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春暖花开。
绿树葱茏的洪山南麓,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大院一片祥和。
办公区内,工作人员在紧张的忙碌着,生活区里,老人们在阳台上悠闲地晒着太阳。抬眼望去,院外的武珞路上又有了公交车,大院生机逐步恢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农业农村厅的领导、干部、职工迅速调整角色,他们冲锋在前,向险而行,履职尽责,守护家园。
在逆行者的队伍中,人们惊讶地看到了,扛起米袋面袋的,竟有一副副柔弱的肩膀;巡查寻常巷陌的,闪烁着一双双眉清目秀的眼睛。不止是在洪山脚下,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都活跃着她们的身影——鄂农娘子军。
无私奉献,撑起抗疫一线半边天
2020年1月23日,大武汉,史无前例地宣布“封城”。随着机场、车站的关闭,一场波澜壮阔的武汉保卫战拉开了序幕。
面对灾难,人类显得渺小。突如其来的凶险疫情,给了武汉一个措手不及。空空荡荡的街道,关门闭户的小区,让人一时觉得,热闹繁华的武汉恍若隔世。
省农业农村厅大院也不例外,紧张、不安和慌恐在空气中弥漫、发酵。随着交通管制、小区封闭,大院里的人们开始着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点点滴滴。
“我家快没有大米了”、“疑似病人的家属下楼了”……特殊时期,面对从未有过的体验,厅大院居家群里频频告急。
联防联控,全城披甲。“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投身一线抗疫”。疫情形势逼人,省防控指挥部防控措施逐步升级。
省农业农村厅防控指挥部将指令通过厅移动办公系统,迅速传达到每一个工作人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场声势浩大的防疫战在农业农村厅系统也全线拉开。
全厅上下不分男女,各级各单位闻令而动。得到厅领导的支持,厅妇委会主任柯枫英向全厅系统女同胞发起了“扛起家庭防疫责任、争当社区抗疫好帮手”的倡议。
大疫当前,姐妹们一呼百应。打开尘封的雨衣,找出家里的口罩,戴上一次性手套,鄂农娘子军们奔向各自的阵地。
风雨中心手相牵,前行路邻里守望。省农业农村厅381名女党员,她们是女儿,是儿媳,是妻子,是母亲,每一个人的身后都有一个离不开她们的家庭和无法割舍的亲情。
“我们爱自己、爱家人,我们爱国家、爱社会”。整理好家里的不动产证、保险单和银行卡,告诉家人重要的密码,她们义无反顾,踏上征程。
厅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汪虹住在厅外,疫情初始,她第一次出门可真不容易。安顿好爸爸妈妈、婆婆三位耄耋老人,在老人们的一片叮嘱声中出了门。自己不会开车,老公成了专职司机。关上家门的那一刻,她生生感觉到背后是三位老人目光的牵扯。完成厅防控指挥部下达的各项任务,组织动员厅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筹措防护物资,和妇委会的姐妹们开展厅大院的防控政策和知识宣传,协助做好厅“四类人员”的管理;下沉社区,深入一线,帮助社区解决防控物资短缺、人员生活困难问题、慰问社区一线医护人员和特困家庭……她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可又有几人知,她26年前因病切除甲状腺、扁桃体,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常年服用激素,属肺炎易感人群,大疫面前本应是最需要特别关照的人。
民以食为天,解决居民的生活所需可没让妇委会的姐妹们少操心。省农业农村厅大院有居民370多户,维持这1000多人的基本生活所需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前期摸排工作,繁琐又细致。大院里有哪些困难群众,他们情况怎样?爱心菜要准备多少份,需不需要送上门?哪个人要买什么药?省农牧开发公司爱心人士李宏壮为特困家庭捐献爱心鸡、爱心米,给哪几家最合适?她们都要了然于心。院内有5户八十多岁的老人,他们子女不在身边,自己行动不便,不会手机上网团购、支付,厅里的保供消息都难及时了解。在厅妇委会主任柯枫英的感召下,曹小燕、杨艳芳、杨家林等踊跃报名,开展“一对一”帮扶,确保老人不断粮、不断菜、不断药,甚至还帮他们做家务。80多岁的郭医生行动都不太方便,还要照顾智障的儿子;李荣华家两位老人上下楼梯都困难。疫情期间,如果不是姐妹们的细心照料,日子过得怎么样,真是不敢想象。
非常时期,大院里防疫要求不断升级,居民的新问题、新诉求、新困难不断。人手不足,住在厅里的女同志纷纷加入安保、防疫、保供工作中。35次的保供,综合协调、多方采购、卸货下车、秩序维护、物资分发、清场消毒……每一次都像是打仗,需要团队每一个人的配合,柯枫英、郭兰、杨豫 、徐华艳、杨家林等五朵金花没有缺席。她们的老公们不禁怜惜:“在家里都没舍得让你干这么重的活儿”。
