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湖北机关党建》2023年7期
P. 27
坚持科学评价。将“个人自评、群众参评、专业 在基层。坚持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迅速接诉、精准
点评、开放互评”有机结合:个人自评主要描述清楚 派单、高效办理、经常督查、严格考评的闭环机制。
问题和成效,对确实不能短期完成的,实事求是说明 提升主动发现问题能力。在“接诉即办”的同时注重
原因和计划。群众参评要落实好跟踪回访机制,对活 “未诉先办”,摸排周期性规律性问题,“抢答”民众
动成果公开公示,广泛收集群众建议。专业点评可邀 诉求,开展前瞻治理。用好省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请群众社区代表、相关行业部门负责人等形成“点评 做好资源整合,建立配套评价体系,开展信访形势、
团”,针对一些涉及面广、影响较大或难以量化评价 社情民意动态研判研究,针对共性问题补短板并及时
的项目,通过随机抽查、现场调研、座谈质询等方式 法治化。
进行评价。开放互评即针对需合作解决的问题,建立 (四)坚持实干导向,改进党员下沉机制
完善部门之间、系统内外的评价反馈机制。突出典型 优化党员下沉方式方法。匹配社区需求与党员优
引路。开展“最具服务意识项目评选”“最具民生价 势,推动“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活动评
值项目评选”等活动,及时挖掘集体和个人典型。总 单”,合理调配下沉力量。完善党员档案,根据兴趣
结优秀经验做法固化为制度流程和表单。强化结果运 专长、空闲时间、掌握资源等情况形成各类突击队、
用。将活动成效纳入各类考核,提升各单位对类似活 工作队,便于开展专业化组团服务。提升下沉党员工
动的重视程度。对成效不明显、群众满意度不高的项目, 作能力。省级层面明确下沉重点为助力基层治理提升,
责令限期整改并组织“回头看”。 而非替代常规工作。强化社区对党员的管理,定期开
(二)坚持过程导向,完善活动推进机制 展服务培训,了解辖区内社情民意,集思广益开展大
针对重复走访的问题,实施“首访负责制”,不 讨论。健全下沉反馈激励机制。赋予社区一定裁量权,
限于部门职责的收集群众意见,由综合部门梳理分类 探索党员下沉一事一评、积分制管理、积分时长互换
后进行转办。完善清单互助机制,对需要协作事项做 等考核管理办法。加强社区与党员所在单位联系,或
好信息共享、资源整合、高效联络。针对个别任务结 由组织部门统一通报,让下沉情况成为职级晋升、评
账困难的问题,在问题收集过程中,尤其注意“慎许诺、 优评先等方面重要依据,同时纳入各级党建述职评议
重践诺”,对能够短期解决的尽力解决,对综合性强、 内容。
难度较大的问题及时反映。针对地方单位反映两头受 (五)坚持开放导向,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检问题,应将各方面要求吃透,结合职能和地域特点, 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发
求同存异、突出重点、一体推进;上级部门在督办调 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强化基层自治探索,以解决群众
度过程中,让表格“做减法”,服务“做加法”,统一 关心度高、受益率高的问题为切入点,在“接诉即
标准规范。针对常态长效不够的问题,把活动与主责 办”“未诉先办”基础上推动“不诉自办”。深化信息
主业、服务对象更好衔接,建立联系点机制,固定服 数据共享应用。加快大数据应用和智慧城市建设,推
务对象和区域,突出精准帮扶。 动部门之间建立更加充分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
(三)坚持问题导向,健全信访工作机制 必要时建构与社会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系统,
完善问题收集反馈机制。整合多层次、多领域、 鼓励基层根据工作需要向上级提出明确的资源开放和
多类型的群众反馈渠道,构建“信、访、网、电、视频” 授权要求。健全权责明晰的社会治理体系。制定社会
五位一体工作格局,实现群众诉求“一口收集、一网 治理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配套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
通办”,全面受理群众的投诉和咨询,加强对社情民 体系,完善社会多元治理利益均衡、利益表达、利益
意的全方位感知。强化问题线索办理质效。市级层面 协调和利益补偿机制,建立风险评估与防范、绩效评估、
统筹做好疑难复杂问题研判解决,并向乡镇街道赋权 多元监督、社会心态跟踪机制,形成权责明晰、奖惩
减负,给予一定执法召集权,让更多问题发现和化解 分明、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责任链条。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