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工作 > 宣传之窗

战疫情,我来搭把手!

发布日期:2020-02-16 点击次数: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得人措手不及,悄然间弥散开来的硝烟味儿,让处在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一片寂静。寂静之下,一群群临危受命、迎难而上的逆行者,似莹莹无尽的点点星光,汇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希望。让我们掀开星光一角,看看这些逆流而上的人吧,看看他们质朴无华的言语、同心断金的力量,看看他们不畏不惧、专业英勇的模样!

  使命来了,我请战!

  武汉天河机场海关的代西雄做梦都想不到,2020年伊始,他就赶上了一场疫情阻击战。他面对的敌人,是眼睛看不见、传染性却很强的新型冠状病毒。他的第一个念头,是身为“国门卫士”的使命来了,不容退缩。他的第一个举动,是取消女儿“小红豆”期待整整一年的国外之旅,在小红豆泪眼汪汪喊着“爸爸别走”的哭声中,拖着行李箱红着眼睛关上了家门。

  非常时期,五味杂陈。作为一个“老旅检人”,义无反顾的代西雄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心里也有点没底儿,但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他又渴望到最需要的地方接受锤炼。1月31日,他如愿加入支援旅检现场的第一志愿队,站在自己曾经奋斗过的地方,穿上伙伴为他画上一个大笑脸的防护服,这一站就是16个小时。

  代西雄(右二)与同事登临查验

  16个小时里,防护服不透气,再憋闷也不能用手去触碰口罩,皮肤发痒必须忍着,额头的汗珠一颗颗滚落;长时间戴着的N95口罩又勒又闷,脸上被勒出的印记生疼;害怕护目镜布满雾气,根本不敢大口喘气,实在是挡住眼睛了,就到风口吹吹;为了尽可能节省防护服,整整16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这个200斤的胖小伙饿得前胸贴后背,累到虚脱……时针一圈一圈不停转动,停机坪的天空黑了又亮、亮了又黑,这些都只是战“疫”期间再平凡不过的场景。

  从关上家门到现在,代西雄一直住在机场,经历着无数个像这样的“16个小时”。曾经视频通话里哭闹着“我要真爸爸,不要假爸爸”的小红豆,今天突然发来一条语音“爸爸你工作辛苦了,注意安全”,这个魁梧大汉忍不住发了个朋友圈:“最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眼泪特别多。”

  代西雄的选择,用他的话说:“这不是什么牺牲奉献,只是自己力所能及做的一点事情。”此刻,和他有着同样选择的周建军正在耐心劝说一位发热旅客配合检查,顶着椎间盘突出长时间站立的王汉华正在向关员传授防控经验,与身为医生的爱人各守一方的李艺正在抓紧时间检测样本……重大疫情面前,时间就是生命,他们正用7×24小时的全天候备勤与疫情赛跑。

  比我辛苦的大有人在!

  “这次武汉海关真的给力!相当给力!非常给力!是咱武汉老百姓自己的海关!”“争取春暖花开时能回武汉给您送个锦旗!”凌晨1点40分、2点42分的武汉,早已夜阑人静,这两句话却在两个武汉海关捐赠清关咨询微信群里蹦了出来。

  说“给力”的,是一个跟海关打交道20多年的老资格报关员;说“送锦旗”的,是一名咨询捐赠物资通关流程的德国华侨。锦旗要送的人是王涧钊,彼时的他还正在群里忙着回答其他捐赠人的问题。

  武汉“封城”通告发出后,不少海外热心人士给武汉海关打电话,纷纷表示要支持抗“疫”,但又不知“捐什么、捐给谁、怎么捐”。 1月25日凌晨2点,行动迅速的武汉海关在门户网站发布了相关捐赠物资办理通关手续的公告,确保捐赠物资快速通关,两日内公告点击量达到18万次,公告中留的联系人电话被打爆。为了提高效率,他们以“网”为媒,建立了武汉海关捐赠清关咨询群,1群500人满了,又开了2群,一天的信息交流量能达到6000条。

  王涧钊正在回复捐赠物资咨询

  王涧钊第一时间加入这两个群,他的任务是向大家解释进入医院的医疗器械通关时的要求。他要时时思考怎样让自己尽可能明了地向捐赠人解释清楚,怎样才能让海外捐赠防疫物资绝不在自己这一环耽搁分秒。后来,他干脆把大家咨询的焦点问题汇总编辑成一篇《境外捐赠物资通关政策流程》的帖子,介绍基本流程,减少重复提问,阅读量瞬间达到1.4万。

