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6月中下旬以来的持续、特大汛情,湖北省财政厅坚决、果断、快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抗洪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加大救灾资金保障力度的同时,第一时间选派机关干部深入一线参加抗洪救灾工作。
一、迅速部署,强力落实。汛情就是命令。7月5日上午,省财政厅召开厅务会,传达贯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研究部署财政厅机关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决定在全力保障抗洪救灾资金需求的同时,即日起选派厅机关干部分批次参加一线抗洪救灾,并实行轮换制。7月5日下午,第一批32名机关干部奔赴对口联系的黄冈市所辖10个县(市、区)一线参加抗洪抢险工作。截止7月14日,共向黄冈市灾区派出2个批次、62名干部。同时,省财政厅成立9个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组,分别由9名厅领导带队、相关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赴全省灾情较重市州实地了解灾情,指导防汛抗洪救灾财政资金保障工作,督促各地财政部门做好防汛抗洪救灾预案,为进一步做好抗洪救灾、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打好基础。
二、深入一线,攻坚克难。赴黄冈市一线的抗洪救灾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抗洪救灾大于一切”理念,把参加抗洪救灾作为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战场,主动接受当地抗洪救灾指挥部的统一调配,深入到县(市、区)灾情最重、任务最急的地点参加抗洪救灾工作。一是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赴英山县石头咀镇、团风县团风镇、黄州区堵城镇等工作组,克服交通不便、水流湍急等困难,深入到高山区、血吸虫疫区、大江大河大湖堤坝等地点,积极协助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二是全力参加抗洪抢险。赴罗田县胜利镇、黄梅县濯港镇、浠水县巴河镇等工作组,坚守在大别山腹地、长江干堤、黄梅太白湖、浠水望天湖等重灾区,加固堤坝或公路,围堵管涌,通宵达旦巡堤守夜。三是协助做好生产自救。赴麻城市铁门岗乡、红安县七里坪镇等工作组,帮助受灾户清理农田、房屋,转移牲畜粮食,发放救灾物资,做好受灾群众思想稳定工作,帮助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四是捐赠救灾物资和资金。赴麻城市铁门岗乡、蕲春县张榜镇、武穴市花桥镇等工作组,向受灾群众捐款1万余元,协调相关部门捐赠化肥等物资21吨。
三、严守纪律,锤炼作风。一个工作队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工作组成员坚守抗洪救灾岗位,严格遵守抗洪救灾工作纪律,住防汛点所在地乡镇财政所集体宿舍或办公室,吃集体大食堂,在为期7天的第一批抗洪救灾工作中,没有一名同志请假,没有一名同志掉队。通过在基层一线开展抗洪救灾,树立了财政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良好形象,密切了与基层群众的联系,工作态度和吃苦精神得到了黄冈市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在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中锤炼了党性。黄冈市委、市政府为此专门给省财政厅寄来感谢信;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侯长安同志在黄冈市财政局报送的《抗洪一线的履职答卷——省财政厅机关干部深入我市参与抢险救灾》上批示:“机关作风在一线转变,值得鼓励和表扬。”
四、加强督查,履职尽责。一是加快调拨救灾资金。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第一时间调度资金,全力保障抗洪救灾资金需求。截至7月14日,省财政厅共下拨抗洪救灾资金8.79亿元,为灾区各地做好防汛抗洪、受灾群众安置、生产自救等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二是加强政务值班值守。厅领导和各处室主要负责人除参加财政部、省委、省政府重要工作外,不得离开武汉市,保持手机通畅;严格落实在职干部24小时政务值班值守,厅办公室、机关纪委随时检查抽查。加强与水利、气象、农业、民政等省直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三是及时报送抗洪救灾情况。积极做好抗洪救灾信息报送及舆情宣传引导,定期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报送抗洪救灾工作动态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及时在财政厅门户网站、《中国财政》、《湖北日报》等新闻媒体更新披露抗洪救灾动态信息,解答群众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