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党小组一个阵地。在武汉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键时期,省档案馆的党员干部(柯黎、张杰、唐纪宁、朱亚斌、陈萍、丁霞、潘峰)纷纷响应组织号召,报名在前,冲锋在前,下沉社区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水果湖街北环路社区,省档案馆下沉党员七人组争当“排查员”“守门员” “勤务员”“宣传员”,积极做好门岗值守、体温监测、物资分发、困难帮扶等工作,以细心、耐心、暖心在每一个岗位上书写责任与担当,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散发出萤烛之光,暖进社区居民的心里。
第一时间报道, 社区副书记激动得哭了
2月9日,接到省直机关工委关于党员进社区协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后,家住北环小区的省档案馆下沉党员七人组在微信群里简单商议了下,第一时间就致电水果湖街北环路社区联系下沉事宜。
“太及时了,你们简直是‘救星’,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90后”社区副书记张忻欣当时在电话里面就泣不成声。面对近段时间巨大的工作量,社区工作人员已经分身乏术,盼到“援兵”就要来了,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省档案馆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报到)
10日清早,省档案馆党员七人组就来到北环路社区正式报到。“包保第五网格北环小区4个楼栋110余户居民体温监测上报、疫情排查、困难帮扶等工作。”受领任务后,省档案馆党员七人组迅速投入战“疫”。 “在这里没有处长科长,只有党员,无论职务高低,来社区就是绝对服从,配合社区做好事服好务。”潘峰同志对外协调能力强,这个组长就由他来当。身为处长的柯黎如是说。组长潘峰带着大家开始挨家挨户排查体温,了解健康状况。
为了做好每天两次的体温监测工作,党员志愿服务小组建起微信邻里群,一个楼栋一个微信群,方便及时掌握疫情信息,同时进行防控宣传。部分居民不会使用微信填报,就通过打电话和上门摸排的方式,坚决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2月初,在医院病床紧张的情况下,陈萍同志利用老干处工作的优势,急人之所急,不厌其烦,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拨打,一家医院接一家医院问询,最终帮助社区一名确诊病人联系了定点医院进行收治。对于疑似病患,党员志愿服务小组边鼓励安抚边帮助联系隔离点,对于存在恐慌、焦虑情绪的居民,则耐心进行心理疏导。
克服万难,站好这班岗
2月14日,北环小区实行24小时封控管理。社区安排45岁以下下沉党员和志愿者参与夜间巡查值守,年过五旬的潘峰毅然报了名。
2月15日,整个武汉风雪交加,气温断崖式骤降。凌晨4点-8点,是潘峰值守的第一个班。值守点的帐篷还没来得及搭建起来,潘峰就开始了风雪中的坚守。尽管脸被冻得通红,手脚被冻得麻木,他也毫无怨言。清早交完班,潘峰立刻从家里拎来一壶开水、茶叶和取暖器,送到下一位值守人员手中。
核实进出居民和车辆信息,测量体温,符合条件的予以放行,对没有通行证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解释劝返,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防止疫情传播。 这支平均年龄56岁的省档案馆党员七人组在50多天里完成社区团购9次2千多单, 政府储备肉1千余斤的登记发放。省档案馆党员七人组全部参与了门岗值守。已经值守了70余次,共计200多小时。省档案馆党员七人组中,张杰同志年龄最长,今年七月即将退休。尽管身患重症,当人手不足时,他还拉上妻子一起参加社区卡口值守。家有患病卧床的丈夫,丁霞也毫不犹豫,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完成单位政务值班后,她主动要求社区将自己的空档时间安排值守。社区人员协调不过来时,唐纪宁和陈萍都拉上丈夫前来“补位”,大家共同的信念,就是“守好这道门,站好这班岗。”用自己微薄之力为大疫当前的武汉作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社区卡口值守)
(社区卡口值守)
子女齐助力,不让居民“饿肚子”
“23栋401室王伟国,B套餐一份,酵母一袋;21栋101室焦建华,A套餐一份,面粉5斤…… ”党员志愿服务小组队员们随身携带的小本上记得密密麻麻,姓名、楼栋、需购物资、联系方式等信息一清二楚。由于一开始不会使用团购软件,队员们只能采用笔记手写的“传统办法”,详细记录居民需求,确保团购信息不出错。后来学会使用微信团购接龙小程序,效率大大提高了。
