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法学会机关党支部周晋积极响应“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号召,克服夫妻同时在一线抗疫、父母年老体弱、孩子即将高考等家庭困难,第一时间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参加入户摸排“四类人员”、服务群众居民生活保障、宣讲疫情防控政策、小区门岗值守等工作,受到居民群众和所在社区工作者的高度赞誉,展现了省直机关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做战疫队伍的“花木兰”
周晋的丈夫是省直某单位的一名处级干部,疫情发生后,所在单位一级响应,连续70多天参加单位应急值守,照顾一家老小生活、辅导孩子学习等家庭重担全部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肩上。
春寒犹盛、疫情正烈。组织上发出党员干部就近下沉社区的号令,丈夫隔离应急值守不能回家,自己再报名下沉社区防疫,四位古稀老人和正处于高三关键时期的孩子封闭在家生活、学习怎么办?万一在社区走家串户不小心把病毒带回家,一家老小又怎么办?
在当时的情况下,周晋如果不站出来,也是合情合理的。根据规定,夫妻双方有一方在参加抗疫工作,只要说明情况,另一方可以居家办公兼顾家庭。
关键时刻,周晋没有退缩,首先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干部,党有号召,党员就必须响应,无条件赴一线“战”疫。
她没有与家人商量,直接去东湖社区报到受领任务,自告奋勇参加“党员突击队”。当得知“党员突击队”只要年轻的男同志时,她直接找到社区领导表达了自己意愿,并一再保证会完成好社区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最后,社区领导被她的决心和真诚打动,才同意让其加入“党员突出队”。
在入户摸排、卸载物资、分送“爱心菜”、保障“四类人员”生活等工作中,周晋总是冲锋在前、不惧危险、勇于担当,从不落后于男队员,队友们称其是抗疫中的“花木兰”“女勇士”。
困难时刻:奋勇向前,做居民群众的“贴心人”
根据组织安排,2月28日,周晋再次不讲条件、不讲困难跟随省委政法委疫情防控工作组下沉到武大工学部社区,突击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周晋是工作组的唯一女将,但在工作分工上从不要求照顾,主动包保2栋无电梯楼,6个单元60户。
她每天早早来到社区,第一件事就是入户摸排,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校对人口信息、问询健康状况、了解生活困难等,并详细做好记录。每巡一次楼下来都是汗流浃背、腰酸腿疼。这样一干就是47天,每天伴着晨光出门、披着夜色归家,风雨无阻,任劳任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
武大工学部社区是一个老旧社区,情况复杂,高龄老人特别多。86岁的冯奶奶和身患癫痫、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65岁儿子相依为命,这是周晋重点关注的服务对象之一。一次上门问候时,冯奶奶说米快吃完了,想要买两袋米,再三强调只买100元40斤的米,并将购米的100元钱给了周晋。周晋直接了当的答应下来,但她知道,疫情期间不可能有这种价格便宜的米卖。
周晋回到社区后,告诉负责采购的同志“有户居民要买40斤米,钱我收了,买回来找我结账”。买米花了160元,周晋瞒着老人,贴了60元米钱,将米送到老人家里。没过几天,冯奶奶突然发来短信“这种米很贵,比我平时买的米好,100元买不到,我一直以为是公家补贴了的,社区说没有,看来是小周你贴的钱吧,你冒着生命危险为大家服务,绝不能在经济上还受损失啊!”周晋回复老人“这是其他志愿者捐补的,不是我贴的。”这是多么美丽的“谎言”!
