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专题 >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 省直机关最美巾帼奋斗者(集体)风采录

柔肩担重任无声胜有声 巾帼绽芳华奋进更有为——湖北省聋儿康复中心语训部最美巾帼奋斗集体事迹

发布日期:2022-09-27 点击次数:
  【最美巾帼奋斗集体简介】
  湖北省聋儿康复中心是湖北省民政厅的直属事业单位,该单位有一个充满爱心、精通业务、奋进有为、屡立新功、社会反响良好的听障儿童康复训练集体——由18名教师组成、其中17名为女性的语训部。她们是一群全省最优秀的听力语言康复教师,掌握着业界最领先的听力语言康复技术,一直致力于听障儿童康复一线教学训练服务,用心、用爱、用情、用力,以巾帼柔肩引领着听障儿童康复事业的蓬勃发展。
  【主要事迹】
  一、立场坚定,忠诚担当,用心彰显团队政治品质
  她们政治立场坚定,坚持“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她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促进听障康复事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努力践行康复中心“三为”理念,为政府分忧、为社会解难、为家庭解愁,把对党的忠诚、对康复教育事业的热爱浸润在血脉里,践行在行动中。
  她们充分发挥所在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团队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社区,主动为听障群众提供免费听力检测服务,落实福彩公益金项目,累计对接捐赠助听设备90余台、价值18万余元;坚持结对帮扶听障儿童家庭,以实现微心愿的方式解民忧暖民心;持续开展与全省各市州儿童福利院联动“送教到基层”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以巾帼风采践行使命担当。
  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她们“停课不停学”,克服自身的恐惧和与家人分离的担忧,既是云端的师长,在线上指导残障儿童学习,又是线上的心理医生,不断安抚家长们焦躁的情绪;教学空隙还在社区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帮助老弱群体买菜买粮、送药送温暖;她们协助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作为,战斗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第一线,获得了洪山区政府颁发的“战‘疫’志愿行动志愿者”称号。在最初那段全民艰难抗疫的日子,她们先大家后小家,往往最后才能顾及到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尤其是孩子还在哺乳期和学龄段的老师们,体现了一贯的奉献精神,她们中的优秀代表夏志辉等同志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
  二、师德高尚,为国育才,用爱诠释立德树人理念
  在康复教育工作中,她们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引导广大听障儿童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之中。经过她们康复教育回归主流社会的听障儿童一年比一年多,其中不乏融合教育的佼佼者,有的与健听学生一起同堂竞技,考入普通大学,有的克服听障弱势苦学第二语言漂洋读博士。融入主流社会后,自食其力,有的还多次代表国家参加聋奥会、亚运会拿到个人和团体第一以及道德风尚奖,为国争光。
  她们坚持“个别化”教育教学,根据孩子现有能力水平因材施教,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发展;她们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做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她们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孩子,特别是对那些家庭条件贫困,有多重障碍的孩子,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以“优势视角”发现孩子细微之处的改变并多加鼓励,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她们做到了“心中有爱,脸上有笑,眼里有光”,将积极乐观向上的光芒带给了每一名孩子。
  她们加强自身修养,刻苦钻研业务,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在全国无康复教材的时候,她们编写了《康复教育评价内容及标准》作为临时教材使用,她们在“国际听力学大会”上,代表湖北省聋儿康复中心在分会场做学术交流,赢得了国际专家的关注。该部门教师的《玩具大家玩》教育笔记荣获“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听力师获第一届全国助听器验配师技能大赛全国三等奖。部门教师在省第一届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包揽前三名,省第二届听力语言康复教师技能大赛获优秀奖。该部门教师撰写的《早期阅读与小年龄段聋儿康复教育的探索》,在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在核心期刊杂志发表了《听障婴幼儿亲子同训课程设计》《探寻婴幼儿早期康复的路径》等专业论文,获得业内好评。