不是姐妹,胜似亲人。农垦家属区位于武昌中华路都府堤,是个老旧小区,住着200多户人家。疫情发生后,有一名干部家人5口都不幸被感染,父亲不幸离世。痛失亲人,她的病情也在一天天加重,然而却一床难求。危难时刻,厅党组多方协商,汪虹和厅农垦处杨卫东心急如焚,四处求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她终于住进医院,并于3月初康复。
除了看好自己的家门,省农业农村厅党员还要承担宝通寺社区的防疫工作。老旧小区,社区力量薄弱、矛盾多、情况复杂。得知防疫值守人手不足,厅妇委会成员集体率先报名参加,其他女同志纷纷响应。新冠病毒的阴霾笼罩下,洪山二巷的卡口上,省农业农村厅干部的“母女岗”、“夫妻岗”、“父女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朱小芳从元月29日以来通过电话4007-027-520和微信“武汉微邻里”公众平台我群众提供疫情相关心理支持服务,她们用爱心坚守,有国才有家;她们用信念坚守,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向险而行,无惧无畏担大义
武昌区积玉桥街沙湖社区桂花公寓,门口值守的是一个身材娇小的女生,不合身的防护服穿在她身上松松垮垮,看不清面容,防护镜后的眼睛却炯炯有神。她的防护服上写着罗蓓蓓——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的一名年轻人。这时,一辆满冷藏食品的车辆准备驶离小区,罗蓓蓓上前排查。询问中,她发现指挥该车辆驶离的人是小区确诊人员家属,这引起了罗蓓蓓警觉,她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社区,征得同意后便报告社区辖警。中午12点,交接班的志愿者上岗,罗蓓蓓该回家吃饭了。家就在小区里,几分钟就到了,婆婆按罗蓓蓓的事前叮嘱,把饭菜放在家门口走廊的小板凳上。做完消毒,她感觉还真是饿了。“妈妈”,孩子在叫她。“听爷爷奶奶的话,好好跟哥哥在家玩,妈妈晚上就回了”。隔着家门,蓓蓓和孩子一问一答。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三岁,都是缠妈妈的年龄。下午两点半又要上岗,因为害怕把病毒带回家,中午她不敢进家门,吃完饭,就靠在走廊的小椅子上打个盹。
在家门而不入。下沉社区以来,罗蓓蓓在一线连续工作36天,值守桂花公寓7天,送爱心菜30余次,帮助居民圈存天然气卡38户,协助小区团购物资发放50余次……她,只是鄂农娘子军抗疫的一个缩影。
克服个人困难,国家需要至上。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刘艳的老公供职于华为,1月31日就接到上班通知,参加火神山工地电信项目建设,3月24日才回家。面对困难,刘艳毅然把五岁的孩子交给老人照顾,自己到社区报到,参加小区团购保障工作。在疫情期间,她和志愿者们一起,保障了小区1100多户居民的生活物资需求。
心中有情,她们舍小家顾大家。心有大爱,她们勇于担当负重前行。深入社区,服务居民,上门排查,门岗测温,人车管控,上门送药,代购物品,募集物质。抗疫战斗打响以来,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女同志把自己当作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武昌区汉成里社区,是厅老干处赵霞下沉的社区。在一次入户排查过程中,她发现一户居民欲言又止。“困难时期,你们把我当成自家的亲人好了,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尽力”,她的话语贴心而真诚。原来,这户人家上有八十多岁的父母,老人是在另一个小区居住,父亲身患癌症,终日卧床。平时,都是他们过去照料,并每天送饭给老人吃。疫情之后,小区封闭管理,他们无法过去照料父母的生活,十分担心。
“你们放心,交给我好了”。从这天开始,除了下沉社区里的工作,赵霞每天负责给老人送饭送药,无论刮风下雨,这一送就是二十多天,没有休息一天。每天就像打仗一样,毕竟是五十多岁的人,晚上回到家里,她都累得腰酸背疼。
“我相信我们所有人的付出一定能换来大家的安康,只要能打赢这场防疫战,能为社区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累,我愿意。忙,我快乐”。
做好群众工作,不仅需要境界,也需要智慧。下沉社区,常常让这些女同志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虽是小事,但也要想办法解决。
