格 

  “天使白”守护生命让人感动、“橄榄绿”冲锋在前让人心安、“旗帜红”为民护民让人信任。 

  一个永不言退的集体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交易中心党员面对疫情,思想不松,队伍不散、工作不怠,在他们各自所在的社区勇挑重担,敢于担当,默默地、坚持着散发光和热,怀着一颗滚烫的心,把自己的力所能及汇成一股温暖的力量。 

  "多面手"刘立光 


  “你会讲中国话吗?体温正常吗?有什么需要尽管和我们说”24日,刘立光在摸底排查中,遇到了一位委内瑞拉的国外友人,他耐心询问对方身体状况和生活所需,确认无异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往下一家,每到一处,他都深排细问,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这一周他共摸查400余户,而摸底排查仅仅是他本周工作的一个小缩影,在他所在的五环社区,社区有号召,他永远都是第一个响应,最先到达现场,火速开工,进行团购、分发、为医护人员家属送慰问品、张贴防疫宣传资料,妥妥的“多面手”,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跑。 

  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五环社区下沉党员临时党支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 

  "消毒专业户"胡晓明 


  “给东湖路98号孤寡老人送口罩、体温计,给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到社区办理通行证,打印、盖章;给小区居民分发团购物资。”忙完后,胡晓明在日志里简单记录下今天的工作,记录只是寥寥几句,而对应的一天却是忙碌而又充实,他每天早早来到社区领取任务。在小区门口值守、分发捐赠物资、为老人或者行动不便的住户送货上门、他还被社区居民称为“专业消毒工”,每天到点,他就背着消毒装备穿梭在小区里,不放过任何一个公共区域,旮旯角落,几天下来,他从一个“门外汉”成了让人心安的“专业户”,当每次消毒之处变成安全地带,他就开玩笑称“自己又洗了个酒精浴,差点就熏醉了”。 

  "蔬菜西施"吴萍 


  吴萍所在的粮道街东龙社区共有1700余户居民,要满足四千多人的生活供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主动请缨承担为居民团购生活物资的任务,天蒙蒙亮,她的手机便响个不停,“蔬菜群”里早早就有人报需求,待大家接龙后,她就开始切换各种身份,她充当“淘宝客服”,熟悉各种套餐的组合、价格;充当“检验员”对各种肉品的价格差、青菜的新鲜度牢牢把关,等粮食和蔬菜到了小区,她又转变成“快递员”,一个个电话通知大家领取实物,遇到不会玩手机的老人和隔离的邻居,她主动联系志愿者送货上门,有时候还充当售后服务和“账房先生”。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一天连轴转,她还笑着对自己说“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热心人"苏明 


  24日,苏明接到了同事打来的求助电话,同事家中80多岁的老人被困在家,错过了当天的小区团购,老人一个人在家,行动不方便,同事心急如焚,“我们都封锁在各自小区,老人今天一日三餐着落在哪?”正当愁眉不展时,她想到了和老人同一个社区的苏明,于是赶紧拨打了苏明的电话寻求帮助,“你有所呼,我必有所应”,这一向是苏明的为人风格,苏明自己团购的菜也只够家中一天,可热心的他二话没说,舍己助人,拎上自家的“口粮”就往老人家里送。战“疫”,不仅仅是众志成城的对抗病毒,更是心心相惜的守望相助 

  "守护人"王晓玲

 

  王晓玲所在的梅苑小区是老小区,居住密度大,老人家偏多,她发挥着“小喇叭”的作用,在小区巡回宣传,遇到爹爹婆婆,他总是耐心的进行劝导“不聚众,不扎堆”,她还是一名称职的“岗哨”,23日值守中,她遭遇“险情”,一个发热的居民执意要求出小区,并称自己已向社区报告,要自行开车去医院。一贯谨慎细心的王晓玲,立马向社区报告,要求进行追踪。她说“我们值守的人就是负责把好进出关,任何异常的情况都及时反映等待社区下指令,尽最大的努力把好门,管好人”,就这样,她深防细排,尽职守护着居民安全的关口。 

  姑娘,你充满正能量的样子真美! 

  王薇雅是交易中心最年轻的党员、沈夕是入党积极分子,她们的父母也战斗在社区防控一线,父母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生于94年的她们在家人眼中还是让人放心不下的小丫头,她们却不甘落后,学着父母的模样勇敢地、积极地投身到防控一线,她们负责值岗、进行防疫宣传、分发蔬菜、对外出行人进行劝返,语气中虽透着稚嫩,但工作起来,铁面无私、动作麻利。口罩遮住她们的面容,却掩盖不住她们青春的气息,她们佩戴红袖章的小小身影,成了社区战役一线最靓丽的风景线,我想说,“姑娘,你充满正能量的样子,真美!” 

