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强省和文化强国建设,湖北省社科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专家交流辅导+集体研学”的形式,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由院党组书记张忠家主持,党组副书记、院长刘光远,党组成员、副院长邓为、魏登才出席,党组成员、副院长袁北星进行了书面发言。
中心组全体成员参加了“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荆楚文化传承发展”主题座谈会,专题听取了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湖北大学文化建设研究院院长刘玉堂研究员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简帛研究专家刘国胜教授两位史学专家的交流辅导。
刘光远谈到,通过党组集中学、个人自学、专家辅导学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进一步加深了对道路自信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对“两个结合”的理解。中华文明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袁北星在书面发言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充分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互相成就的内在机理,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筑牢道路根基、打开创新空间、巩固文化主体性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邓为在谈到学习体会时动情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传承发展高度重视,亲自谋划和推动了一大批文化基础工程、历史研究机构、重大科研项目等,增强了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作为宣传工作者的使命自觉。魏登才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张忠家在总结讲话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十年来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发展,这次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事关文化传承发展的集大成者,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是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讲话阐释的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在长江文明中均有具体体现,为我们推进长江文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二是进一步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文化功底、高度的价值认同、强烈的文化自信和自觉的实践示范,使党的创新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三是进一步强化了社科人文化发展传承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我们要秉持大历史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强国建设的关键节点,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增强发展的信心。我们要铭记嘱托、抓住机遇、发挥作用,以推进长江文化和楚文化研究助推文化强省建设,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与精神都富裕的共同富裕、现代文明新形态、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张忠家强调,我们要立足院情和职能职责,一要发挥中心组领学作用,明确要求和措施,推动支部和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走深走实;二要以专家研讨、理论研究等形式发挥好理论阐释作用,院内院外结合,发挥院网院报院刊和省内主流媒体作用,形成学习宣传的立体化态势;三要推动文化研究具体化、项目化,结合我院已有实践经验,在基础理论研究、楚文化国际化传播等方面持续发力、作出贡献;四要结合分管工作把文化建设融入日常工作实际,形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生动局面。
(省社科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