由于生活节奏的改变,冯奶奶的儿子突然发病,将家里的电视、电饭煲、家具等打砸得乱七八糟。担心冯奶奶受伤,周晋冒着随时被攻击的危险,一口气跑到老人家里,看着焦躁失常的病人和遍地狼藉,她一边安抚老人,一边联系医院。老人得知要将儿子送去住院,死活不同意,只好又想方设法为老人儿子购买缓解病情的药品。冯奶奶老泪纵横拉着周晋的手不停重复“我要是有你这样一个亲人在身边就好了,我要是有你这样一个亲人在身边就好了……”周晋安慰老人:我就是您的亲人……
一天上午,周晋和大伙儿正忙着卸载爱心物资,在固定的“亲情时间”没能去冯奶奶家,中午便接到了她的短信“上午没见到你,是累病了吗?不要挂念我,我还有菜吃,你好好休息!”看到冯奶奶的关心问候,周晋眼眶湿润了……
在下沉社区的最后一天,周晋来到冯奶奶家,送上问候,顺便辞行,老人紧紧拽着她的手,久久不肯松开,颤抖的说:在这段相处的日子,你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帮助,真的非常感谢,你真是党的好女儿!周晋留下写有自己电话的纸条,说道:以后有困难就打电话,我单位离这儿不远,过来很方便,会常来看望您。“亲情”就此结下。
紧急时刻:自告奋勇,做雷神山勇士的“亲友团”
下沉期间,周晋有个“小秘密”,多了个“女儿”。“女儿”21岁,其父亲是奋战在雷神山医院一线的临床医生,母亲因为所居住的小区封闭无法出门。
3月11日早上,周晋收到通知,包保的楼栋有一名女孩从疫情最严重的意大利回国,须安排居家隔离,并密切关注。
周晋立即与女孩联系,了解有关情况。她得知女孩只比自己的孩子大3岁,家长在雷神山为疫情阻击战出生入死。她首先想到的是绝不能让战斗在一线的医生的孩子无人照料而有后顾之忧,便主动承担起照顾女孩的生活,当上了“代理妈妈”。
三天后,上级通知孩子需要到街道隔离点集中隔离。周晋立即边安抚女孩,边做孩子父母的思想工作,宣讲政策。终于,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但要求社区必须派人送去。周晋直接答复“我送她去”。周晋先到女孩妈妈居住的小区取来女孩的生活用品,再亲自陪同一起去集中隔离点,亲手将孩子交给工作人员,帮助办理完一切手续进门后,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女孩隔离期间,无论工作多忙,周晋坚持每天电话问候,询问身体和生活情况。一周后,在女孩渐渐适应了隔离点生活的时候,突然接到通知,要求她马上转移到新的隔离点隔离。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一下子打破了平静。孩子父亲从雷神山前线打来的电话,焦急中夹杂着气愤:“现在不是在集中隔离么?转移时交叉感染怎么办?隔离时间又得从头算?你们怎么做工作的?”这一连串的质问,让周晋措手不及。周晋静了静心,一边电话安抚女孩,一边向家长解释,一边向社区打听情况,一边多方了解政策。通过周晋耐心细致的工作,终于在当天晚上顺利平安地将女孩转移到了新的隔离点。
从第一天开始,周晋就用母亲的情怀,坚持每天通过电话、微信、视频陪伴女孩走过了这段最艰难的时光。女孩的父母感激之余,多次提出要来社区当面致谢,都被周晋婉拒。
3月28日,女孩顺利通过两次核酸检测,终于平安回到家中。她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周妈妈,您好!我回家了。每次见您都是戴着口罩,虽然没有看到您的真实面容,但透过您温柔的眼神,我知道您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好妈妈,谢谢您的帮助!”周晋听后心头一种莫名的幸福感由然而生“孩子,你爸爸是抗疫一线的英雄,为雷神山医护人员当好后盾,是我们应该做的。你平安回家了,我也放心了,祝你一切都好!也祝你全家幸福!”
温馨时刻:砥砺初心,做革命精神的“传承人”
在连续下沉社区的47个日夜,周晋深深地感到,自己在党性上也经受了一次洗礼。
社区工作者介绍,84岁独居的胡奶奶脾气有点不好,爱批评人。奇怪的是,周晋每天上门问候时,老人总要拉着她多聊几句。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3月18日社区组织给居民送活鱼。由于送鱼车到达社区很晚,为了把习总书记的关怀落到实处,确保居民们能吃到鲜活的鱼,周晋和队员们连夜加班协助社区卸载400多条“爱心鱼”,又一条一条挨家挨户送上门,送到胡奶奶家里时已是晚上9点多,看到气喘吁吁、满脸大汗的周晋,老人家吃惊地说:“孩子,这么晚了怎么还在忙!你还没吃饭吧?”便立即转身进屋准备拿小面包给她,却只听到渐行渐远的声音“不用不用,我还得赶去送下一家……”
第二天,周晋因爬楼上门摸排出了汗就把外套脱了,胡奶奶见她穿得单薄,一直在家门口守着,等她从楼上完成摸排返回路过时,硬塞她一条小丝巾:“你和我的孙子差不多大,看到你每天这么辛苦为大家服务,真的很心疼!”不知是怕被周晋再次拒绝,还是怕已涌出的泪水被她看到,老人很快关上了门……
正如周晋微信朋友圈中所写的——“响应号召到一线在服务群众中砥砺初心,勿忘使命进社区在抗击疫情中携手担当”。作为一名党员,她用实际行动为群众付出的一点一滴,群众都铭记在心,都会转换成对党和政府的感激和热爱。在无数点赞中,妈妈的留言格外醒目:“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女儿,我为你骄傲!”。话很直白,却最让她自豪,这不正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和信念的薪火相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