   

  守护一方净土 

  徐国银和杨杰下沉经历相似,他们带着浓厚的乡情,守护着新农村这方净土,农村的疫情防护与城市社区有所不同,一个村由十几个大小村湾组成,村民之间习惯走家串户,极为容易发生聚集性感染。这时候,劝阻和值守便是农村战疫中最主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每天早上八点,他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村中巡逻,在村民门口宣传防控政策,提醒村民不外出,不聚集聊天,不聚众打牌,注意个人卫生,搞好环境卫生。像这样的巡逻,他们每天要进行三到四次,没巡逻的时候,他们便到村口值守,严控人员进出,邻里乡亲都是熟人熟事,他们要做到尽人情更要尽人事,耐心的劝导只为得到理解和支持。每隔两三天,村里有一次生活物资集中代购配送,他们协助卸货和分配,组织大家有序取货,一天的工作直到村里的路灯黑、鸟归巢、人儿睡才结束。 

  主动作为的"罗阿姨" 

  罗红在所在的小区里充当着“咨询师”角色,在单位她就被大家亲切的称为“罗阿姨”,这不,“罗阿姨”又在小区里忙碌开了,她积极主动地在社区群里面帮助大家答疑解惑,积极宣传政策,稳定居民情绪,并进行团购和防护用品等统计及派发工作。她主动向社区网格员了解更多的社区疫情及基本情况,要求分派更多的工作。她抢任务、要任务,为这样的主动作为的”罗阿姨”点赞! 

   

  做好家乡的"摆渡人" 

  张汉宜滞留在汉外的松滋老家,胡磊滞留在仙桃老家,他们第一时间向当地社区报道,为守护家乡贡献一己之力,他们主要任务也是进行人员、车辆管控、劝返,防疫宣传,协助排查等工作。 

  张汉宜所在的小组只有两名工作人员,人员管控强度较大,且没有换班,没有轮休,连吃饭和上厕所都比较困难,全天候值守,一直从早上八点坚守到晚上八点。他主动为困难群众购买药品、还将自己在值守中发现的社区防护工作的短板和建议反馈给负责人,妥妥的一颗社区防疫“智囊”。胡磊在防护工作中,既顾里又顾外,身为单位财务部长的他,白天还要沟通银行,联系客户,这一周,他又主动承担了“守夜人”的职责,每天要值守到晚上十一点。 

  坚守岗位的的"哨兵" 

  在南湖街道松涛苑小区门口,每天都可看到孔运伟、周瑛两名老党员的身影,他们一起负责卡点进行过往车辆和人员的排查,“我们在小区里面住的时间长,熟悉各个口子,也有不少熟人,大家也能够充分理解”,3月的天气虽是阳光正好,但还是有丝丝寒意,他们两名老同志,全天候值守,没有双休,一站一整天,累到腰酸背疼,却丝毫不懈怠,坚持站好每一班岗。  

  严防死守的"值守人" 

  同为卡点值守人的还有谢勇、魏旭、王阳峥,“你好,麻烦你摘下帽子,我测下体温。”“你好,要去哪里?过来把信息填一下。”面对来往的人群,他们每天在不断重复着同样的话语。魏旭在民主路一路口进行值守,遇到人车出入,他拿出额温枪,确认无异后,方肯放行,任务虽简单,责任却重大,把好出入口就是阻断风险口,每一次的坚守都是有力的防护。谢勇值守之外,还主动发挥余热,为社区撰写防疫报道,为大家进行团购,为这样的老黄牛“点赞”。 

  退伍不褪色的兵哥哥 

  朱永梅同志凭借着“脱下军装,我还是一个兵”的信念,公司没有安排他值守,但他心系公司,主动请缨到库应急值守。社区工作需要党员下沉,自己两个孩子尚小,但他还是“忍心”把照顾孩子的重担交给了家人,主动到所在社区报到,负责维护小区治安秩序、疏散小区内人员集中以及出入小区人员安全检查等工作。他每天按时到岗,工作10多个小时,午饭时间,常常都是爱人准备好饭菜,自己站在家门口随便吃几口,马上又投入工作中去。 

  就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余艳华同志满怀期待回荆门老家过年,居家隔离时期,他一直思考着这个时侯要做些什么,隔离期满后,他便主动与所在社区联系,写下“请战书”,要求进入社区一线参与防疫工作。公司作为粮油市场应急保供稳市原料企业,应急保供刻不容缓,他再出发,积极与公司及当地社区联系沟通,办理返汉手续,与其他两位同志一起先后走过8道关卡,艰难赶到阳逻库区,加入公司应急保供队伍,作为一名基层党员,真正做到了他日志中写的:“就想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战斗还在继续,英雄还在阵前。疫情不退,他们不撤,他们在社区防控一线“安营扎寨”,发散“红色”正能量,给党旗增辉添彩,做人民心中的好党员。为他们点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0408号-1
技术支持:荆楚网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