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马新勇,男,1987年09月生,200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参加工作,2017年07月遴选至省财政厅,现任省财政厅二级主任科员,从事财政体制、财政结算、预算管理等工作。2017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8-2021年,连续4年年度考核优秀,2019-2021年,财政部连续3年发文予以表彰和感谢,2020年被工业信息部评为全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成绩突出先进个人。
【奋斗事迹】
有人说他是“铁算盘”,面对不合理的财政支出事项总是铁面无私、依规办理;有人说他是“平衡手”,总是能够拿出上下都比较满意的财政补助方案;更多的人说他是“老黄牛”,6年来,他始终坚守初心,与处室的同事们一道,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财政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本色,让预算处成为全省财政系统一面旗帜。
敬业体现在忠诚履职上
“财政部门为党和国家聚财、管财、理财,掌管‘钱袋子’、做具体服务,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讲政治是第一要求......” 在与市县、与单位部门打交道中,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句话。
自2017年7月到省财政厅工作以来,从事财政管理、体制结算等工作,面对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状和财政资金“僧多粥少”的矛盾,他始终牢固树立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理念,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始终做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财政事业,不折不扣落实厅党组的重大决策,将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对不合理的支出事项和不规范的业务事项,他始终当好“黑包公”、打好“铁算盘”,有理有据提出修改和调整意见,每年审减各类增支事项超过400次、审减支出需求超过200亿元,切实为领导守好第一道关、把好第一道口。
对市县和部门的实际困难,他主动了解情况、精心测算、详细分析,按照厅领导意见和处室领导安排,对鄂州顺丰机场建设、十堰市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宜昌市化工产业搬迁等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事项针对性提出支持性意见建议,有效促进了项目落地见效。
敬业体现在踏实干事上
“线头千万缕,落脚在针头”。面对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他主动担难克难,以踏实的作风、绣花的功夫,干好事、谋好事。
“领导把工作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必须向组织交上一份高质量的答卷!”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财政厅预算处工作6年来,他先后参与研究起草了《湖北省省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意见》等20余项预算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完善了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的四梁八柱;梳理规范了增值税收入分享等60余项财政结算制度,理顺了省与市县结算管理体制机制;制定完善了省对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等10余项转移支付制度办法,提高资金分配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与留抵退税、奖励性补贴等重点难点财税政策研究,起草各类调研和分析报告超过80份,为领导决策部署当好参谋;积极参与中央有关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补助方案的测算,参与财政部《关于支持长江经济带若干财税支持政策》《地方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方案》等重大财税政策的起草和制定工作,得到财政部领导高度认可。
敬业体现在担当奉献上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作为一名非财政专业的干部,他通过夜以继日的积累、反复不断的努力,“拼命三郎式”的苦干实干,不断提升“吹糠见米、刀下见菜”的功力,努力使自己的德、才、能与事业要求、能力席位相匹配,工作业绩、能力作风得到厅领导和处室干部的一致好评。
克服个人和家庭两地分居的困难,加班加点无怨无悔,“五加二”、“白加黑”,“朝七晚十”的工作方式已成常态,全年超过300天以上在加班,一年和家人见面时间不超过10次。
他立足岗位职责,全力做好各项涉及财政政策、管理办法和资金文件和有关材料的审核工作,平均每年办理、审签、会办各类文件超过3000件,日均办理超过15件,6年来,指标审核、文件会签办理、结算对账等工作均未出现任何差错。
敬业体现在逆行冲锋上
“他就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全程坚守一线工作,以办公室为家,按照领导要求,全力做好政策研究、资金调度、争取支持、分配算账和测算分析等涉及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先后会同有关部门和处室全面梳理研究中央和省出台的各类减收增支政策,积极搜集各项疫情增支相关基础数据,实时测算各类政策和项目,积极研判全省分级次财政运行和收支缺口情况,先后起草向国务院、中央指导组和财政部报送疫情减收增支情况和争取支持报告30余份,争取中央财政在综合财力奖补、疫情增支补助、抗疫特别国债等方面对我省的支持。
参与制定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财税政策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市县减收缺口平均补助75%以上,增支缺口平均补助66%以上,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市县党委、政府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