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简报第49期
发布日期:2012-12-14 点击次数:
借鉴成功经验 共建和谐新农村
为加快推进“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10月21日,省档案科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鲁亚红同志带领结对共建点枣阳市兴隆镇红花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以及负责党建工作的镇领导陈小军主任一行,赴党建先进工作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荆州区李埠镇白荷村参观学习。
在深入调研后深深体会到,白荷村之所以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鲜明特色。一是实行民主化管理,村级班子坚强有力。二是充分利用了该村地处国道旁、近邻城区的地理优势。三是特色产业已现雏形,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绿色蔬菜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四是村庄集镇建设得到了快速推进,村民的生活、就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此次参观活动,枣阳市兴隆镇红花村两委成员收益菲浅,村支书表示将认真学习白荷村的经验和做法,结合红花村的实际,做好如下几件事。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红花村应利用318国道的区位优势,引进、管理好项目,发展实体经济,提高村集体收入。二是下大力气改善民生。争取专项资金用于安全饮水、就医、绿化、排污等民生工程,改善农民的生存状况。完善村医务室、村文化室的建设,修建活动场地等公共娱乐设施,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强化民主管理,加强村班子建设。成立纪检小组,实行民主理财,接受群众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为早日实现“五个一”的目标要求,下一步共建任务是:加强村班子建设,发展年轻党员;制定了村发展规划;协管村项目建设;积极稳妥搞好阵地建设;完善了一套制度。目前,省档案局已争取到省直有关部门支持,在红花村启动了两大工程。一是安全饮水工程,争取实现自来水通到各个农户,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农民的饮水难问题。二是修建改造2个堰塘,缓解村严重缺水问题,提高农作物产量。进一步争取省有关部门支持,改建红花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楼,改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办公环境;完成广播村村通项目,加强农家书屋建设,丰富村书屋书藏,提高村民文化生活;启动湿地造林工程,防止水土流失,从一定程度上扭转村里的缺水现状。
随着共建活动的进一步深入,省档案局将加大对共建工作的指导力度,注重实际,务求实效,努力实现“机关党员受教育,基层群众得实惠,党建工作上台阶,科学发展见成效”的目标要求。
省地税局组织机关党员赴咸丰县
彭家沟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10月22日上午,省地税局机关部分党员一行20余人,驱车近10小时前往咸丰县尖山乡彭家沟村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
为了深入扎实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省地税局机关党委组织了以“走进农村,深入农户,体验生活,锻炼党性”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并将此次活动与创先争优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活动当天,咸丰县尖山乡彭家沟村村书记焦宪和尖山乡党委副书记分别介绍了彭家沟村的基本情况和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的成效。通过共建活动,彭家沟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人均年收入已由去年的1800元提高到2500元。
听完情况介绍后,党员分四个小组走访慰问了该村的4个特困农户,并送去了捐款、米和油等物,同时向村委会捐赠了农业养殖种植等科技书籍300余册,党员还和农民一起下地挖红薯,体验农民生活,气氛融洽而又热烈。
活动结束后,党员们纷纷表示,这次结对共建活动很有意义,通过深入到农户家里,与农民一起劳动,真实体验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体会到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注民生的重大意义,决心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牢固树立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群众的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工作,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争先进,当模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