“下沉社区,我们也与时俱进,学到了不少新技术” 唐纪宁说到,“社区的大部分岗位都体验了一把,发现团购最辛苦”。联系货源、 组织接龙、核对需求、做统计表格,……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上非常琐碎费时。当团购物资送达,还要进行卸货、分拣分类,送货上门等。好多次大家忙到顾不上吃饭也不肯耽搁,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将生活物资及时分发下去,不能让居民“饿肚子”。
2月28日,一批爱心冬瓜运抵社区,百余个二三十斤重的冬瓜,大家或搬或扛,不一会就汗流浃背。
为方便居民,党员志愿服务小组队员们将冬瓜切分成小块再分发,切完冬瓜,朱亚斌的手上已经磨出了血泡。
(分发政府免费蔬菜)
3月8日妇女节,党员志愿服务小组的四名女队员主动放弃调休,依然奋战在社区抗疫一线。冒着风雨,党员志愿服务小组将团购的蔬菜分拣、核对、一户一户送上门。随后,陈萍叫上女儿,再一同协助社区为居民分发100多份政府补贴肉。一直到晚上七点多,党员志愿服务小组才忙完一天的工作。热心的居民送来了热气腾腾的包子和牛奶,队员们才停下来歇息会。
(为社区居民分发政府储备肉、爱心牛奶)
贴心帮扶,比亲人还亲
北环路小区是水果湖地区最大的老旧小区之一,老年人口居多,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生活缺乏照料的空巢老人占了很大比例。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后,给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帮扶困难老人,这事交给你们省档案馆党员志愿服务小组,我很放心!”网格员王琳琳将一份《北环小区80岁以上高龄老人汇总表》交到组长潘峰手中时说道。党员志愿服务小组深知,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对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关爱。北环小区的67户高龄老人,成为队员们下沉社区后时时处处的牵挂。考虑到老人们不会网上“接龙”买菜,他们就一个个打电话询问,细致记录每一户的生活需求;知道老人们不会用手机支付功能,他们常常先行垫付货款,有时货款的零头都没有收取;体谅到老人们上下楼梯不方便,他们总是优先将生活物资分送到老人家中。顺手将老人家的生活垃圾带走。
“张老,您这两天身体还好吧,家里的菜吃完了吗?有没有什么东西需要买的?”平日里,党员志愿服务小组队员们时不时拨通电话,细心询问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需求,叮嘱他们,疫情期间一定要保重身体,遇到困难随时和社区联系。
电话问候多了,上门走访多了,老人们与队员们的感情越来越近了。无论是跑腿送菜买药,还是帮忙网上问诊,党员志愿服务小组从来都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十一栋的彭太婆动情地说到“我们生活上只要有需求,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档案馆七人组!你们真是比亲人还亲啊!”
参与社区一线战“疫”一个多月,党员志愿服务小组在北环路社区已经“出了名”。“只要社区有召唤,我们这支队伍随时听候调遣!有困难找省档案馆党员志愿服务小组!省档案馆的老党员们是一支优秀的团队,他们的每次志愿者行动传播的不仅仅是抗击疫情的正能量,更代表着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奉献精神,为广大社区居民筑起了一道坚强有力的安全防线,让我们放心、更让居民安心。”省生态环保厅下沉干部廖陇飞说。每当社区居民为他们竖起大拇指时,队员们常说,奋战一线的医务人员才是英雄,深藏功名60载的老英雄张富清才是榜样,为居民们做的这些事,在他们心里只觉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为社区高龄老人上门送物资)
“3月10日,习总书记亲临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让我们备受鼓舞!武汉现在已经‘清零’了,但防控任务还很重。我们会继续坚守好社区这个阵地,再接再厉,随时听候调遣!”接下来,档案馆七人组将与社区工作者并肩将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任务落细落实,以实际行动履行“疫情不灭,我们不退”的庄重承诺,以担当作为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无数个省直机关干部、志愿者下沉社区工作他们都是以大无畏的精神,不计得失的在各个社区服务。省档案馆下沉党员干部在社区的工作只是他们的一个缩影。
( 湖北省档案馆 王琼瑶)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征求本网站同意,注明来源、原标题、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