  她们廉洁从教,对于家长哪怕是价值低廉的真诚感谢礼、土特产等,一一婉拒,分文不取,家长们纷纷赞誉“不一样的学校——纯粹、无私、德高”。
  三、爱心助残,默默奉献,用情耕耘“无声”康复事业
  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耐心,用爱“唤醒”孩子们的耳朵,用心“唤出”孩子们的声音,用情“焕发”残儿全新有声世界的活力。她们从一个“a”的发音,一句“妈妈”教起,用专业的知识引导孩子学习聆听、模仿发声、增加词汇、学会讲话,把社会大家庭的爱传递给每一个残障儿童和家庭。
  她们根据听障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三早”原则创新教学模式,率先探索0—3岁听障儿童的亲子同训,将家校共育共训的理念融入早期康复训练体系,使家长同步掌握康复技能,提高孩子康复成效,使听障儿童康复在课堂和家庭中双向并进。针对部分听障儿童难开口开口难的现状,尤其是主要抚养者母亲、奶奶受教育程度低、甚至不识字的现实情况,她们克服重重困难,利用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无尽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扫盲扶贫,托举起听障儿童家长与儿童的信心与希望。
  她们在康复教学岗位上努力耕耘,牢记“残疾人康复一个也能少”的使命,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因爱而舍,因勤而舍,爱的是自己认准的残疾人康复事业,勤的是自己找准的人生坐标,而舍的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从事助残事业以来,她们不记时间,不记报酬,关注着班级里每一个听障儿童的发展和进步。她们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测听室、单训室、评估室、家长资源室,有的青丝变白发、有的用无怨的青春、用无私的奉献诠释着打开“有声之门”的康复训练师的本色。
  四、争先创优,提升品牌,用力绽放奋斗青春风采
  她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先后主动承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听力重建启聪行动”人工耳蜗等国家项目以及湖北省人工耳蜗项目、湖北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武汉残疾儿童精准康复救助项目等,并积极指导协助家长申请办理湖北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家庭生活补助。为近500名免费配置优质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听障儿童,提供优质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随着这些高要求、严标准的项目顺利实施,高质量完成,全面提升了康复教师们的素质和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扩大了湖北省聋儿康复中心在全国康复行业的影响,传导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对听障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
  她们注重人才培养,重视业务传帮带,积极开展教科研交流活动,打造出了一支能吃苦,敢担当,团结向上的队伍。目前,部分教师已经逐渐成长为全省、乃至全国听力障碍儿童康复领域中知名的骨干,涌现出了李辉、冯丽娜、曾芳等一批先进工作者,她们先后荣获“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残疾人工作者先进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李辉同志还受聘为湖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委员会言语矫治副主任委员、高校康复类学科兼职教授。
  她们注重行业引导,以教研促康复,连续开展“嵌入式教学对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低龄听障儿童亲子阅读”“家长效能对听障儿童词汇学习的影响”等教学教研活动,有效改进了康复教育方法。
  她们注重教师及家长培训,以培训促康复。她们积极参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香港复康会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协作中心合办的“全国县级康复人员培训项目”和省级教师培训班,倾心施教,认真传授康复知识和康复技能,帮助更多的特殊教育教师提升康复教学技能;她们还定期举办各类的家长培训班,近五年培训听障儿童父母超6000人次,极大地改善了全省听障儿童康复环境和家庭康复教育水平,成为了全省听障儿童及家长的“贴心人”“引路人”。2015年以来,在“湖北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定点机构第三方评估”中,一直名列前茅,成为了全省听障儿童康复行业的标杆。
  湖北省聋儿康复中心语训部就是这样一个集体,几十年如一日以崇高境界和大爱情怀奋斗在康复残障儿童的第一线,做残障儿童无声世界的“调音师”,让他们的世界变得“有声”有色,让他们共享美好幸福生活,让残障儿童家庭在党的阳光雨露中体味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在我省民政部门服务民生保障工作中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0408号-1
技术支持:荆楚网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