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2023年6月,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党员干部纪律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把深化党员干部纪律教育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思想基础,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意见》印发后,咸宁市委直属机关工委高度重视,按照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清廉机关建设,将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市直党员教育的基本内容,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等,教育引导市直党员干部加强纪律学习、明确纪律要求、树牢纪律意识、强化纪律约束。
二、主要做法
注重发挥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职责,不断创新教育方式,着力破解生硬说教、照本宣科、互动不足、警醒不深等问题,探索总结出支部纪律教育“五式法”,推动纪律教育有形有力、常态长效。
一是“引领式”教育突出政治建设。认真落实好支部主题党日“首个议题”制度,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固定开展“学纪、评纪”规定动作,打造经常性纪律教育有形载体,进而转化为党员行为准则,2023年市直机关共开展以纪律教育为主题的主题党日4期,1.1万名市直机关党员在所在支部接受纪律教育洗礼。
二是“互动式”教育激发党员参与。不照搬“听讲”“看书”“自学”等教育“老三样”,通过多种形式在支部开展互动交流,注重纪律教育亲和力和凝聚性,让党员干部从“被动接受”为“主动接收”。要求支部书记每年至少讲2次廉政党课、纪律委员每月在主题党日上必讲纪律,新入职、新入党、新提拔党员必在支部会上谈感悟,经常邀请老党员讲心路故事等,让每名党员都有机会轮流走上讲台,在纪法研讨和教学相长中进一步增强对党纪国法的尊崇和敬畏。
三是“浸润式”教育增强廉洁自觉。发挥廉洁文化润物无声作用,通过短视频、微电影、纪录片等形式,定期在支部微信群定期推送“廉洁文化”微视频和红色微党课。联合市纪委、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先后推送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纪法小课”系列短视频8期,《千倾澄碧》《形制方正 经久不蚀》《千桥一水清》等22个咸宁本地廉洁文化作品,《党内“女包公”钱瑛的红色人生》等15堂微党课,引导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深化遵规守纪意识。
四是“帮扶式”教育体现组织温暖。做好受处分党员教育帮带工作,明确1-2名帮扶责任人,运用“一人一策”“一人一访”等形式,面对面讲纪法、一对一解心结,推心置腹的谈心谈话,持续传达组织关爱,使受处分党员及时认识、改正错误,消除顾虑,化压力为动力,让受处分党员“暖心提气”,推动干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2023年以来,全市已教育帮扶2311人,22名处分影响期满、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同时,运用“全周期”理念,将纪律的刚性要求融入到日常点滴提醒,在干部入职入党、提拔重用、婚恋交友等重要节点常念“紧箍咒”,体现真关爱,2023年,全市开展谈心谈话11800余人次。联合市妇联开展亲情助廉系列活动,让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心怀组织、心怀家庭,心悦诚服地接受纪律约束,接受清廉家风的洗礼,清廉家风“吹”遍咸宁、深入人心。
五是“体验式”教育促进知警知醒。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选取蔡某案、黄某案等与年轻干部年龄相近、经历相仿、工作相似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以支部为单位组织旁听职务犯罪庭审,把纪律教育搬进庭审现场、警示教育基地等场所,强化典型案例对年轻干部的冲击力、震慑力、警示力,将纪法惩处“一张纸”变成纪法教育“一堂课”,把“身边的教训”变成“心中的敬畏”,引导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2023年以来,市直机关已组织开展职务犯罪旁听庭审活动15场次,12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旁听。
三、工作成效
通过深化党员干部纪律教育,把教育工作融入清廉机关建设全过程,进一步夯实了清廉建设思想根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明显增强,市直机关政治生态持续向好,为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咸宁实践提供坚强机关党建保证。《深耕清廉机关“责任田”》理论研究文章在人民论坛、学习强国等媒体刊载。2023年,成功申报赤壁羊楼洞基地为全市首家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辐射带动市直机关加强党性教育。2023年9月,咸宁市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受邀在全国模范机关创建工作交流会上作交流发言,相关经验做法在2023年《旗帜》杂志第十期予以刊发。2023年清廉机关建设工作位列全省第三。
(咸宁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