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中原突围战役胜利70周年。根据厅机关《关于组织“赴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农业资源与环保审计党支部10月13-14日组织开展赴大悟县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宣化店中原突围纪念馆寻访革命旧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战斗路,缅怀革命先烈。
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村白果树湾,距大悟县城21公里,由22处遗址组成,分布在以白果树湾为中心约方圆5公里范围的11个自然村中。形如一条曲折细长飘带的白果树湾,南有大悟山作屏障,北有蜿蜒起伏的泉水岭,东有悬崖峭壁的大尖马,西南有弯弯曲曲的峡谷,滔滔澴河经平汉路西沿峡谷奔流而来。湾前湾后,重峦叠嶂,树木葱茂,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以李先念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就是在这里扎下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长达7年的抗日战争。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将原新四军所属部队整编为7个师,以李先念率领的豫鄂挺进纵队编为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刘少卿任师参谋长,任质斌任师政治部主任。全师共15000余人。同年5月,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移驻大悟山中的白果树湾,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等五师军政首长办公及住处、作战处、秘书处、参谋处、军需处、医务处、经济处、管理处等一同驻扎在白果树湾。
解放后,为纪念新四军第五师在抗日战争中的丰功伟绩,展示其战斗和生活历程,1978年,大悟县人民政府在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驻地白果树湾村北边修建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在纪念馆旧址里,陈列着历史的记载,也有着当年抗日时期自制的手枪、各种手榴弹,从一张张黑白的照片留下革命烈士的辉煌历史,那些文物、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没有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给广大观众留下了原貌原景、纯朴和实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在鄂东地区主战场开展抗日游击作战,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李先念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打击日寇侵略者嚣张气焰,使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
回顾历史,曾在这里培养了以李先念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了无数革命志士,他们抛头颅撒热血,创造了一个今天的世界强国,就是靠着这些无数革命先烈应英勇杀敌,不怕流血牺牲,为了抗日的胜利,敢于用责任和担当,在当年没有先进的武器、外援和资金,就是靠着小米加步枪,自制手枪、手榴弹,一次次成功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妄想和嚣张气焰,依然很快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并最终取得胜利。
参观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旧址,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当年革命的艰辛,当年在物资匮乏、日军干扰的情况下,这些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着一种崇高的革命精神,对共产主义的理想和愿望。就是现在,当年为抗日战争做出贡献的老区人民,因为山区的原因,依旧过着清净的日子,用勤劳的双手耕耘者革命老区这片热土,他们为之感到自豪和骄傲,生活的很充实和实在。
农业处全体党员干部一致认为,虽说现在的条件比当时好了很多,基本上做到了衣食无犹,但是无论条件怎么变化,无论物质多么富有,都应该永远铭记,我们现在的优越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应该倍感珍惜,决不能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遗忘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紧记先辈们的辛劳。
大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之乡。革命战争年代,大悟有16万人参加革命,7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徐海东、刘华清、周志坚、聂凤智、程世才等37位开国将军,也留下了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和战斗史诗。作为中原军区指挥机关和主力部队的所在地,大悟人民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无私奉献,为中原突围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6年6月26日,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爆发。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皮定均旅),按照中原军区首长部署,在掩护主力向西突围后,挥师东进,跨过潢麻公路,强跃大牛山,突破青风岭,抢渡磨子潭,进兵皖中平原,冲过津浦铁路,历时二十四天,行程两千里,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最后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出色完成了战略转移的光荣任务。宣化店中原突围纪念馆记录了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宣化店中原突围纪念馆,农业处全体党员瞻仰了革命文物、观看影视资料和图片,重温革命先烈在大悟英勇战斗的革命事迹。当看到先烈们曾经战斗和生活的照片时大家们都十分激动,纷纷表示,要继续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光荣传统。
我们要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到革命老区走一走、看一看,接受革命传统再教育,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忘革命的本色,更应以实际行动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继承先辈的遗志,发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人民梦、幸福梦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