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清军,男,197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一级主任科员。参加过四川抗震救灾、湖北抗洪抢险,在疫情阻击战中,敢于担难、勇于担责、善于担险,连续战疫73天,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践行初心使命。
一、戎衣在身,使命在肩
军旅生涯24载,毕业于石家庄陆军学院,先后在陆军和空军部队服役。在黄麻起义的红军部队、上甘岭黄继光英雄部队,历任营连主官、团政治处主任。
危难时刻,敢于担难。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时任黄麻起义红军部队宣传股长的孙清军,与1200余名官兵乘飞机从武汉直飞成都,在德阳绵竹汉旺东汽中学,参与抢救300余名遇难师生三天三夜,参加天池大营救、绵远河抢险、进村入户拉网搜救、灾后重建搭建板房等,奋战67个日夜,不顾生死,敢打硬仗。
危险时候,勇于担责。2010年7月19日,湖北广水强降雨引发水库缺口,城区局部洪水达3米,财产损失严重。时任“抗洪抢险先锋营”教导员孙清军,带领200余名官兵历时20天,连夜封堵决堤水库,深入城区抗洪抢险,解救群众1300余人,并在驻地抗洪抢险先进事迹表彰大会上作报告。所在营在1998年长江抗洪中,勇堵荆州洪湖大堤八八潭特大管涌,被空军授予“抗洪抢险先锋营”荣誉称号。
危急关头,善于担险。回归人民、回报人民。2019年,孙清军副团转业到湖北水利,岗位在变、工作在变、身份在变,但是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的政治信念始终没变。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湖北启动一级响应,吹响党员集结号。孙清军临危受命、闻令而动、不惧艰险、冲锋陷阵,主动下基层、进社区、到一线,参加双报到、双服务、双防控,转战武昌区、江汉区、洪山区,编入社区防控网格,承担网格防控任务,鏖战4个小区,像坚守上甘岭主阵地一样,坚守疫情防控的新阵地73天。
二、初心不改、本色不变
乙亥年末,庚子春初,长江水暖,江城岁寒。在抗击疫情的重灾区武汉,孙清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到位不缺位、帮忙不添乱,坚守过的四个小区全部被武汉市评为“无疫情小区”。
小刘家湾社区防控战,“共驻共建,我有责”。2020年1月17日,孙清军主动参加武昌区洪山坊社区“美化社区、清洁家园”活动,彻底清理社区垃圾2车。通过清理卫生死角,美化社区环境,减少了病毒隐藏风险,打响抗击疫情主动战,受到居民广泛好评。1月中旬,孙清军陪同省局党委书记杨金春前往武昌区中南路街小刘家湾社区看望慰问6名困难群众,与社区沟通完善“共驻共建协议”、“为民服务清单”,主动打响小刘家湾社区的疫情防控战。
福星城小区攻坚战,“我是党员,我先上”。武汉市江汉区红梅里社区福星城小区,距华南海鲜批发市场2公里。2月7日,孙清军同志主动提交请战书,接受社区党支部指挥。福星城北区疫情最重,5栋大楼全部封闭隔离,恐惧情绪蔓延社区。据红梅里社区副主任杜建军介绍:孙清军是社区最早参加志愿服务的省直干部,作风过硬,主动请缨到最危险的北区,在无防护服、无护目镜、无医用手套的三无条件下,全凭口罩,不惧安危,四次穿越封闭隔离区,深入新冠肺炎患者家中送菜送药送温暖,为隔离区23户家庭配送物质,协助登记诊断信息。历时16天,同时参加消杀灭毒、站岗执勤等工作,在“应收尽收”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福星城获武汉市第九批“无疫情小区”。
市政小区阵地战,“看家护园,有我在”。武汉市江汉区红梅里社区市政小区,出现过华南海鲜首批新冠肺炎患者。2月23日,孙清军奉命转战市政小区,积极参加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等工作。“看家护园,有我在”,针对隔离在外地居民的担心,孙清军安慰到。尽管家中还有一岁半的小孩需要照顾,孙清军仍克服困难,与公安民警、小区保安,并肩战斗,严格封闭管理,晚上执勤到21点,连续4天,参与社区团购物资配送200余件。市政小区获武汉市第二批“无疫情小区”。
自建村社区阻击战,“战疫有我,冰雪会融,樱花会开”。2月26日,孙清军参加省水利厅援汉战“疫”工作组,跨区转战第3行政区,下沉第4小区51天。
坚守阵地,精准防控。武汉市洪山区和平街自建村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是个开放式、无物业社区。社区党总支书记何友华讲:自建村社区因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网格员取消,社区分2片6村,居民、租户、商户分散混居,防控难度极大。
孙清军第一时间测量防控距离,清点进出通道和临街门面,建议封堵缺口,筑牢防控阵地。在临时党支部书记王新祥的带领下,就地取材,自制简易器材、拉起警戒线、筑起障碍物,将2公里战线、3条马路,划分6个防区,严管44个进出通道、191间临街门面。
