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故事分享|二等奖作品《薪火相传追光先行奏响地质报国最强音》
发布日期:2024-09-29 点击次数:
薪火相传追光先行 奏响地质报国最强音
湖北省地质局 童铄云
大家好,我是湖北省地质局的青年博士,童铄云。你们看,这是什么?(举起手里的石头)一块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石头?在我们地质人眼里,看石从来都不只是石:它可能是珍贵的矿产资源、珍稀的金属元素、珍奇的文化遗产。今天,我的分享就要从“石头”讲起——
1958年,周恩来总理赴湖北考察三峡大坝选址工作,我们局的专家刘广润院士正是凭借手中看似平平无奇的花岗岩岩芯成功说服了总理,确定了大坝的最终选址,开启了“世纪伟大工程”新篇章。
看石头——敲石头——分析石头,是我们地质人的工作日常。但“有价值的石头”们,往往都经历了亿万年的地质运动,被深深地埋藏在地底下。要揭开地球深部的奥秘,挖掘矿产资源,需要比石头更硬的骨头!
你们看,这是我局鄂东南深部找矿首席专家,魏克涛。从业32年来,他永远是最“先”出发的那一个。从地下500米到1500米、再到3000米,在不断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先行路上,他带领有着“国家功勋地勘单位”称号的地质一大队在铜绿山千米矿洞开创了震惊世界的奇迹,为国家探寻到潜在经济价值高达40亿的矿产宝藏,守住了我省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底线。
为国找矿,是地质人坚如磐石的信念,更是地质人初心使命的传承!
长江西陵峡国道G348线,为排除落石风险,一群“蜘蛛人”正悬吊在崖壁间勾网。作为防灾的先行军,他们的速度永远要比落石更快一步。90度,是他们的身体悬吊的角度,通常这一挂就是8个小时。地质人从不需要百姓知道我们在崖壁上的样子,就如同崖壁上那些沉默不语但无所畏惧的岩石一样。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说,搞地质要到野外去,脚步就是测量土地、计算岩石的尺子,因此,他将自己迈出的每一步都精确到“0.85米”。正是这种精确到步伐的治学精神,将我送上了世界质量界的奥林匹克赛场,并一举夺得第48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金奖。作为一名党员先锋,我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实现了从“省优”到“国优”再到“国际金奖”的跨越。
找矿先行、防灾先行、建功先行。党员先锋的先行模范作用和三光荣精神、李四光精神一样在一代代湖北地质人身上传承。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发展,湖北省地质局将支部建在项目上,成立找矿突破攻坚指挥部,新发现大型硅灰石矿1处,锂矿体1处,金矿体4个,潜在经济价值过万亿元。我们积极投身汛期地灾防治工作,自筹资金数百万元为山区群众免费打井,解决大别山地区上万人吃水难题,更是涌现出了一批获全国全省各种荣誉称号的党员先行榜样。
璞石成玉,石破天惊!我想,没有哪个行业比我们地质人跟石头更像了。党旗所指,行动所向,我们是拳拳初心淬炼的火成岩;栉风沐雨,厚积薄发,我们是孜孜不倦铸就的沉积岩;挺膺担当,革新求变,我们是矢志不渝追寻的变质岩。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我们的工作或许默默无闻,但我们的成就将镌刻在祖国的壮丽山河之上。
薪火相传,追光先行,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我们以地质人的执着和智慧,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我们以党员的担当和责任,为人民的幸福生活筑牢基石,奏响地质报国最强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