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股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如春天一般如约而至,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传递着勇气与信念。无数个不可或缺的“她”,成为最美丽的时代印记。
——湖北体育人在行动
为即将出生的宝宝做个榜样

局机关党委的高银华是位准妈妈,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要迎来初为人母的喜悦。疫情发生后,看着大家积极投身防疫工作,她主动请缨,每天积极收集整理编辑局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有关信息,按照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和省体育局党组的要求,认真做好局系统党员到社区报到、党员捐款及局工作队、工作组有关情况统计,将有关情况及时准确上报。2月份,省体育局系统稿件被工委采用12篇,在省直机关位居前列。高银华说:“虽然因为身体原因,我不能和其他同事一起到社区的第一线去战斗,但是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即将出生的宝宝做个榜样,希望他(她)出生的时候,武汉艳阳高照,一扫疫情的阴霾!”
穿梭在疫区的“女突击队长”

疫情期间,省体育局水上中心安保部部长龙君担任中心武汉片区党员突击队组长,担负起了水上中心在武汉城区内的各项突击任务。她克服困难,采购药品,及时送达,解决了红莲湖基地留守人员的用药之急;她主动请缨当起了专职司机,接送同事完成水上中心紧急任务;她积极参与所在小区的日常防疫执勤工作,认真履行小区防护安全工作。她说:“无论前路多坎坷,疫情多危险,若有需,召必往!”
射击老将“舍小家顾大家”

2月9日接单位通知,省体育局射击中心党员孟勤第一时间到梅苑社区报到。迈出家门时,她并不是没有顾虑,儿子不到5岁,淘气好动;女儿读小学,网课需督导。但孟勤深知,自己是党员,关键时刻岂能退缩?她说服爱人,决定暂时委屈孩子,毅然投身一线。而孟勤的丈夫是省直单位的一名党员干部,下沉汉阳桃花岛社区,抗疫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夫妻俩微信上交流最多就一句:好累啊!再坚持一阵子,不能被困难打倒,注意安全,加油!
“战疫洪山路11团”的团长

深夜,省体彩中心工作的方睿还在忙着整理要团购的生活物资明细,设置和优化第二天团购的小程序。响应党员下沉的号召,她在自己所居住的洪山路社区11网格就近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这里住户老龄化程度偏高,因此这个有着11年党龄的85后“老”党员,主动当起“团长”。

尝试多种方法后,她摸索出新路子,甚至还为这个团取了名字、设计了logo——“战疫洪山路11团”,许多素未谋面的居民添加方睿为好友,每一个“谢谢”,都鼓励她点着眼药水坚持“刷屏”,支撑她忍着脚伤一家家分发物资。一位居民对方睿说:“谢谢你!你们都是老天派来的天使,谢谢你们守护社区这个大家庭。”
留守队员的“贴心人”

省水上中心赛艇队领队王建莉负责队伍的后勤保障工作,由于耐心细致,她被运动员们称呼为“王阿姨”。1月23日武汉突然封城,30名赛艇队员被迫留守红莲湖基地,她也没回家,和队员们一起留守至今。她为队员们鼓劲:“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她想办法联系一批防控用品;她每天坚持到运动员宿舍检查询问;她几经辗转为队员的患病父亲解决购药难题。在基地,王建莉就像一位“老大姐”,成为留守队员的主心骨,她总说:“相比一线医护人员,我所做的不值一提,总想为防护防控工作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心里才踏实。”
物资配送“达人”

奥体中心党员陈娜娜,向家乡宜昌市秭归县西楚居委会报到,秭归县全面实行线上下单、集中配送、新鲜到家的无接触购物模式。自2月20日起,她就加入超市物资配送志愿者行列,每天负责城区的居民线上购物配货工作,根据货单需求进行拣货称重、分装打包和订单统计,与时间赛跑,让物资尽早发放到群众手中,到目前共参与配货1000余单,并完成300余单配送到家服务。
“小点点”也要焕发“大能量”

省体育产业发展中心党员孙羽希,常被邻居昵称为“小点点”。疫情期间,她主动报名江夏区郑店街道合力村志愿者,在村工作群里宣传相关防疫政策,传递正能量;积极参与村里巡逻,到各村湾出入口了解人员流动和体温相关情况;到电商配送点了解物价及货源情况。她了解到村湾出入口卡点值守人员口罩储备不足,个人购买200个口罩捐赠给他们,并积极联系湖北人福药房为村委会协调了一批紧缺防疫物资,缓解了村里的燃眉之急。
老人们的好女儿

付丽,是武术和冬季中心的一名普通党员,疫情期间居住在荆州市沙市区中山街道梅台巷社区,她第一时间下沉社区,并承担了111户住户及56个门面的包保工作,入户排查,帮社区居民买菜、送菜、买药、送药、采购生活品成了她每天的日常。没有电梯,入户排查、送菜送药全靠爬楼。在她包干的111户中,有独居老人,有失独老人,还有80岁以上生活有困难的老人。付丽主动承担了他们生活物资的采购和药物购买工作。每天光爬楼梯就是几十趟;碰到难买的药品,需要跑很多店才能买到。为了给一位瘫痪在床的老人买药,她跑了9家药店才买到,送到病床前,老人泣不成声。
(湖北省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