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法院党组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响应省委号召,迅速组建党员进社区工作队,主动向省法院所在地东龙社区报到认领任务,并在下沉该社区的沙湖小区工作队建立临时党支部,聚力党员众志成城,以筑牢社区坚强防线为重点,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突破口,全力做好做实社区疫情联防联控,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的庄严承诺,沙湖小区获评武汉市首批“无疫情小区”。
一、在疫情最紧急的关头,支部高擎党旗,建强防疫前沿的战斗堡垒
抗击疫情中,省法院党组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两个作用,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
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疫情爆发之初,家住东龙社区的省法院党员干警就纷纷自发走出家门开展志愿服务。2月中旬,省委发出机关干部下沉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号召后,省法院党组高度重视,要求全省法院干警积极下沉社区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并在第一时间由党组副书记带队到所在东龙社区报到,在社区党委领导下做好疫情防控。省法院领导、中层负责人带头报名,机关共有340余名党员干警报名参加战“疫”。院党组按照就近就便原则,把包括前期志愿者在内的党员干警集中起来,组成党员进社区工作队,其中集中下沉到东龙社区4个网格的党员干部就有94名,并根据防疫形势任务的需求,不断调整增派力量。
及时成立临时党支部。为有效将志愿服务的党员干部凝聚起来开展工作,沙湖小区工作队率先成立临时党支部,省法院机关中层正副职担任支委,成立了小区封控管理、双测双报、生活保障、重点人员帮扶、生活垃圾清理、新闻宣传6个工作小组,并相应成立党小组,由庭处长担任党小组长,为做好小区封控管理、保障居民生活服务提供了有力组织保证。
建立党支部工作机制。工作队临时党支部成立后,结合防疫工作实际,探索建立了运转有序、行之有效的支部工作机制。建立支委(扩大)会议在线研学机制,党支部书记李玉高同志及时在支部群中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疫情防控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省委部署和院党组工作要求,结合小区实际贯彻落实;建立了防疫工作每日视频调度例会机制,支委每天早上8点30分准时通过手机微信视频在线召开碰头会,简要总结前一天工作情况,分析梳理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建立了每日工作信息发布机制,在小区居民微信群中发布当日防疫与生活保障重点工作,既明确志愿服务具体任务,也让小区居民知晓当天团购、代购、垃圾清理等生活保障措施的具体内容、时限和联系方式,并由专人编发简报,通报当天各岗位工作情况,表彰每日一星。
二、在防控最吃劲的阶段,党员干部逆行向前,筑牢联防联控的坚强防线
在疫情攻坚克难最吃劲的关键期,临时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逆行向前,以最严格的措施,最坚定的决心,筑起联防联控的铜墙铁壁。
采取最硬措施,实行封闭管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传播”要求,严格执行“单门三岗、凭证通行、测查登记、严格巡查”等制度,确保小区封闭管理落实落地。为最大限度减少居民出门,阻遏病毒内部传播,临时党支部成立了垃圾清运组,分成9个小组分片承担小区各个门栋的垃圾清理任务。小区居民只需将垃圾袋放在家门口,每晚9点到9点半由垃圾清运组挨家挨户清运下楼,集中放入垃圾箱。按政策对返汉人员和解除隔离人员进小区进行严格审查,及时报告社区,纳入网格管理。
逐户逐人排查,摸清人员底数。封控管理党小组召集11名党员组成5个小组,采取登楼上门方式,逐栋逐户逐人对小区实有194户实住596名居民进行测温排查。在上门排查的基础上,采取“门栋长+志愿者”方式,通过定期排查、重点抽查等方式,全面全程精准掌握居民人数、健康情况,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落实“双测两报”,实时动态监测。双测两报党小组严格执行“双测温两报告”制度,对标“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以门栋为主体,依托网格化管理分类施“测”,实时准确掌握居民体温情况。对小区居家人员,采取个人自报和上门抽查相结合,及时安排人员对未及时上报体温的居民,特别是对年老、患有精神疾病和生活难以自理等行动不便、自行量测有困难的人员,实行一对一服务,并建立健康台账做好登记。
路段管控劝导,形成管理闭环。根据社区安排,成立了路段管控组,该组采取路段两端定点检查和区间机动巡查的方式,认真履行管控、劝返、服务和协管等职责,对非就医、防疫情、保运行人员宣讲政策规定,予以文明劝返,与小区工作队联防联控,形成合力。
三、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真心排忧解难,打通生活服务“最后一百米”
临时党支部把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作为严格小区封控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有序组织物资团购、代购,采取“一对一”对接、“零接触”配送上门等措施,用热情周到、品类齐全的“一条龙”服务,让小区居民足不出户、生活无忧、安心在家。