在自建村社区,既站固定岗、又当巡逻员,每天巡逻达10公里;远程机动、跨区执勤,每天行程近60公里;全程户外、卡点封控,每天在外时长超11小时。与社区实现AB岗,昼夜防控,确保社区24小时防控全覆盖、无死角。自建村社区成功入选武汉市第三批无疫情社区。
为民服务,精细管控。群众“点单”、党员“接单”。多渠道听呼声、全方位解难题。3月18日,孙清军协助社区将咸宁市政府捐赠的300斤活鱼,连夜分发给60户特困家庭。3月23日,连续2天协助社区搬运分发3300斤爱心猪肉和排骨,为群众丰富“菜篮子”、备足“米袋子”、充实“果盘子”,发挥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
在社区党总支书记何友华的带领下,孙清军和同志们穿过城中村改造下的断墙残壁和狭窄道路,将厅党组慰问品全部送到12户困难群众家庭。81岁的陈凤娥老人抱拳鞠躬、82岁的肖振声老人合掌致谢、90岁的钱兰芳老人泪湿青衫。当孙清军手提50斤物质步行1公里为50多岁工人运送物质到家时。他们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泪水中有被关怀的感激、有被牵挂的幸福,饱含着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深厚情感,饱含着共渡难关、共克时艰、共战疫情的坚定信心。
复工复产,精密智控。恢复社区功能、修复城市功能。孙清军积极协同工作组,主动为能开业、想开业的75家社区商店、2家企业提供指导,逐户检查健康吗,逐步推进复工复产。帮助群众开通“健康码”80余次,社区落实扫码进出11976人次。
碧水丹心,同心战疫。坚持为民服务理念,紧密联系群众,密切干群关系,党群联心,干群齐心,把群众当亲人来待,与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自建村社区陈宗杰、吴竹兰两位老人,年近古稀,仍经营水泥砂石生意维持生活,其儿子在北京工作、中国籍女儿在法国工作。4月中旬,由于复工复产,建材需求量大,吴竹兰采购的10吨黄沙急需装袋,由于陈老年前刚动过手术,体力尚未恢复,装运十分吃力。孙清军和李帅,及时增援两天,装运10吨黄沙500袋,确保按时发货交付工地。
陈宗杰老大爷担心的重体力活,终于得到解决。吴竹兰老人感动不已,每天为同志们送开水,温暖了水利人,感动了工作组,密切了党群关系。
三、心中有魂,脚下有根
穿上军装能战斗,脱下军装能奋斗。共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从武汉封城按下暂停键,到解除离汉通道打开重启键,再到复工复产开启快进键,孙清军转战武汉市三个行政区四个社区,经历疫情防控最危险、最艰难、最疲惫的“三个阶段”,经受了疫情爆发高危期、防控人手短缺期、防护物质紧缺期、常态防控巩固期的“四个时期”。
3月29日,武汉中雨,气温骤降。党员工作组坚守自建村社区防控阵地,尽管帐篷漏雨、寒风刺骨,仍然全程户外、卡点封控。临时党支部书记王新祥带领徐中远、聂久汪、孙清军,不惧风雨,逐点检查,加固封控,巡逻达12公里,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风雨同舟是姿态。
从1月17日,美化社区、清洁家园。到4月19日,常态防控,复工复产。孙清军面临过独立下沉福星城小区时无防护服、无护目镜、无医用手套的“三无”条件,克服过自建村社区无物业、无网格、无封闭的“三无”困难,精准防控、精细管控、精密智控,确保下沉社区全部成为无疫情社区,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头戴小红帽、臂挂红袖章、身穿红背心。73天来,孙清军转战四个战场,协助四个社区搬运分发300斤活鱼、 3300斤猪肉等物质900件12吨。参与劝退800人次、核实登记6000人次,为4600户居民、11000余人的三个小区站岗巡逻,成为社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稳防隐控的“硬核”力量。
4月8日,习主席给武汉新城社区回信后,结合省委统一部署,厅机关积极协助社区,整合防控力量,组建常态化防控队伍,健全长效化防控机制,并与社区建立联系点和联络员制度,保持对口支援社区不改变、对口支援责任不脱钩。
4月20日,孙清军回到阔别已久的单位,马上调整工作重心,参加到厅对口支援十堰市竹溪县水坪镇纪家山村贫困户对口帮扶工作中。从社区战疫到山村战贫,转移4给阵地,转战2个战场,任务已经调整,战斗即将打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冲刺全面小康。
围绕增强“八种本领”,不断提升抓党建党务党风的能力、办文办会办事的能力、服务改革创新发展的能力,孙清军注重在重大任务中摔打锤炼、提升能力素质,在《解放军报》、《空军报》等媒体发表文章2200余篇,荣立三等功二次。武汉战疫期间,白天下沉社区,晚上网络办公,在《中国水利报》、《湖北日报》、《湖北机关党建》杂志、《中国水文化》杂志、《水利作家》、《水利文明》等融媒体平台刊发战疫事迹50余篇。
碧水丹心,红心向党。在民族危难之际,历经抗震、抗洪、抗疫的严峻考验,闻令而动、勇挑重担、勇当先锋,敢于担难、勇于担责、善于担险,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省水利厅水文水资源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