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工作 > 理论研究

湖北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问题研究
——以省直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例

发布日期:2022-09-21 点击次数: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党的领导是最大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湖北基层社会治理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2020年考察湖北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这些重要指示,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湖北的“必答题”,是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根本遵循。今年以来,省委直属机关工委聚焦“湖北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问题研究”课题,以省直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切入点,在线上问卷调查10750人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分片座谈、专项督查等方式,认真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形成此课题报告。
一、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重大意义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对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紧迫现实需要。
  (一)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加强党的基层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基层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是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社会结构日趋复杂,群众诉求更加多元,如果利益协调不及时、矛盾疏导不到位,各类问题就可能相互传导叠加,由个体、局部风险演变为系统性、区域性风险,进而影响社会大局稳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基层党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根基,基层党组织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带动基层发展的“红色引擎”。只有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构筑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才能把准治理方向,提升治理效能,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
  (二)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专门就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进行部署,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为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制定了“任务书”和“施工图”。
  近年来,湖北各地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和手段创新,不断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治理效能明显提升,为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与党中央、省委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基层社会治理还存在各自为政、协调困难、能力不足等问题。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更加需要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明确治理“为了谁”“依靠谁”“治什么”“怎么治”,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三)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考题
  社会治理,核心是人,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街道(乡镇)、社区(村)直接与人民群众面对面,涉及的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必须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基层是我们党服务群众的主要阵地,我们党坚持将群众路线运用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丰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使人民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需求的结构、层次、内容、形式等发生深刻变化,但“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等脱离群众的问题依然存在,“庸懒散”“不作为”“慢作为”等“机关病”仍未根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迫切需要推进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广泛持续深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真正让共建的力量来自人民、共治的智慧出自人民、共享的成果为了人民。
  (四)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现实选择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这次疫情防控凸显了城乡社区的重要作用,也暴露出基层社会治理中组织动员力、落实执行力、物资保障力等方面的问题。疫情防控实践警示我们,筑牢党建根基、夯实治理底盘,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更为紧迫。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湖北省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及时总结疫情防控正反两方面经验,对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进行全面部署,把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一号工程”全力推进,鲜明提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要实现常态化长效化。近两年的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体系越严密的地方,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就越强,疫情防控的成效就越好。
  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虽整体可控,但时有零星、散发病例,须臾不可放松警惕,稍有松懈麻痹,就会导致“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更需要坚持党建引领,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力量下沉,着力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各种短板,让疫情防控堡垒固若金汤。
二、湖北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省直机关实践
  机关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去年以来,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投身疫情防控,参与社会治理,真情为民服务,在推进湖北省域治理现代化中展现了机关担当、党建作为。省直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做法,在全省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理论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得到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战时聚合,攻坚克难冲在前
