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月3日,洪山体育中心接到省体育局通知,武汉市防疫指挥部拟征用中心体育场馆,搭建方舱医院。中心领导及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立即响应,与时间赛跑,连夜加班清空场馆,积极配合支持方舱医院的搭建工作,并为方舱医院的正常运行提供水电运行、消防监控值守和物业停车调度等后勤保障工作。今天是方舱医院收治病人后的第一天,洪山体育中心相关保障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勇于奉献,逆行投身抗击疫情,在各自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越是艰难越奋力向前的优良品质!
胡晓敏:坚守岗位,做好保障
胡晓敏是洪山体育中心办公室主任。她前期主要负责疫情摸底和汇总上报,并及时调整政务值班安排。2月3日,中心接到任务后,她陪同冯金荣主任第一时间到达中心,与区防疫指挥部对接协调、现场踏勘,协助组织中心干部职工加班加点,连夜完成了体育馆器械物资的清场任务。在改造过程中,她与接管医院对接,协助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她配合《中国体育报》、《楚天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做好宣传报道。为做好洪山中心防疫及改造保障工作,她与中心各部门沟通协调,全力做好上传下达、文件材料起草印制、工作人员餐饮、防护物资接收分发等后勤保障工作。中心工作人员缺防护物资,她多方联系,省慈善总会捐赠了护目镜、医用酒精湿巾;当中心从其他渠道获得防护物资捐赠,她迅速办理手续、协调车辆、完善台账,在张巍副主任带队领回捐赠物资后,与王慧、赵震宇、黄志刚、张京保等值班人员一起将物资入库,并及时分发到一线工作人员手中。
李小虎:你在一线救人,我在一线保障
李小虎是洪山体育中心人力资源部部长,也是单位的“网络专家”。接到洪山体育馆改建方舱医院的通知后,李小虎第一时间报名,毅然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在改造方舱工程中,他与中国电信的工作人员积极对接,顺利完成了网络搭建工作。让人感动的是,李小虎的爱人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疫情爆发后,他爱人第一时间就投入了战斗,家中孩子尚幼,一直是李小虎一人独自照顾。2月6日,已交接完工作的李小虎回到家中,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又接到紧急通知要进方舱医院协助调试网络,此时,确诊病人已经收治入场,受感染风险极大,可他毫不迟疑,安顿好孩子后,火速赶到单位,“全副武装”去往重污染区域,顺利完成了网络调试工作。
肖亮:临危受命,深夜护航
“我有两轮电瓶车,出行方便,随时候命!”
“我报名,听从组织安排!”
一声声铿锵的誓言,都来自同一个人——英东游泳馆副馆长肖亮。
肖亮平时爱开玩笑,总是嘻嘻哈哈,但是一到关键时刻,总是凸显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精神。
今天是方舱医院投入使用的第一天,已经完成搭建任务的肖亮按要求不能进舱,需在家待命,可是热心肠的他,看到水电保障部门还在一线,立马又驱车给同事们送去了口罩、饼干等救急物资。晚上,正在家中吃晚饭的肖亮突然接到单位电话,派他临时担任“司机”角色,到几十公里外的蔡甸区去接一位暖通工作技术员到方舱医院来协助工作。肖亮一听,立马丢下碗筷,一路风驰电掣,直奔蔡甸。技术员手中工作未结束,肖亮就一直在寒夜中等候,等到接到技术员,再驱车到方舱医院,已是深夜12点多。他终于不辱使命,顺利完成“临时司机”的角色。
王慧:自制防护服,踏入污染区
王慧,洪山体育馆副馆长,自洪山体育馆被征用为方舱医院后,她就一直值守在现场,她说因为在馆里工作几十年,她对这里的每一间功能房、每一块场地都熟悉。2月6日上午,王慧接到馆内医生的电话,请求打开主馆顶部窗户、便于通风。此时,第一批轻症确诊患者已经入场,而中心急缺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设施,如何入馆?可是体育馆顶部的电动窗户,只有她才知道遥控器保存的位置,怎么办?她一边与馆内医生联系,一边想办法自制防护服。没有专业防护服,就用手术服顶上。没有护目镜,先拿眼镜挡着。没有帽子,找个手术帽戴上。就这样,她穿着一身自制的“防护服”,走进了洪山体育馆连廊,及时协调解决了主馆顶部窗户开启通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