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专题 > 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谷城县堰河村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培训方案

发布日期:2021-02-01 点击次数:
  根据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关于建立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的有关要求,现制定谷城县堰河村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培训方案如下:
  一、教育资源
  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距襄阳市区80公里,距谷城县城40公里,全村303户,1050人,辖4个村民小组,党员32名。村设有一个党委,下设2个支部,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0元,村集体收入280多万元,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亿元。
  今天欣欣向荣的堰河村,原本名不见经传,说起堰河村的过去,很多村民都不堪回首,上世纪80年代,堰河还是见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的景象。村民吃粮靠供应,被称为“布袋队”;用钱砍山扒,被称为“斧头帮”;住房干打垒,被称为“泥巴窝”。户户都是贫困户,人人都在小康线下。
  堰河村的出路在哪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堰河青年闵洪艳于1992年当选为堰河村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后,立志要改变堰河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堰河村两委一班人在反复研究找到贫穷落后的原因后认识到:我们穷在山,但我们的发展优势,潜力也在山,于是提出了:“穷破坏不如去保护它,建设它”,从而确立了做好山水文章、发展特色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发展思路。首先,他们在荒山坡上摆战场,干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先后发展茶园1200亩,杜仲800亩,经济林3000多亩,绿色经济很快成为全村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同时,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党员群众架电线、修河堤、筑公路,夏战三伏、冬战九寒,在改变生产生活条件上狠下苦功。群众感慨地说,过去是羊肠小道无路可走,前几年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有路难走,现今是条条水泥大道畅通无阻,小车子从家门可以直达天安门了。
  2003年,堰河村在城市都还没有开始垃圾分类的时候,率先进行了垃圾分类。每家每户配置3个垃圾桶,一个装湿垃圾,经过有机处理后归田再利用;两个装干垃圾,可回收干垃圾卖给废品公司,有害干垃圾集中掩埋和焚烧。同时开展“一建四改”整治村庄环境,家家户户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改院。房屋设计从室外“茅厕”改为室内卫生间;门前鸡圈猪圈牛圈羊圈,统一搬进房屋后院;所有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烧饭的燃料由过去上山砍柴,变成了现在的电、沼气和液化气。村里还开展卫生评比挂星活动,党员干部带头建设示范户,中小学生争当环保小卫士,定期评选十佳生态文明户。经过不懈努力,村民从开始对垃圾分类的不理解,到逐步接受,最后变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不仅改掉了乱丢乱扔、乱搭乱建的陋习,还养成了及时剪指甲、勤洗头、勤洗澡、学说普通话等新习惯,形成了绿色生活方式,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现代生活。
  山绿了,河清了,村美了,来堰河休闲游玩的人也多了起来,生态致富的小康梦就在堰河人的眼前。村党支部一班人看准商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让更多的人搭上致富的快车。先后硬化道路40多公里,在沿河两岸、公路两旁及农户房前屋后广栽香樟、垂柳、翠竹、桂花等风景树和生态林,在农户集中地段安装太阳能路灯,以生态茶园为依托,开发和新建凤凰寨、天艺茶庄、百日山景、奇石馆、甲板洞奇观、真武殿、朝圣宫等景点,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游客,成为著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30万人以上,全村“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过腊八节,吃百家宴”“打年货,到堰河”,每年举办的堰河年俗文化节已成为谷城乃至襄阳一张靓丽的名片。
  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堰河生态旅游经济合作社,把每家每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融资开发,对全村旅游进行统一规划和包装。通过合作社先后带动全村47户113名精准扶贫户脱贫就业,18户易地搬迁户每年分红率达到50%,努力实现“一家一栋小洋楼,一家一辆小轿车,一家有一个致富项目,人均存款达10万元”的“四个一”目标。
  “村里有产业,户里有项目,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堰河,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2019年,堰河村综合收入突破亿元,村集体资产过亿元。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最佳宜居村庄、国家3A级景区等荣誉称号。
  堰河村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果的主要因素: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充分运用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推进绿色生态发展。把党的领导贯穿新农村建设全过程,把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能。坚决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走保山护水、生态发展之路,山水变风景,资源变资本,村民高兴地说:“我们现在吃的是维护生态的饭,挣的是保护环境的钱”。二是坚持人民立场,在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践行群众路线。村党支部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遇事同群众商量,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无论是兴建茶园、修路架桥,还是开发景点、建设民俗,堰河村都尊重群众意见,不破坏生态环境、不搞大拆大建、不贪大求洋,一年干成一两件事,引导坚定不移跟党走,并共享发展成果,奋进全面小康。三是坚持改革创新,让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成为生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堰河村积极创新机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农家乐”,新建民俗园引进民间资本参与产业发展、服务配套,在改革创新中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获得感。
  二、教育主题
  围绕堰河村党委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开展特色教学。
  三、教育目的
  通过实地参观、体验调研,拓宽党员干部视野,提升党性修养。从堰河村党组织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的生动事例中,体会堰河村坚持绿色发展的信念;通过参观堰河村“人民大会堂”、垃圾分类中心、陆羽公园和茶园基地、天艺茶庄、民俗园等,感受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体验、交流、感悟中,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四、教学安排
  1.观看堰河村发展专题片《绿满堰河》,初步感受堰河发展的变迁和主题。约20分钟。
  2.参观堰河村“人民大会堂”、垃圾分类中心,重温入党誓词。通过了解堰河村“人民大会堂”的由来,感受堰河村的发展初心和巨大变化。通过实地察看堰河垃圾处理、化废为宝、净化环境、清洁家园的故迹,了解2003年以来堰河村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并坚持17年不变的过程,见证堰河转变绿色发展的生活方式。并在此重温入党誓词。约40分钟。
  3.参观陆羽公园、茶园基地。堰河人民在荒山坡上摆战场,干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地当床,天当被,累了就在山上睡”,大战三个冬夏,一片片荒山坡披上了绿装,先后发展茶园1200亩,经济林3000多亩,绿色经济成为全村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茶园成了风景,茶文化融入了景点。约40分钟。
  4.参观天艺茶庄。介绍茶叶生产工艺和有机茶的发展,在品茶中感受堰河的绿色发展。约30分钟。
  5.民俗园。介绍堰河村的最新发展,直接体验群众的创业发展和幸福生活。约45分钟。
  沿途分别介绍堰河的历史由来、整体发展及以银杏山庄“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等情况。
  上述现场教学时间为半天。更多现场教学可延伸到五山茶坛、茶博园以及黄山垭革命烈士陵园、九里岗红色教育基地等教育教学基地,教学时间为两天。
  五、教学保障
  谷城县堰河村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有一个大会议室和两个小会议室,可同时容纳300人接受培训,接待500人住宿、1500人就餐。
  谷城县堰河村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联系人:闵洪艳(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
  联系电话:13707279700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0408号-1
技术支持:荆楚网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