  疫情防控是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方位大考。面对严峻疫情,机关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与基层干部群众携手同心、共克时艰,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助力武汉保卫战。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武汉,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面临着防疫物资短缺、人员力量不足、保供任务艰巨等重重困难。危急关头,省直机关立即组织205支工作队、5万余名党员干部迅速下沉,与社区工作人员并肩作战,合力做好疫情排查、小区封控、环境消杀、物资保供等急难险重任务,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生力军。迎战德尔塔。2021年8月,湖北出现外地输入性新冠肺炎关联病例,武汉市启动全员核酸检测。为实现3天内完成千万人口检测的艰巨任务,省直机关迅速实行平战转换,向对口联系社区增派312支应急突击队、1.6万余名党员紧急驰援,积极投身群防群控,为最短时间阻断德尔塔变异毒株传播作出了贡献。省委书记应勇同志多次对疫情期间机关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给予充分肯定。调查数据显示,94.5%的受访对象认为,省直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一)。
  (二)组织联合,建强堡垒固根基
  坚持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重要内容,扎实开展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依靠党的领导将各方力量、各方资源整合起来,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夯基垒台。抓嵌入强组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政治功能,积极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进小区、进物业、进楼栋,主动融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省直单位211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对口联系社区“大党委”成员,1440名下沉党员担任楼栋长,646名下沉党员担任党员中心户,让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形成相互匹配的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格局。抓共建激活力。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区域化党建和社区共建服务,广泛开展联合支部主题党日、党务干部培训、教育基地践学、领导干部讲党课等活动,有效推动组织建设互促、党建载体互通、党建资源互享、党员干部互动,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抓引领树形象。机关下沉党员自觉在楼栋中、微信群和小区宣传栏亮明党员身份,积极投身疫后重振、防汛救灾、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环境保护、人口普查等社会治理工作,展示了机关党员的良好形象。下沉党员主动加入小区业委会,带头参与“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建设,较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激发基层自治活力。
  (三)力量契合,常态下沉展作为
  严格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单位党组织到联系社区报到、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单位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服务情况、在职党员向所在党支部报告服务情况)制度,全面推行“两队一网格”(工作队+突击队+党员网格员)模式,扎实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居民群众,汇聚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磅礴力量。用好下沉单位力量。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省直各单位党组织抽调素质好、能力强、作风硬的在职党员干部,组建212支工作队到187个对口联系社区报到,确定1名领导班子成员担任队长,并对党组织办实事、工作队员定期轮换等进行具体明确,保证每个工作日至少有1—2名在职党员干部全脱产参与社区工作,做到平时服务、战时应急。用活辖区单位力量。以参与联席会议为契机,协助构建社区“大党委”牵头,下沉单位、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模式,深化互联互动,推进自治共治,形成有效协同、齐抓共管的治理合力。用足下沉党员力量。省直单位组织近7万名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全部编入社区网格,报到率达到99.5%(表二)。省领导带头到社区报到,为全省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下沉党员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社区治理,年人均服务时长不少于20小时。为管好用好这支生力军,省直各单位党组织积极协助社区探索精细精准管理,统一实行清单化服务、纪实制管理,并采取专项督查、随机抽查、定期通报等方式,加强跟踪问效,确保“下得去、沉得住、干得好”。
  (四)资源融合,为民服务办实事
  坚持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单位(党员)接单,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资源、资金、项目向基层倾斜。发挥机关优势。坚持把社区所需、群众所盼和部门职能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省直机关联系广泛、政策熟悉、资源丰富、人才汇集等有利条件,与社区协商确定共建项目清单,推动资源、资金、项目向基层倾斜,着力解决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交通出行、文化教育等社区和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难点问题。今年,省直机关各单位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用心用情用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目前已明确办实事项目2943件,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发挥党员专长。下沉党员结合个人专业、兴趣、特长,深入社区开展政策宣讲、法律援助、医疗义诊、托管服务、知识讲座等活动,办好每件为民实事。调查显示,87.65%的机关党员认为,本单位常态化下沉工作抓得扎实,为民办实事成效明显(表三)。发挥公益作用。协助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组织“五社联动”,爱心捐赠、扶困助弱、现场招聘、心理疏导、体育竞技等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五)平台整合,改革创新提质效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优化下沉管理方式,大力加强正向宣传,提升下沉工作效果。搭建信息平台。针对下沉管理平台不统一、纪实不精准、信息难共享等问题,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及时开发“省直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信息管理系统”,与“武汉微邻里”精准对接,工委、单位、社区、党员“四方”共享信息,实现党员报到、活动登记、力量调配、服务纪实、考核评价的线上管理,有效提升下沉管理的即时性、便捷性、交互性、实效性(表四)。统筹媒体宣传。充分发挥省内主流媒体、“三微一端”和湖北机关党建杂志、网站作用,大力宣传省直机关下沉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摄制省直机关《下沉!下沉!》专题片,荣获全省特等奖,并选送中组部参评。举办党员下沉社区抗疫先进事迹报告会,伟大抗疫精神深入人心。
