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襄阳作为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责无旁贷。近年来,襄阳市委直属机关工委持续深化清廉机关建设,着力发挥文化蓄内力、催动力、聚合力、激活力功效,推进机关文化在各部门理念化、载体化、有形化,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添彩。
一、顺应历史传承,凝聚机关文化共识
机关文化是机关优良传统、优秀品质和良好作风的积淀。工作中,引导市直机关凝练共同价值观念、展示鲜明文化内涵、打造特有活动品牌。
(一)提炼核心理念。如,市委办公室探索形成“四步一专题”学习模式,营造讲政治、懂政策的系统环境,涵养精进奋进、踏实务实的机关文化,追求究理、谦诚、平实的部门特质;市检察院涵养“大德立检、专业明察”文化,将“五德”“五专”具化为党纪检规、法治先贤、初心故事等,一楼一主题、一楼一园地,营造勇担使命浓厚氛围;市委宣传部倡导“随时闭环、及时复盘、适时总结”理念,组织机关干部开展典型案例讲评,践行“统筹+落实+放大正面效应”。
(二)设计文化标识。市直各单位紧密结合部门职责使命,以五角星、汉江、古城、花朵、颜色等元素,精心设计寓意深刻、融合巧妙、美观大方的文化标识,展现部门风采,增强党员干部自豪感、向心力。
(三)丰富活动载体。如,市委政法委开展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竞赛评比暨颁授“流动红旗”活动,创设政法微课堂,通过“学讲评创”同台竞技、凝聚合力。市气象局打造“青春向阳·共襄梦想”学习品牌,以理论学习和技术交流双向推进,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市人社局深耕“信仰力、思考力、公信力、行动力”建设,开展“亮丑、揭丑、论丑”教育,促进队伍素质大提升。
二、凸显部门特色,展示机关文化魅力
市直各单位结合职能实际,打造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特点鲜明的机关文化,让文化因素无处不在,文化气息处处可闻。
(一)打造政治文化。如,市委统战部开展“五比五看”和星级评选活动,打造“同心共襄”清廉统战品牌。市委台办以“共缅先烈,共谋复兴”为主题,依托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园),开展系列两岸抗战文化活动,深化襄台交流融合。
(二)弘扬红色文化。如,市委党校将校区划分为初心园、信仰园、先锋园、廉政园四大主题园区,通过雕塑、植物、展板等展现党的精神谱系,做实“红色引擎”“红色堡垒”“红色智库”“红色阵地”“红色课堂”“红色服务”,打造“红色学府”。市委老干部局以“汇聚银发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新时代·青年说”微论坛为载体,大力弘扬“敬爱致恭、用情服务”精神。
(三)创新行业文化。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不拿武器的铁血忠诚、不穿军装的铁肩担当、不喊口号的铁钉作风”,打造“担当有为型政治机关、学习创新型行政机关、温暖贴心型服务机关”。
(四)规范行为文化。如,市委巡察办从政治规矩、提能善政、办文办会、文明办公、规范管理、厉行节约等6个方面,制定干部日常行为细节管理30条,全面提升干部能力作风。
(五)涵养廉洁文化。在全市深入开展党纪法规知识竞赛,创作展播《灯》《铭记明纪》等一批廉洁文化作品。推进纪律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基层党组织在每月支部主题党日上落实传达一个典型案例通报、学一条党纪法规、安排一名党员谈体会“三个一”措施,力促廉洁理念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六)构建制度文化。市直机关把文化理念融入规章制度中,完善车辆管理、环境卫生、工作纪律、道德讲堂、文明礼仪等方面制度规定。如,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制定《学习积分管理办法》,将网络学习、教育培训等量化积分,纳入个人绩效考核,激发学习积极性。
三、引领向上风尚,彰显机关文化力量
(一)提供了动力源。通过文化“润物细无声”熏陶,机关环境更美了、干部作风更实了、工作效能更高了,有力推动机关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如,市教育局创作《襄阳教育赋》,组织全员集体诵读,开展“得意之笔”晾晒活动,引导干部职工争做第一流人才、干第一流事业、说第一流话语、怀第一流见识,襄阳高考演绎“八年八状元”传奇,成就“襄阳现象”。
(二)凝聚了精气神。文化的柔性力量,引领着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固本培元,树立“向上、向善、向美”的追求,激发干事创业激情,推动形成“敢作为、愿作为、善作为”的浓厚氛围。如,襄阳城郊地区检察院以“苔花精神”为核心理念,建成精谋筹划的“中军帐”一支部活动室、精准监督的“巡检司”二支部活动室、精猛反腐的“虎贲营”三支部活动室,制作《襄阳城郊风采录》《案后政治检视报告》合集,以文明促进法律监督,以礼仪升华公平正义,实现小院大作为。
(三)优化了大生态。通过机关文化建设,以机关单位的小气候净化了大气候,涵养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襄阳地区生产总值每3年跨越一个千亿,去年达到5828亿元,位列全国城市第45位,首次跻身中部非省会城市第一位。
(襄阳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