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网红”
昨晚听到隔壁小区的居民在自家窗台高唱国歌,“武汉加油”不绝于耳。作为同样身处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海关关税处王玲,特别能理解大家隔离家中的心情,也特别想跟大家“嘚瑟”几句:你们看我,随时有几百人在线聊天呢!
疫情消息一经发布,考虑到不能回去做传染源,她退了过年回家的机票。在外一年,没回过一次家,这仅有的一次还泡了汤,对家中等待已久的亲人真的满是愧疚。但疫情来势凶猛,我连抱歉都来不及跟家人细诉,就立刻与武汉海关同事们全力投入这场战役。
她的手机号码作为武汉海关负责免税事宜的对外公告热线,从年三十到现在5天,平均一天50个电话,加上答复问题、整理上报、提出建议、对外沟通、防范舆情,每天从早上七点到凌晨一点,中间草草吃两口垫肚子,实在扛不住了报备一声睡1个小时再继续。同事们说她成了“网红”,她只能苦中作乐告诉自己这算是实红了吧?!
辛苦确实是辛苦,尤其现在这个时期,一不注意就有可能成为新的传染源,但这段时间,她更多的体会是感恩。总署的快速反应,大年三十下午关税司领导接到武汉海关紧急求助电话,立马赶回司里加班,与相关主管部门沟通,对汇总的问题快速上报寻求解决,公告、文件迅速下发。武汉海关关党委,果断发出登记放行指令,协调湖北省政府出具函件,给了最大限度的支持。海外华人,企业、社会团体、学生,各种捐赠物资不断涌来,让她深刻感受到了拳拳爱国之心。物流、货代、报关企业们,在她搭建的捐赠物资通关群里,团结一心,迅速划定全球各区域负责人,制定出运输和清关历程,汇总了必需的资料格式,为捐赠人提供免费服务。武汉海关的全体干部职工,全国减免税和征管条线的同事们都给了她大力支持,北京、长沙、关内各部门的同事都自发加入通关群,协助答疑解惑。
有中央的指示,有总书记和总理亲临一线,有总署的支持,有这么多人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战胜这场疫情。纸短情长,告捷之日再与大家敲锣打鼓、放歌抒怀!
“硬核”女汉子
疫情伊始,武昌海关的李爽就已义务参与了多个公益组织的防控物资筹措活动,7*24小时在线解答、协调援助物资通关事宜。得知组建海关抗疫志愿队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报了名,驱车从鄂州“长途奔袭”到天河机场,把孩子留给家人照料。孩子是她最大的牵挂,但疫情当前,为了更多孩子的平安康乐,她选择了坚守和逆行。
她是一名“硬核”的东北女汉纸,疫情防控期间的通关流程慢于平时,志愿队轮战一个班次,往往会从头天傍晚不间断持续到次日清晨。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无法如厕,裹满汗水的防护服、凝满雾气的防溅面罩、护目镜在脸庞上留下的难以愈合的伤痕…… 这些男队员们都叫苦不迭的艰难困苦,却从未听她抱怨过半分。作为一名土生土长、自带DISCO风BGM的哈尔滨姑娘,她没用多长时间就荣登志愿队“段子手”头把交椅,用她的乐观和坚强,温暖着寒冷冬夜里繁忙的出境申报大厅。
志愿队轮战期间,她还发挥自己“业务万金油”的优势,将总署颁布不久的最新规定归纳总结、简化提炼为标准化作业流程图,并提前推演出不同岗位“结合部”之间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和问题,有效提高了出境旅检查验工作绩效,成了队里小有名气的“小诸葛”。别人眼中的“苦”,是她心底的“甜”。更何况在她看来,苦点累点根本算不了什么:“担起前方的责任和使命,才能有身后的幸福与安宁!”
她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毅然决然地选择坚守、战斗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做在先、冲在前,将海关人的责任与使命牢牢扛在肩上。从“长途奔袭”武汉到机场海关实施封闭管理的短短十余天内,她和其他队员顺利完成出入境人员查验两千余人次,为自己交出了一份骄人答卷。
在她看来,“三讲三不讲”不只是写在墙上、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一句暗藏心底、平地惊雷的无言承诺,需要用汗水去浇灌、用行动来印证。
“逆行”的志愿者
这是宜昌海关宋丹在春运期间坐过最空落落的火车,凭着单位出具的证明,宜昌海关一行3名志愿者“免费”坐上了这趟列车,“逆行”驶向本次疫情的风暴中心——武汉。
2月2日晚11点,接到天河机场旅检需要支援的通知,宋丹立马就报了名。他说:“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海关关员,本就应该大灾面前不退缩,越是艰难越向前。” 之前的十多天,他都是一个人在家进行隔离,每天关注着疫情的实时动态,常常会因为看到那些一线抗疫人员的感人故事而泪目,冬天虽冷,可总有一些逆行者温暖人心,他也期盼着自己能为疫情的防控尽一份力。记得98年洪水侵袭了他的家乡——湖北省公安县,那时仅有8岁的宋丹只能跟在大人们后面撤离;08年地震,当时的他正备战高考,只能通过电视新闻心系着灾区的安危。
“儿时没赶上,长大我顶上”。2月4日中午,作为来自宜昌海关志愿者的一员,宋丹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后来不及放下行李,就直接奔赴旅检现场。从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起,他才感觉自己真正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经过简短的培训,他的岗位被明确为健康申明卡审核,面对许多不同国籍的旅客,他总是耐心指导填写健康申明卡,并对发现的异常及时转移至流行病学调查。
凌晨3点,他和同事完成了一千余名出境旅客的健康监测,确保他们顺利出境。当脱下防护服,走出机场大厅,夜已经很静了,天空还是一片漆黑,他突然想起最近的那首歌《武汉伢》“我的城市生病了,如果有一天,它也需要我,搭把手,就过了”。
是啊,搭把手,就过了。
坚守通关一线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荆楚大地,在“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守护小家的同时,身为党员、关员的黄星也一直想在这场抗“疫”大战里做点儿什么,机会很快就来了。
1月26日,根据武汉海关“特事特办、从快从简、第一时间通过放行”的工作要求,十堰海关设立并对外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捐赠物资通关”专用窗口和24小时通关咨询电话,黄星主动请缨担任了窗口值班人员。手机铃声成了“集结号”,她就成了全天候的守护者,接到来自受赠的医院、海内外的爱国人士和其他政府部门50多个咨询电话,咨询问题涵盖“捐什么、捐给谁、怎么捐”,她都悉心解答提供全程通关指导。
2月6日,在湖北省民政厅新增49家受赠单位的文件出台后,她主动对接十堰辖区内的两家单位(十堰市慈善总会和十堰市红十字会),提前服务,当日完成了市慈善总会临时注册,次日就审核放行了一批境外捐赠紧缺物资防护服,协调口岸海关验放,协助捐赠物资尽快提离,帮助捐赠物资尽快抵达防疫一线。
黄星通过履职担当成为这场防疫战里一缕星芒,汇聚在所有防疫战士的火炬中,点亮武汉、温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