  总结下沉工作实践,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少数单位对常态下沉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真正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动谋划、督办检查、推动落实不够;部分党员干部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不高,被动“接单”多、主动“创单”少,少数党员甚至把下沉工作当成负担,身沉心不沉;少数社区对常态下沉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应付心理,甚至认为下沉工作为个人增添不少麻烦。二是力量统筹难以平衡。应急状态下的跨社区调度比较顺畅,但未形成常态化的调度机制,有的社区“人多抢活干”,有的却是“事多等人干”,工作任务量冷热不均,导致不同程度存在派单难、接单难问题;引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不够,群众“主人翁”意识没有有效激发,有时存在“党员干、群众看”现象;部分社区虽然成立“大党委”,但组织活动不多,功能型党支部作用发挥不够。三是活动开展比较单一。少数单位了解社区情况和群众需求不够,没有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只是简单出钱出力,帮扶效果有限;对接群众多样化需求不够,下沉服务大多停留在值班值守、卫生整治、文明宣传“老三样”,扶老帮困、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群众急需的领域涉及较少;党员专长发挥不够,服务项目设置没有做到因人而异,缺乏丰富多样的活动载体和有效抓手。四是形式主义依然存在。少数单位安排到对口联系社区的下沉人员轮换频繁,甚至一天一轮换,难以保证下沉工作连续性;少数党员出工不出力,有的甚至只是“签个到”、摆个样、拍个照,引起群众反感;有的只想挣个积分、完成规定服务时长,学习、巡逻、清洁卫生等简单活“秒光”,应急保障、矛盾调解、当楼栋长等“麻烦事”应者寥寥。五是考评体系不够健全。部分单位下沉工作考核管理不够科学,存在仅以服务次数、累计时长作评判的问题,导致干好干坏没有明显区别,影响了党员下沉积极性;下沉工作典型总结、宣传、选树不够,正向激励缺乏,党员干部下沉的成就感不够强,创先争优的氛围不够浓;考评结果运用不充分,“将党员下沉社区工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的规定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三、省直机关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对策思考
  省直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生动实践,为湖北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积累了宝贵经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机关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强化政治、组织、能力、机制、示范“五大引领”,才能更好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有“魂”、有序、有力、有效,形成机关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1+1>2”的融合效应。
  (一)突出政治引领,把牢共治“方向盘”。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记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各项工作首先是政治工作,胸怀“国之大者”,心系“省之要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领基层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社会治理正确方向。将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作为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有效抓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与部门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绩,检验做好“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的成效。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调度各方面力量协同行动,推动机关党建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确保各项工作在政策上互相配合、在推进中互相促进、在成效上相得益彰。比如,在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区县级统筹、街道协调、社区调度、单位参与、党员带头的领导体制,完善党组织研究决定下沉重大事项的运行机制,真正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下沉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把思想根基夯实筑牢。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采取党组(党委)中心组引领学、教育基地实践学、支部集中深入学、青年读书会交流学、搭建平台自主学等“五学”方式,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社会治理的系列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切实增强机关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政治、思想、行动自觉。加强对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有关政策文件和工作部署的宣传阐释,通过专题辅导、开设专栏、印发资料、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让机关党员干部明白“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做到定位准、思路清、措施实、效果好。把政治责任压紧压实。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区域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责任体系,厘清省直单位党组织、社区(村)党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小区业委会等职责,实现各级责任主体的有效协同。把机关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纳入机关党建考核和党组(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对推进不力、搞形式走过场的,及时督促整改。
  (二)强化组织引领,筑好联治“桥头堡”。健全组织架构。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协助构筑“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扁平化体系,推动下沉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进大党委、下沉党员干部进网格,实现组织互融。适应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的新形势,打破行政化思维和属地化思维下形成的党建资源“壁垒”,以地缘、趣缘、业缘、学缘为纽带,通过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方式,推进商铺楼宇、协会商会等党组织应建尽建,不断扩大党的组织有形覆盖和党建工作有效覆盖,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强化政治功能。牢固树立大抓党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对标《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协助社区党组织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分类指导,坚持抓两头、带中间,聚焦党组织领导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通过建立联动机制、创新支部设置、健全决策议事机制等方式,持续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推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书记选育管用机制,打造政治强、本领高、作风实的“领头雁”队伍。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指导开展线上学习、实地践学、观摩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社区党员干部增强党员意识、提升党性修养。激发组织活力。健全完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联合支部主题党日、文明创建等党建联建活动,推进组织共建、要事共商、活动共联、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推进下沉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门拿出资源清单、党员拿出专长清单、社区和群众提供需求清单,精准对接“三个清单”,不断提升“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实效。借鉴党员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的有关做法,探索下沉党员到社区挂职锻炼办法,定期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社区脱产挂职,提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素质。时间超过半年的,纳入基层工作经历。
