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专题 > “万里长江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

点燃机关党建“红色引擎” 全力助推长江经济带咸宁篇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10-28 点击次数:

  咸宁地处长江南岸,是长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绿色是咸宁的底色本色,生态是最大的发展资源。近年来,咸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党建引领,坚持融合发展,引导各级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走在前、作表率,在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奋力谱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咸宁篇章中彰显机关担当、贡献党建力量。

  一、牢记嘱托期许,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咸宁之径。一是对标对表,找准发展定位。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咸宁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定位,坚持把绿色崛起作为发展方向,经省党代会确定以“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为发展目标,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咸宁模式。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明确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责任状,切实推动党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在咸宁落地生根。二是专班推动,凝聚工作合力。市委成立咸宁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负责长江经济带及长江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等成员单位共同参与。成立咸宁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指挥部和十个专项指挥部,制定事项和项目责任清单,实行定期会商、统筹调度、统一指挥。三是优化生态,强化政治意识。调整和优化责任考核体系,把长江大保护相关环境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严格实行环境保护政绩考核。认真抓好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顺利通过省级销号验收。积极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有力促进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为长江经济带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锻造模范机关,不断夯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层基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念好“强、实、炼”三字诀,着力锻造模范机关,为推动建设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提供坚强保证。一是增强政治功能。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各级机关党组(党委)“第一议题”、支部主题党日的必学内容,推动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丰富党性锻炼载体,用好鄂南秋收暴动纪念馆、汀泗桥北伐纪念馆等15个市级红色教学点,录制《党内“女包公”钱瑛的红色人生》等15堂“红色咸宁启示录”系列微党课,培训党员干部2.2万余人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二是压实党建责任。建立健全“分级联点”机制,推动部门党组(党委)强化主责主业意识,真正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市委书记带头联系所在党支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联系部分市直单位党支部,市直单位党组(党委)书记联系所在单位基层党支部,全市共建立联系点106个。实施机关党支部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坚持项目化推进、节点式落实。每年评选红旗党支部和“十佳”支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三是锤炼纪律和作风。坚持以清廉机关建设为抓手,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通过开展“学习二十大 守好青廉心”等系列活动,并对市直机关在职7072名党员干部建立廉政档案,警醒党员干部存戒惧、守底线。聚焦重点岗位、关键人员,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累计谈心谈话11800余人次,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坚持以工作饱和度和实绩考察使用干部,引导党员干部当好发展第一推动力。出台9条“硬核”举措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近年来有195名市管干部因表现突出获得提拔重用或晋升职级。

  三、聚焦深度融合,打造助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服务品牌。坚持把“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贯穿始终,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助力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实现“三新三高”目标。一是以机关党建促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党员干部“遍访企业解难题”活动,解决企业反馈问题3917个,解决率95.6%。咸宁高新区党工委创新“1+1+1+N”服务模式,投资10亿元的元气森林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3个月时间。二是以机关党建促高品质文明生活。每周常态化开展“创文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万人洁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今年以来,市直党员干部已累计开展文明创建活动760余次。三是以机关党建促高效能基层治理。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联系群众34870户,解决问题5627个,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咸宁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0408号-1
技术支持:荆楚网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