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陷阵 当好“三员”
——省政府研究室下沉社区党员干部孙军同志二三事
发布日期:2020-05-14 点击次数:
近日,一张大红通报表扬信贴在武昌水果湖张家湾小区南门,受表扬的129名党员志愿者和党员突击队员中,一个戴着近视眼镜的志愿者特别耀眼:他花白头发、年龄最大,从早到晚值守时间最长,消杀、值守、突击、巡查处处有他的身影…他就是省政府研究室二级巡视员孙军同志。
默默奉献,甘当消杀员。武汉疫情发生以来,孙军同志积极响应省委号召,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报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他所在的张家湾小区5网格26栋楼,共有36户居民,大多是65岁以上退休老人,行动不便,还有2户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社区临时党支部号召党员带头做好所在楼栋环境消杀和“双测双报”工作。孙军主动创立了楼栋QQ群,自告奋勇当起了楼栋长,独自承担起了整个楼栋环境消杀和督促住户“双测双报”任务。从1月25日开始,他坚持每隔二三天对楼栋2个单元1至8楼楼梯和公用间进行一次消杀。他每次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毒水分二趟爬1至8楼楼梯时,汗水总是湿透了全身。有几次他爬到5楼、6楼时,看到昏暗的楼梯间堆满住户丢弃的垃圾,总是先帮助整理、打扫干净后再进行消毒。楼内居民看在眼里,过意不去,亲切地说:“小孙同志,辛苦了!”住3楼的齐婆婆80多岁了,有多种基础性疾病,行动不便,家里也没有手机,在防疫的3个多月时间里,孙军同志坚持每天定时打她家里座机,询问健康状况并上报,还把她上报列为社区困难居民予以照顾,齐婆婆总是在电话那头感谢不尽。
冲锋陷阵,勇当突击员。疫情期间,孙军同志主动申请参加了张家湾社区党员突击队。10多人的突击队伍里,唯有他年龄最大、职务最高,但他丝毫没有摆老、偷懒,总是脏活、累活和年青队员抢着干,先后10多次参与完成小区围栏加固、帐篷抢搭、防疫物质分发、爱心菜卸货等临时突击任务。他说“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队员们也亲切地称他“老孙头”。2月下旬的一天晚上6点多,他回家刚端起饭碗,微信群中发来社区临时党支部的短信,要求突击队迅速赶到小区门口搭建值勤守帐篷。他放下碗筷,三步并作二步,赶到东一路小区3号岗位,与年青队员们就着朦胧的夜光,迅速搭建帐篷。经过近2个小时的紧张奋战,在晚上8时,一座民政救灾帐篷稳妥地搭建起来,望着夜幕中矗立的蓝色帐篷,大家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他一天的疲劳和饥饿顿然消失。2月底后,他下沉到疫情更严重的青山119社区防疫,但他晚上从青山回来,仍然积极参加张家湾社区的临时突击任务。他常说:“我的心永远在张家湾小区,和突击队的同志们在一起!”
认真细致,乐当值守员。下沉社区期间,孙军同志牢记初心、不忘使命,认真细致值守在小区门岗卡点上。张家湾社区位于水果湖中心地带,有居民3200多户、11000多人,社区范围广、小区出入口多、人员复杂,防疫初期确诊病人也多,是武昌地区防疫封控重中之重。他作为社区最早志愿报名参加疫情防控的党员干部,认真值守小区门岗卡点,做好进出小区居民“四必”(体温必测、二维码必扫、身份必问、出入证必看)工作。3月下旬的一天晚上,他马不停蹄地赶到到小区1号门岗卡点值守,这时,天空下起了淅沥的小雨,看到他光着头冒雨站在小区门口,坚持给进出小区居民测量体温、查验出入证,1名物业保安劝他回去,他说“现在是晚高峰,小区门口值守人手紧,淋点小雨没关系”。直到晚上8点后,进出小区的居民渐渐地少了,他才穿着湿淋淋的衣服往回走。4月10日后,根据上级通知精神,志愿服务社区的党员干部陆续返回单位上班,但他仍然坚持青山119社区、张家湾社区防疫两不误,利用早晚时间一如既往地奋战在社区防疫卡点一线,为居民营造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
(省政府研究室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