疫情期间,只要不是年老体弱,闭门在家的居民并不愿别人上门,把二维码发到群里,让居民自报体温便成了下沉党员的每日功课。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但厅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处的王力就遇到了一个千呼万唤,却总是不报、迟报体温的小伙子,他家住顶楼,在群里总不吱声,总要想个办法改变他啊。一天,小区里分爱心菜,王力一家家通知大家下楼领菜,却有意不通知小伙子。别人的都分完后,她抱着一大捆菜爬到顶楼。这是一个老旧小区,没有电梯,生生爬上五楼,这对她来说,真的是不轻松。敲开门,看着气喘吁吁的王力,小伙子不好意思了,连声道谢。“谢就不用了,你天天按时报体温就行”。从那以后,小伙子用手机定时,每天准时准点在群里报体温。
创建微信群,组织居民在小区群里团购和报体温,对每天上班的人员编码测温放行,与药店、超市工作人员互加微信……创新方法,提高效率,满足居民多样需求。是考验也是磨砺,有付出也有收获。
“从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半,通过几个小时不间断地敲门询问填写记录,终于完成了近300户的排查工作……回到家脱手套时,才发现敲门次数过多,虽然隔着一层手套,手指还是磨破了皮”。省植物保护总站刘育清,今年55岁,心脏做过大手术。读着她写的抗疫手记,感同身受的汪虹禁不住泪流满面……
华农西社区女汉子郭琴、植保总站谢华伦、丁字桥社区红衣女侠江绣屏……也许疫情过后,小区居民摘掉口罩,反而认不出她们那一张张早已相逢却未曾相识的面孔,但在最艰难的日子,全厅381名女党员,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她们是网格员、联络员、信息员、统计员、宣传员、采购员、运输员、心理辅导员,她们就是老百姓的依靠和支撑。
勠力同心,无私无悔显情怀
栉风沐雨,她们在防疫一线奔波,履职尽责,她们在工作岗位上坚守。
二个多月以来,厅种植业处郭兰办公室的灯光经常亮到深夜。调度全省蔬菜产销情况,为新型经营主体牵线解决蔬菜积压、销售难问题,承担厅大院保供组物资发放工作,报名参加社区洪山二巷的值守工作。在机要岗位工作的厅办公室余敏,疫情期间没休息一天,每天及时处理文件,一刻都不容耽误、不能耽误,同时,挤出时间,坚持上班与报名参加社区值守两不误。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面对病毒,没有不害怕的。防护物资缺乏、生活不方便的现实摆在了眼前,厅大院的清洁工和保安人员已经有人想辞职了。关键时期环境卫生和安保工作尤为重要,为了留住他们,厅后勤服务中心薛明主任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只身到汉口购买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督导后勤、物业公司做好院内消杀工作。用心感人,用情留人。大年初一,她在家里做好肉丸子,送给了在厅里值守的保安人员。当了解到保安师傅们生活有困难,她自己掏出1200元给他们改善生活。
“保安全、保供应、保稳定!配合地方,守土有责”。在高素质农民培训群里,厅科教处柯枫英一直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网络指导农民培训,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难题。一天,她在群里看到熊小波的求助信息:六台车都跑坏,手上再没有周转金,快坚持不下去了……熊小波,荆州的一位新型职业农民。疫情以来,他本着“在危难时刻,尽己所能,为国家做点事”的初衷,一直坚持向本地和武汉市低价供菜。
“车也累坏了吧?每天需要多少周转资金?还有没有别的困难”,柯枫英一边关切的询问,一边用手机微信转给他二万元的周转金。
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疫情以来,厅农业农村系统的女同志一边投身抗疫一线,一边兼顾本职工作。统计菜篮子生产信息、调度全省蔬菜产销情况、统计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的贷款需求和复工复产情况、维护厅门户网站、确保内网正常运行、安抚慰问离退休老干部、参与有关善后工作、调度爱心菜捐赠对接、参加厅政务值班、收发公文、分发防疫物资……不负春光,不误农时,稳产保供战疫情,这是农业人的职责所在。疫情期间,省农业农村厅一直保持政令畅通。
不同的岗位,同样的坚守;不同的阵地,同样的执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忧国忧民巾帼不让须眉。
这个冬天太过漫长,这个春天来之不易。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今天,人们生产生活秩序逐步走上正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又将扬帆起航。
绿上枝头,又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省农业农村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