坚持“菜篮子”是基础,让大家吃得丰富。针对封控初期出现的小区居民团购混乱无序的状况,生活保障组主动联系正规商家和超市,建立以物业公司提供蔬菜、相关超市提供日用百货的2个微信团购群,统一发布团购信息,组织居民集中购买,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物资充足、购买有序。在此基础上,积极回应群众多元化的生活需求,陆续组织了肉品、水果、鲜活鱼、豆制品4个团购微信群,不断丰富菜品种类,让大家的居家生活从“吃到”走向“吃好”。
坚持配送物资有程序,让大家领得安全。集中团购后,每天都会有大批的生活物资配送到小区门口,居民领取时易于聚集,带来交叉感染。为改变这一局面,党支部及时制定配送规程,实行“不同楼栋分时领取”,控制同一时段的现场人数,并组织居民保持一定安全间隔,有效避免了领取团购物资时易扎堆的问题;实行“不同品类归整到户”,生活保障组组长、院国家赔偿办主任刘春彬同志风雨无阻,每天精心组织自愿者,把不同货源的物资按户整理清楚后,再通知居民下楼领取,最大限度减少居民的外出次数。
坚持精准服务个性化,让大家宅得安心。困难群体有人管。党支部十分注重对困难群体的帮扶,通过反复摸排,小区共有70岁以上独居老人、精神疾病患者、生活难以自理、确诊或疑似病人家属26户38名。对这一困难群体,支部组织党员捐款予以生活救助,并成立了重点人员帮扶组,实行一对一包保联系服务,每天询问生活起居和体温测量情况,主动代购各类生活物资和急需药品,直接送到家门口。病患家属有人问。2月底前,小区内共有4户家庭因亲属确诊或隔离,只有老人或孩子在家。党支部组织志愿者坚持每天双向反馈情况,为老人、孩子送菜送饭,鼓励被确诊或隔离人员安心接受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同时宽慰留守在家人员要增强信心,共渡难关。积极协调物业公司,加大对楼层、门口与电梯的消杀力度,确保了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点滴琐事有人办。对于居民理发、天然气圈存、婴儿纸尿布等无法集中团购、也不能网上办理的特殊需求,党支部都一一记在心上,安排专人负责,确保解决到位。
四、在工作最危险的地方,领导干部冲锋在前,凝聚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越是艰难越向前。临时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用率先垂范赢得了群众信任,离退休老干部、干警配偶子女和其他群众迅速团结在党旗下,凝聚出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
领导干部带头。临时党支部成立以来,党员领导干部不仅担任临时党支部委员,还主动报名参加党员突击队。无论门岗值守、物资团购、人员摸排,还是困难帮扶、跑腿代购,党员领导干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居住在沙湖小区的4名厅级领导干部、14名中层正副职均是垃圾清运组成员。省法院二级高级法官、垃圾清运组长李小丹,每天尽心尽力,任劳任怨,带领志愿者楼上楼下一趟趟运垃圾,从未休息过一天,小区居民纷纷为他点赞。
党员骨干冲锋。战“疫”打响后,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积极请战,叫响“我是党员,我先上”。 临时党支部副书记、省法院执行一庭庭长贾亚胜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因情况紧急,他 4次往返医院接送病人,体现了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的品格。小区有一名退休干部夫妻分别被确诊住院和定点隔离,家中尚有一90高龄的老人无人照料,他第一时间上门给老人送去生活物资,并一直与这名老人保持联系,时刻了解她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直至退休干部治愈回家。为满足小区老人用药需求,他还挨家挨户登记,并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一趟趟跑医院购药,有时一排队就是两三个小时,药买回来后又一一送到居民手中,退休居民周若水在微信群写到,“一场疫情给我们带来了灾乱,带来了创伤和生活的不便,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带来了人间的温暖。”
众志成城聚力。在临时党支部的引领下,干部群众、家属子女陆续走出家门,纷纷向临时党支部报到,参与防疫志愿队伍中来。先后有24名外单位党员干部向社区报到,下沉到小区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贾明康、杨天啸、李语霏……这些还未走出校园的90、00后,纷纷走出家门,学着父辈的样子,当上了路段管控员、小区看门人、垃圾清运员……,在防疫一线谱写出新时代青年人的青春之歌。
党员干部干在前头,居民群众记在心头。防疫以来,居民自发在微信群中为下沉党员干部点赞加油,其中一位老同志评价道:“难中显本色、困中现本质,领导齐带头,群众记心头。疫中显作用,党员显模范,群众看眼里,无形正能量”。“省法院下沉干部为社区抗疫扛了大头,做出了贡献”,东龙社区党委书记郭慧敏同志多次给予肯定和激励。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征求本网站同意,注明来源、原标题、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