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工作 > 宣传之窗

防汛抗洪一线:省农业厅多措并举抓农业灾后生产

发布日期:2016-08-04 点击次数:

    

 

  省农业厅:多措并举抓农业灾后生产

  6月18日入梅以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荆楚大地打响。遭遇连续六轮大面积强降雨之后,农业工作者以非凡的勇气、非常之举措投入到抗灾救灾、灾后复产保目标的战斗中。

  一

  灾害天气对农业的破坏总是首当其冲。良田被冲,畜禽受淹,农业基础设施被毁,鱼塘汪洋一片……种植、畜牧、水产,农业各行业纷纷告急。

  截至7月27日上午12时,全省农业受灾面积3272.94万亩,成灾1677.04万亩,绝收452.3万亩,部分农业生产设施被毁坏,水产、畜牧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灾害天气伊始,农业工作者闻风而动。

  6月19日,省农业厅下发了《关于赴灾区指导农业抗灾救灾的紧急通知》,紧接着,由厅领导带队的11个工作组奔赴重灾区指导抗灾救灾。

  7月2日9时起,启动全省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Ⅲ级响应,省农业厅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灾情日报告制。

  7月5日,又紧急增派由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队的29个工作组奔赴灾区指导抗灾救灾。

  狂风肆虐,暴雨如注。省农业厅应急指挥中心电话铃声不断,灾情统计数据每日骤增。

  7月11日,增派的10个工作组再赴灾区。至此,全厅共50个工作组深入抗灾一线,累计组织2000多人次参加抗灾救灾。

  暴雨洪涝将红安县太平桥镇太平桥村沁苑合作社基地化为汪洋,300多亩设施西瓜全毁,损失500多万元。巨大的损失让基地负责人马青梅心如刀绞,他已有两天两夜没吃东西,感觉自己都快挺不住了。7月3日,省农业厅厅长戴贵洲一行来到基地。察看灾情,了解困难,鼓励他要树立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勇气,指导他科学抗灾。

  打硬仗,能吃苦。省农业厅救灾工作组辗转多地,工作队员常常是十天半个月也不回家。

  二

  梅雨已过,洪水渐退。别人可以松口气了,而对农业系统的干部职工而言,一场硬仗才刚刚开始。

  7月份,农业工作进入改种补种的关键农时。在这抗灾保目标的紧要关头, 7月10日晚,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作出重要批示:针对今年的特殊大灾之年的情况,财政救灾资金就是重点两个方向:保证灾后群众生活必需和发展生产,后一项是管长远的。农业工作者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场抗灾复产保目标的战役全面打响!

  ------科学指导抗灾救灾。做好农业抗灾保目标,技术到位是关键。为切实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湖北省农业厅已组建由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机四大行业13名知名专家组成农业抗灾保目标专家组,编印<<湖北农业抗灾救灾技术手册》,录制了专题技术讲座在农业频道滚动播出,并在主流媒体全文刊登。各地派出专家、技术干部深入一线现场指导、培训,深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为农民抗灾恢复生产提供指导服务。

  农时不等人,灾后复产工作争分夺秒。指导各地抢排渍水、抢季补种补养、抢修设施、抢抓田管、抢时收获、抢防疫病,超前谋划秋冬农业生产,实现“以秋补夏”。

  分类指导。对淹水绝收且补种水稻季节不够的田块实行“水改旱”。对破垸分洪区及早投放鱼苗,发展渔业生产。对菜果茶及时补苗、提肥。养殖业及时补苗、补栏。

  一顶草帽,一脸汗水。50个农业抗灾救灾工作组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点对点全程救灾,科学指导抗灾复产工作。

  ------紧急组织救灾种苗。据统计,全省需种子近千万斤。7月中旬,省农业厅紧急组织救灾种子,调运省级储备早稻种子30万斤到武穴、蕲春等地,落实省内可供种源200万斤,并迅速从邻近省购调种子,有效保障了恢复生产所急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救灾生产资料。与此同时,迅速组织农机具投入抗灾救灾一线,全省各级农机部门投入防汛救灾农机具78.5万台。

  ------迅速落实救灾资金。7月5日,省农业厅与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抓好当前农业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要求各市州财政部门必须统筹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支持恢复农业生产。黄冈市从省级救灾调度资金中落实2032.5万元用于农业生产救灾。我省已争取中央农业救灾资金9000多万元。

  灾害损失灾后补,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7月23号下午,红安县太平桥镇太平桥村沁苑合作社基地。积水刚刚消退,基地负责人马青梅就带领村民们抢时补种改种。“要感谢戴厅长,他及时给了我恢复生产的技术指导,还给我带了很多种子。我已经抢了100亩下去了”,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截至7月29日,湖北省水稻、玉米、蔬菜、花生等农作物已改种补种285.61万亩,改种补种比例达63.15%。畜牧、水产养殖行业正在组织繁殖和补投种苗,抓紧整修设施等,水产业已整修鱼池39.7万亩。