  王涧钊并不是独行侠。与他一样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成为海关“网红”的,还有忙得没时间喝水、草草吃两口垫肚子的徐菁,24小时连轴转、实在扛不住了报备睡一会再继续的王玲,狂灌咖啡和胖大海的卢燕萍,微信好友被加到上限的余炜烨……为什么这么卖力,卢燕萍的回答很简单:“我多接一个电话、多回一条微信,就会有多一些捐赠物资支援武汉。”

  这句话也支撑着王涧钊不分昼夜,与时间抢跑。妻儿早已进入梦乡,昏黄台灯下,回答完捐赠人的问题后,王涧钊看到了大家的点赞,正准备更新《防疫物资通关一站式指南》的他,只想说:“海关在一线比我辛苦的大有人在,我所做的只是本职岗位的使命要求。”

  你们前方冲锋,我在后方保障!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陈怀友,宜昌海关年纪最大、临近退休的人,却在这场战“疫”中,自愿冲到了最前面。

  作为宜昌海关防疫工作后勤保障小组的一员,自主动请缨揽下采购防疫物资的重任后,他就一天也没休息过。平时鲜少有人问津的口罩,在这特殊时期一个都很难买到。老陈每天穿梭在各个药店与超市,没有人知道他跑了多少地方、问了多少人,只知道他总是步履匆忙,只听到他嗓音干哑,只看到5万个口罩、消毒液、防护服陆续到了机场、港口等防疫一线。

  陈怀友正在药店采购防疫物资

  “这大过年的,还往外跑什么呀?”大年初一晚上,接了个电话的老陈,急匆匆换衣出门,家人连忙拦住他。“关里有个孩子病了,我看看给买点药。”话没说完,老陈的背影已经消失在夜色里了。

  紧急电话是关里打过来的,一个从武汉返回居家隔离的年轻同事突发不适,想看能不能帮忙送点药。老陈平时就把关里那些年轻人当自己孩子对待,这个时候又怎会拒绝,可这大年初一的晚上哪儿还有药店营业呢?他跑遍了宜昌城区都没有找到一家开门的药店,路边耸立楼房的窗户里透着暖光,空荡的马路上却只有老陈焦急奔波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卫生所里,老陈终于买到了合适的药给生病同事送了过去。所幸的是,这位同事第二天马上去医院检查,只是普通感冒。

  有人问老陈累不累,他说:“不累是假的,是人都会累,但我是一个有着34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名老兵,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大家都在前方冲锋,我们必须做好后方保障!”

  突然的疫情时刻牵动人心,如果说陈怀友的逆流而上,是为了身边认识的人。那么,胡健的知难而进则是为了邻里邻居、白衣天使。

  春节假期,原本要回天津老家陪父母过年的胡健,最终还是选择留守武汉。宅在家里看着日趋严峻的疫情态势,这个年轻党员如坐针毡:“一定要帮大家做点事,为暂时生病的武汉做点事。”

  胡健(左)将捐赠物资及时运送到定点医院

  说干就干,胡健立即在小区业主群里发布了他为大家帮忙的想法,开始像快递员一样在小区楼道间穿梭,为出行不便的家庭代买必备药品和生活物资。后来,他偶然间又从一个医生朋友那里看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报名后的日子更忙活了,有时要往返医院接送上下班的医生护士,有时要把红十字会仓库收到的捐赠物资清点卸货并运送到定点医院,经常忙到后半夜。

  每一次归来,所有衣服都要清洗消毒,为下一次出门做好准备;每一次归来,都是饥肠辘辘,直到深夜才能吃上一口。虽然听说有志愿者被感染,虽然没有专业的防护服,但胡健从来没想过退缩,他保持不辍前行的利器,是一颗心、两条腿和浑身使不完的劲儿。

  结语

  “这是我的家,我们守护她,故乡的土,亲吻过脚丫,如果有一天,她也需要我,搭把手,就过了……”一首《武汉伢》让无数人热泪盈眶。战“疫”还在继续,这些星光下逆行而上的人,是父母、是子女,不伟大、很平凡,但每一个“小我”都用尽全力为“武汉加油”注入了新的能量。寂静的黑夜过后,明媚的阳光定能穿云破雾,照亮这片土地。

  责任编辑:代俊 葛春涛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0408号-1
技术支持:荆楚网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