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湖北机关党建》2023年7期
P. 30
课题研究
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缺乏农业大品牌;村级集体经 体收入。持续实施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济发展不佳,不少村集体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乡村 加快推进村级债务化解。深入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培
治理效能还不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整体偏低, 育一批示范典型。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改革,完善农
乡村不良风气仍然存在。 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引导土
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
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革试点,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
(四)聚焦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健全乡
(一)聚焦增强组织力凝聚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 村治理体系。以自治增活力,从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有
提质增效。 始终把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效实现形式入手,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民
全面开展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抓好农村软弱 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以法治强保障,
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切实选优配强带头人,注重储备 落实全面依法治国部署要求,把政府各项涉农工作纳
村级后备力量。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 入法治化轨道,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
高综合素质。始终把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摆在重要位置。 律服务,引导干部群众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依
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大力培养本 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建设法治乡村。
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 以德治扬正气,深入挖掘熟人社会中的道德力量,德、
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培养造就懂农业、 法、礼并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农民
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实施好乡村产业 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和“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 增强乡村发展的软实力。
抓好高素质农民队伍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五)聚焦创新方式方法,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
(二)聚焦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大力促进农民增 平。 在全面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乡村治理方式的基础上,
收。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乡 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
村多种功能和价值,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 融合,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加强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深入 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提升农民数字化“新农具”
推进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实施培育壮大龙头企 使用技能。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光纤
业“十百千万”工程,加快农业招商引资、招大引强, 宽带、移动通讯网络、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与城市
支持龙头企业上市。大力推进品牌强农,打造核心区 同步规划建设,大幅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加快“互
域公用品牌,推动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资源” 联网 + 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推动党务、村务、
向“卖品牌”转变,持续提升湖北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财务等网上公开,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
和美誉度。促进农村劳动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实 (六)聚焦实施强县工程,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施以农民工为重点的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支持农村创 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
新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县城建设,强化县城服务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做大做强脱贫 “三农”的能力和水平。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
地区特色产业,不断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 体系,搭建“三农”服务平台,实现“农民保收、城
(三)聚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市保供”。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服务体系,
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规范农村集体 提升农村地区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资产监管和集体经济组织运行,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 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打
财产权益。扎实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 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变股东改革,推动以集体资源资产入股分红,增加集 (作者系省农业农村厅机关党委办公室副主任)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