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8日至9日,政策杂志社党支部全体党员赴荆门大柴湖干部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在有限的时间里,杂志社全体党员走向田间地头,参观了湖北农青园艺、四新村“四网千棚”花果蔬示范基地以及工业园区、生态新城。在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大家观看了《停不下来的脚步》图片展、专题纪录片,回顾了大柴湖往昔的苦难历史、感受到了各界的大爱情怀,亲历了移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来到教育基地,杂志社全体党员伫立在巨大教育展板前,眼前仿佛响起“割罢麦,收罢场,收拾收拾下钟祥。”这句在当时广为流传的顺口溜。仿佛再现柴湖移民拖家带口,老扶着幼,大牵着小,一根扁担,一对箩筐,从河南到青海,从青海回河南,再由河南到钟祥的辗转历程,人均289.74元的移民建房经费,每户150块打灶砖,15千克柴草的微薄补贴,四角砌砖柱,四面糊芦苇,房顶盖茅草的兵营式住房。50年如一日,柴湖移民,咬紧牙关,自力更生,生产生活有了较大转变。回首历史,是为了铭记历史,正因为有了柴湖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才让丹江口水利工程顺利建设,才让汉江中游丰饶的土地免受旱涝。正如《政策》杂志社社长黄泽夫同志在学习教育留言簿中写的一样:柴湖移民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应千方百计让他们的后人幸福安康。
在参观学习中,杂志社全体党员也真切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对大柴湖发展的关心与关爱。从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大柴湖命名开始,为帮助柴湖移民早日脱贫,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移民脱贫工作,给予了关爱和支持。2001年至今,时任省委书记蒋祝平、俞正声、罗清泉等多任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带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柴湖召开扶贫现场办公会、专题会议。特别是在2013年7月、9月、11月,2014年1月,短短7个月时间省委书记李鸿忠四进大柴湖,或顶炎炎烈日,或冒数九寒风,分别以召开现场办公会、地头村巷座谈、农户访贫问苦、新春慰问拜年、回复群众来信等形式关心、关注柴湖发展。一个个热气腾腾的饺子、一句句暖人心窝的话语、一项项贴近民心的项目,都是一份大爱的真情涌现。正如李鸿忠书记说的一样:振兴柴湖是历史之责、中央之托、人民之盼,我们要动心、动情、动真格为柴湖发展给予支持,众人拾柴火焰高,誓把大柴湖真正变成人民富裕安康的“大财湖”。
参观学习结束后,杂志社全体党员就此次活动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大柴湖的变化“翻天覆地”,建设“热火朝天”,各级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以“众人拾柴火焰高,誓把柴湖变财湖”为目标实施振兴发展大柴湖战略所取得的成效、党群干群鱼水情的真实画面让人深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在大柴湖的所见所闻所思,进一步增强了每个人的大局意识和群众观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将“舍家为国、团结奋进”的移民精神转化为推进杂志社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履行好岗位职责,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为中国梦湖北篇贡献力量。
图为2016年4月9日,政策杂志社支部参观学习时合影
图为2016年4月9日,政策杂志社支部参观学习时情景(1)
图为2016年4月9日,政策杂志社支部参观学习时情景(2)
图为2016年4月9日,政策杂志社支部参观学习时情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