  (三)加强能力引领,练就善治“基本功”。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规律,大力弘扬调查研究之风,虚心向基层和群众学习请教,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不断提升服务供给的精准度。坚持依法办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社会关系、调解邻里矛盾、促进社区和谐,维护居民群众合法权益。用情服务居民,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善用群众言、善讲群众话,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办得成事”。提高狠抓落实能力。聚焦机关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项目和难点问题,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加强统筹协调、跟踪问效,做到说了就算、定了就办、办就办成。大力弘扬严实作风,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唯干唯实唯先、善谋善作善成,以“钉钉子”精神把小事做好、把难事做细,用居民群众的评价检验抓落实的实效。提高应急处突能力。组织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吃劲岗位、艰苦地区,直面各种问题考验,认真研究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规律,培养临机应变、协调各方的本领,使工作方法更接地气、务实管用。推进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将“事后风险”提到“事前预防”,及时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提高智慧治理能力。加强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灵活运用“端、网、微、屏”等线上线下资源,开展生活、法律、文体等各类服务,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将“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延伸到基层,推动“马上办”“网上办”“刷脸办”,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四)坚持机制引领,打造长治“联动网”。强化日常联管。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整合信息资源和管理功能,建立健全区县级一体化信息平台,区县、街道、社区(村)、行业党(工)委、省直下沉单位、机关党员干部多方共享共商共管,实现一个平台操作、动态化管理。指导社区党组织深化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企业“三方联管”,做优基本服务,做细公共管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努力实现居民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突出应急联动。紧盯社区突发事件预警、减缓、处置和恢复的关键环节,不断完善“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应急机制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协同机制,通过法定、商定、指定等方式,加强力量调配,规范工作流程,优化管理服务,及时化解矛盾,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各方力量快速响应、协同作战。注重效果联评。将机关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作为省直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评选、“红旗党支部”和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依据,健全完善党委组织部门、行业党(工)委、省直下沉单位、社区(村)多方参与的督查考评机制。选拔任用机关党员干部时,适当了解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表现,必要时可延伸到社区(村)考察。注重奖优罚劣,对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表现突出的,给予适当奖励;对于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不积极不作为、甚至造成负面影响的党员干部,及时约谈提醒,督促整改提高,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比如,要针对下沉工作中,“一个单位对多个党员居住地社区”“一个社区对多个党员所属单位”等难考核、考不准问题,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和权重,赋予社区党组织一定的考核自主裁量权,探索“一事一评”,按很好、好、一般三个等次加权计分;推广下沉服务积分制、计时制管理办法,探索积分与时长互换办法。
  (五)注重示范引领,奏响同治“大合唱”。机关带头干。立足省直机关职能特点,找准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结合点、切入点、发力点,主动谋划办实事项目,积极推动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重难点问题,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建立健全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包社区、联网格制度,鼓励下沉党员亮明身份、公开践诺,在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上走在前作表率。群团助推干。坚持党建带群建,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开放式”群团活动、“组团式”志愿服务,发动居民群众、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共治,实现党群联动、政社联动、居民互动。坚持以文化人、以德塑人,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小区、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汇聚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发动群众干。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民情恳谈等形式,广泛听取民意、汇聚民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下沉工作中,要积极探索下沉党员与社区群众“1+1结对服务”、下沉党员与社区志愿者组成“1+1红色搭档”、群众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物资等途径,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典型激励干。大力选树机关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先进典型,开展十佳实事项目、先进下沉工作队、模范下沉党员等评选活动,充分调动机关党员干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热情。坚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让群众说了算,强化群众“主人翁”意识,以地方党组织为主体,扎实开展最美志愿者、身边好人、最美婆媳、道德模范等群众性评选活动,以正面引导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全媒体、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机关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先进事迹,为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凝心聚力。
  (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课题组供稿)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征求本网站同意,注明来源、原标题、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0408号-1
技术支持:荆楚网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