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工作 > 宣传之窗

科技扶贫路上的“燃灯者”——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 钟彩虹

发布日期:2019-07-31 点击次数:


  今年是钟彩虹做猕猴桃研究第27个年头,50岁的她依然像10年前一样,寒来暑往,奔波在贫困山区的田间地头。

  2010年,“蒲江猕猴桃”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成为蒲江的标志。

  可谁曾想,这样一座因猕猴桃而兴的县城,在10年前仅有零星种植猕猴桃几百亩,猕猴桃产业更是无从谈起。

  2007年,四川蒲江,因为招商遇到骗局,留下一个猕猴桃产业化的烂摊子。当地企业求助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钟彩虹临危受命,前往蒲江,负责猕猴桃产业推广和技术培训。

  起初,当地农民对这位年轻瘦小的女孩不信任。面对质疑,她没有退缩,只是用行动来打消他们的疑虑。

  钟彩虹决定引入猕猴桃明星品种“金艳”,在蒲江进行示范种植,没想到第二年利润非常可观。

  尝到甜头后,农民开始大规模种植。钟彩虹却感到后期栽培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她联合当地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开展猕猴桃栽培技术培训,这些学员后来陆续成为全国各地猕猴桃产业的骨干。

  蒲江模式的成功,让更多的贫困山区知道了科技扶贫的魅力。钟彩虹又带领团队不断开拓着新的示范基地。几乎每一个基地的建立,都是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主动求援,钟彩虹和团队总是能做到因地制宜、科学种植。

  2013年,她来到贫困的湖南省花垣县,为该县提出了种植“金梅”“金桃”“东红”等猕猴桃新品种建议和规划,并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

  从武汉到湖南花垣,交通并不十分方便,钟彩虹坚持每个月去一次,遇到紧急情况更是随叫随到,实在赶不过去,就先派助手过去,自己随后再去。目前,猕猴桃产业已成为花垣县的一个新兴农业产业,为精准扶贫提供现实路径。

  凭借一股拼劲儿,她和团队赢来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近10年来,武汉植物园猕猴桃各类新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21万亩,配套高效生产技术辐射68万亩,累计产值高达100亿元以上。

  成绩的背后,是钟彩虹长期忘我地工作和坚持不懈地付出。领导和同事经常提醒她,“别太拼,多注意休息。”可是她总是笑着回应称:“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不觉得累!”

  钟彩虹不仅对工作一丝不苟,而且为人正直。在科技推广的过程中,曾有一些企业私下找到她,希望能绕开武汉植物园单独和她合作,把技术合作经费直接给到她个人,每次她都断然拒绝,坚决维护单位利益不受损害。

  面对利益得失,她总是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当团队里其他同事为她叫屈时,她告诫大家:“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系统,钟彩虹就是猕猴桃科技扶贫道路上的一名“燃灯者”,她点燃了自己,照亮着他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党员和一名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忠诚与担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0408号-1
技术支持:荆楚网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