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专题 > “万里长江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

强化党建引领 激活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3-10-28 点击次数:

  近年来,天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扛牢共抓长江大保护的重大政治责任,坚持党建引领流域综合治理,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全面提升。

  一、党建引领思想能力作风建设,以“党建红”带动“生态绿”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采取中心组学习、“全民阅读·书香机关”、“竟陵读书会”、“创新学堂”等方式,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思想上“增绿”带动行动上“护绿”。今年来共举办领导干部进修班3期、主体培训班7期、专题研讨班14期,共计培训5000余人次。二是强化组织引领。按照政治功能强、组织队伍强、制度机制强、改革创新强、作用发挥强、示范带动强“六强”标准,全覆盖创建政治型、模范型、服务型、清廉型“四型”机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持续开展“红旗党支部”评选,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推绿色低碳发展、抓好长江大保护等工作深度融合,将“生态绿”融入“党建红”。市水利和湖泊局打造“碧水丹心、水美天门”党建品牌,以党建推动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更好实现全市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作风引领。深化“主题党日+”模式,将支部主题党日开展到流域综合治理一线、生态环境保护一线、产业发展一线,实地了解并解决共建长江经济带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建立“13710”工作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在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挖掘陆羽茶文化“精行俭德”廉洁思想,将茶廉文化与清廉机关建设深度融合,开展清风护航系列活动,严格落实“八个一”工作要求,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家庭家教家风同发力、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以清廉机关建设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党建引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以“生态环境优”带动“发展环境优”

  一是抓好统筹谋划。成立天门市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指挥部及十个攻坚提升专项行动指挥部,由市主要领导牵头抓总、靠前指挥,四大家领导领衔督办、分包流域,部门和乡镇党委(党组)书记各负其责、包干攻坚,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市委书记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天门市十大攻坚行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明晰工作责任,倒排时间表、制定作战图,高质量抓好国家警示片和省级排查反映突出问题的整改销号。二是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动,推行“党建+水利工程”模式,统筹推进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四水共治”,加快推进“一江三河”水系综合治理、汉北河流域系统治理、现代灌区建设试点等水利工程。扎实推进汉江生态修复,打好长江大保护“十大战役”,依法取缔32处非法码头、33处非法采砂点,清退港口岸线47.78公里,汉江沿线完成造林0.7万亩,圆满完成271家沿江散住户搬迁安置。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建成2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并稳定运行,13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强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累计投入14.5亿元开展天门河综合治理,天门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三是抓好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坚持源头管控和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相结合,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班,对环境违法行为做到“零容忍”。用好“天门先锋·党员e家”小程序,设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党员先锋岗”和“党员志愿服务队”,确保机关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与天门河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畜禽养殖治理等工作统筹推进。用好“指挥棒”,将生态环境保护、流域安全、绿色发展等工作纳入全市政绩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考核“风向标”作用。

  三、党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以“内生发展动力强”带动“高质量发展后劲足”

  一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将“组织链”嵌入“产业链”“项目链”,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找准特色,发挥优势,构建“4+1”现代产业体系;实施“百企百亿”技改工程,加快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突破性发展服装电商,打造6个服装电商集聚区,与中纺联共建中国服装电商产业示范基地;主动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0个、企校联合创新中心4个。二是坚持区域协调融入。加快融圈入群步伐,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发展,以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功能区为牵引,主动补链武汉光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打造都市圈“后花园”“菜篮子”。搭建高质量供应链,完善供应链物流设施布局,推进市域公共综合物流园、江汉物流产业园建设;发展多式联运服务,统筹公铁联运、铁水联运、货运站场连接通道,打造3处综合性货运枢纽。三是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深入开展共同缔造,从市直机关向30个共同缔造试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明确帮扶职责和帮扶举措,高质量推进农村公共空间整治、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度。围绕加快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共富产业联合体”,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天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0408号-1
技术支持:荆楚网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