  三

  梅雨刚过,湖北省进入高温晴热天气,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

  持续的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处于抽穗扬花期和抽雄吐丝期的玉米造成热害。同时,病虫害来势凶猛,防治不到位,农业将面临“灾连灾”、“灾上灾”。农业生产自救工作全面打响。

  ——暗灾不轻,争分夺秒加强田间管理。持续阴雨天气使在田作物生长生育期推迟、长势偏弱、分蘖减少、结实率降低,对产量十分不利。“今年在田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不能照搬往年经验,必须要有新的措施,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省农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徐能海在灾区指导生产自救工作时强调。

  7月14日晨,湖北省农业厅救灾工作专家小组从武汉出发,首站奔赴受灾较为严重的武穴。

  在大法寺镇田畈村黄泥湖畈村村民朱正奇的稻田边,大水将秧苗冲得七零八落。朱正奇伤感地说,他家种了10亩稻,一半已绝收,现在准备抢救另外一半作为再生稻。

  水稻专家羿国香跳进泥田里,他仔细观察再生稻头季穗头后提醒朱正奇:“两季配套栽培技术要环环扣紧才能高产。这一季稻生育期因灾推迟,对本季产量影响不大,对再生稻生长却存在风险,如果能在7月20日前齐穗,则能保证8月20日前正常收割,不影响再生稻生产”。

  ——虫害严重,统防统治全面铺开。“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虫”。据湖北省植保部门研判,当前全省病虫危害呈加快、加重态势,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来势凶猛,常发性病虫发生程度重,流行性病害暴发风险高,检疫性病虫呈加速扩散的特点。一场虫口夺粮攻坚战打响。

  狠抓监测预警。6月21—23日,全省农作物病虫害趋势会商会在孝南区召开,会上发布了下半年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植,保专家和气象专家共商对策。7月,全省共出动测报调查人员2000余人次、发布病虫情报200余期、播放电视节目300余期、印发技术资料50多万份、发送手机短信上百万条等,将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及时传递至农户。

  加强统防统治。7月12日,省农业厅在江陵县召开农业抗灾保目标暨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厅总农艺师邓干生要求:各级各地积极行动,迅速启动病虫防控攻坚战。

  湖北省植保总站拿出300万元采购急需的药剂和药械产品,分发到受灾严重的地区。嘉鱼县植保站组织资金10多万元,采购24%井冈霉素A水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等药剂,支持受灾主体开展病虫防治5000亩以上,同时,组织储备水稻病虫适销对路药剂30余吨。咸宁市大力推进飞防作业,7月中旬共开展飞防2.5万亩次,目前全市水稻病虫统防统治面积已达61万亩次。英山县灾后加强组织协调,调动植保专业合作社的大型植保机械,对重点防控区域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5万亩次。据不完全统计,各市州县共争取各类资金近200万元用于开展生产自救。

  加强技术指导。7月8日,湖北省农业厅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印发灾后水稻病虫防控技术意见的通知》,指导水稻病虫防控工作。省植保站专家做客农业频道,分析病虫发生趋势,甄别病虫类别,推荐防治技术。各级植保部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将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同时组织植保专家以电视授课、田间培训、一线驻点等多种形式开展病虫防控指导。江陵县和潜江市7月上旬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疫情后,迅速组织专班进疫区,免费发放药剂,组织集中防治,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确保措施到田。7月5日开始,省农业厅50个工作组深入灾区调查虫情、灾情,指导抗灾复产及病虫防控工作。各地按照农业抗灾保目标要求,迅速成立了近400个督导组进驻生产一线,开展病虫防控督导,重点督导抗灾复产及病虫防控工作进度和成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田。

  ——新型经营主体损失惨重,恢复生产迫在眉睫。根据省厅50个抗灾救灾工作组调查,灾区各行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损失惨重。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生产设施建设、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投入大,很多损失上千万元,恢复生产面临重重困难。

  7月1日,特大暴雨引起山洪暴发,黄冈市红安县城关镇李忠恕村村民生命财产面临巨大威胁。该村养猪户李志权不顾转移自家财物,营救了8名被洪水围困的村民,而自家232头生猪和价值20多万元的饲料等物资及财产全部被洪水冲走。

  7月11日,省畜牧兽医局党委书记、局长盖卫星一行来到李志权家,帮助他清理栏圈、搬运捐赠饲料,共商如何尽快启动猪场重新开张,并送来了20头种猪、10吨饲料和5万元现金。

  全力确保大灾之年农业不减产少减产、农民不减收,确保完成全年农业工作目标任务,湖北农业人全力以赴。(由易正平  胡敏芝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0408号-1
技术支持:荆楚网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