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专题 > 打赢三大攻坚战 省直机关在行动

聚力污染攻坚战创造一流工作业绩 服务高质量发展彰显环保铁军担当

发布日期:2020-08-12 点击次数:
  8月7日,黄冈市委、市政府印发奖励决定,对黄冈市生态环境局记三等功。近年来,黄冈市生态环境局在省生态环境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挥环保铁军精神,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守门人”,着力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有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9年黄冈市污染防治攻坚战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弘扬实干精神  营造合力攻坚的氛围
  领导重视带头干。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雷霆行动”,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以雷霆万钧之势之力推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落到实处。自2016年5月15日以来,连续五年开展“雷霆行动”。市委书记刘雪荣逢会必讲生态环保,并对182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直接交办;2019年9月至10月,他一周内连续3次召开专题会议,现场办公研究、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先后8次明查暗访、专题调研生态环保工作。市长邱丽新亲自任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战指挥长,多次对全市生态环保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调研督办。副市长周勇士经常研究、督办、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工作。其他市级挂帅领导积极履行“一岗双责”,在各自领域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大力推进领域内各项生态环保问题快速整改。省生态环境厅高度关注黄冈市生态环保工作,在项目、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厅班子成员多次带队到黄冈开展帮扶活动。
  
    
  班子成员主动干。市生态环境局作为全市生态环保主力军,局党组责任上肩,以上率下,每周召开党组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难点、重点问题。党组书记、局长周秋英紧扣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任务,坚持第一时间传达最新精神,第一时间出台具体措施,第一时间制定任务清单,第一时间下沉基层一线。各位领导班子成员主动作为,积极履责,日夜奋战,着力推进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武汉国际军运会空气质量管控,倒水冯集、浠水兰溪大桥等国控考核断面水质提升、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生态环保创建等重点工作,集小成为大成,为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作出不懈努力。
  
  工作亮晒挂图干。局党组坚持把生态环保重点任务推进情况作为干部履职尽责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在每月重点工作安排中,要求干部职工细化污染防治、督察整改、生态修复等重点工作阶段性任务,月末进行总结评价,实行完成销号、未完成结转约谈机制,推动系统内干部职工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有效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系统治理  守牢统筹推进的阵地
  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统筹开展秸秆露天禁烧、城区防尘抑尘、燃煤污染、餐饮油烟、“小散乱污”企业、城区禁鞭、露天烧烤、垃圾焚烧、油气回收等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战,重拳治理大气污染。2019年,全年城区PM2.5(细颗粒物)累计均值40微克/立方米,实现省定目标;优良天数比例80%,高于省定目标值79.2%的0.8个百分点。我市成为全省完成PM2.5和优良天数比例目标任务的两个市州之一。省下达我市的减排目标任务均已超额完成。
  
  有效推进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水十条”,建立河流、湖泊、水库排渍和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采取“划”“立”、“治”措施,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以长江生态保护“雷霆行动”为抓手,坚持干支流同治、水岸同治、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生活污水垃圾、农业面源、工业、畜禽水产养殖、水域内源污染治理。全市9个国控断面水质均值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建成区4个黑臭水体整治已全部销号。
  
  加快推进净土保卫战。大力开展重点行业用地基础信息采集、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稳步推进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截止2019年底,全市7家重点监管企业完成土壤自行监测,5家涉重排放企业完成重金属排放量核算,66处企业地块信息、452个农用地样品、175家重点行业企业信息完成采集工作。启动沿江化工关改搬转企业土地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工作。
  
  创新工作举措  完善生态优先的机制
  努力构建联动协作机制。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建立健全调度、督办工作机制,对城区黑臭水体整治、水质断面超标、空气质量改善、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问题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考核,全年结总账。市城管、公安、水利、住建、交通运输、发改、自然资源、经信、农业农村等单位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群策群力,协同推进,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着力构建督办推动机制。市生态环境局以环保督察整改为抓手,解决污染防治重难点问题。到2019年底,全市承担的37项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和19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任务,现已完成33项,1项已基本完成,剩余22项达到序时进度;承担的53项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现已完成35项,剩余18项达到序时进度。出台《黄冈市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规划》,推动市、县、乡、村四级联创。强化信访办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2019年,累计受理各类信访投诉855件,按期结案819件,其余的案件正在处理中,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回复率均为100%。
  
  全力构建服务发展机制。市生态环境局紧扣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生态优、发展优“双优”目标,坚持两手硬、两手抓,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当好“店小二”。密集出台了20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举措、15条疫情防控帮扶措施、8条十大补短板工程支持措施。将16个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及10个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环保窗口,将报告类项目压缩1/2-3/4,对于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实行5日审批制,且行政审批一律不收费。严格落实审批正面清单,推进环评豁免、告知承诺、容缺审批,对民生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开辟绿色审批通道。落实97个监督执法正面清单,采取无事不扰的监管方式,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的项目,不予行政处罚。应对气候工作成效显著,2019年全市单位GDP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3。9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64488二氧化碳/万元,较上年下降4.7%。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锻造环保铁军  夯实决战决胜的基础
  体制改革动起来。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构改革的领导,市生态环境局在市直部门率先挂牌,10个县市分局全部挂牌运行。加强力量配置,机构改革后市生态环境局机关新增内设科室6个,行政编制比原来翻了一番。今年又整合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相关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执法职责和执法队伍,组建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伍,全市生态环境职能高效整合,生态环境执法能力大幅提升。
  
  铁军的底色亮出来。无论在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还是在汛期值守的一线,黄冈市生态环保人始终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践行着铁军精神。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第一时间成立党员先锋队,到医院督办医疗废物处置、主动检查医疗废水排放,强化医疗废物处置企业运维监管。向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争取医疗废物转运车8辆,实现处置能力“倍量增加”,达到日处理能力33吨/吨。全市所有医疗机构、隔离点安装自动加药消杀设施,市区医疗机构、隔离点医疗废水消毒处理率100%。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多次受到生态环境部表扬,被推荐中组部表彰,1名同志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通报表扬、7名党员受到组织和纪委部门通报表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党支部被推荐参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基层党组织。7月11日晚,刚从疫情战场退下来的环保人,来不及休整便匆匆转战防汛战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作出紧急支援黄州区防汛工作的决定后,市生态环境局迎“汛”而上,连夜成立了25人的防汛突击队赶赴一线,成为全市第一批将突击队旗帜插上防汛堤坝的单位。7月12日至26日,突出队员坚持24小时坚守阵地不撤退,24小时巡堤查险不间断,为保障堤坝安澜挥洒汗水、奉献力量。
  
  
  队伍素质强起来。坚持党建引领强队伍,成立“中共黄冈市生态环境局机关委员会”和“中共黄冈市生态环境局机关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优配强了党委和纪委委员,制定了《机关党委和纪委工作制度》,对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进行了换届选举,健全了群团组织。学习教育强能力。党组中心组采取1+X+Y方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学党章、学党规、学重要讲话和系列文件;在全系统开展主题教育、任前教育、群团教育、典型教育,在全系统形成学、帮、赶、超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干部队伍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作风建设树形象,在全系统推行“迈开步子、扑下身子、开动脑子、甩开膀子、壮起胆子、补齐板子、举起刀子”等举措,机关干部每月至少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项目和企业一线,持续推进“四进”攻坚行动、“四大行动”。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形象深入人心,为决战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省生态环境厅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0408号-1
技术支持:荆楚网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