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工作是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长江局”)在“十四五”时期落实长江保护法、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为长江流域由污染治理为主转变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和落实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的一项工作。长江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抓住中共中央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契机,结合生态环境部有关工作部署,以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工作为重要抓手,以实际行动推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
一、学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长江局分党组率先示范,中心组组织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分党组书记讲授专题党课,各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激发全体党员勇担当、善作为的奋斗精神。7月,结合2023年春季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监测工作,在监测船上以“忠诚履职、力建新功,全力做好水生态考核试点监测工作”为主题开展党日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最新重要讲话,就不折不扣完成水生态监测任务、支撑好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研讨,弘扬监测人迎难而上的乐观斗争精神。
二、强党性,以榜样的力量汲取能量砥砺初心
今年是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监测的第二个年头。野外工作辛苦,烈日当头、风吹雨淋,生活简朴,党员们冲锋在前。以身示范。党员张静是水生态考核监测工作的负责人之一,在2022年试点监测时,她始终冲在一线,不顾生病发烧,白天工作、晚上打针。今年水生态监测出发时,她已怀孕4个月,同事们都劝她留在后方监督,不必现场出差,但张静委婉而坚定地回答:“水生态考核采样监测非常重要,必须严格全过程质控,我不在现场,心里放不下。”
在党员的带动示范下,为保证工作进度,监测人员以“朝8晚11”的拼劲,在野外连轴工作59天,放弃数个双休和“五一”假期,顺利完成现场采样监测任务。
三、重实践,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使命感勇担重担
2023年4月以来,长江局先后派出8个水生态监测组,赴流域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省市承包、连续作战,行程约28000公里,历时59天完成长江干流、12条支流和6个湖库共计238个监测点位的样品采集。
除现场采样时间紧任务重以外,水生态监测的质量控制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创新工作,目前尚无相关标准规范可供遵循。通过连续两年试点监测,长江局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监测质控流程,每个监测组设一名质量监督员,每个样品均具有纸质监测档案记录和现场采样照片记录,做到“一样一档案”,采样工具做到“一用一备”,确保质控贯穿监测全过程。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环境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监测工作,中国环境报制作水生态监测专题、随船跟踪报道,直击水生态监测采样现场。
四、建新功,以创新驱动意识推动水生态考核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推进长江大保护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目前主要任务已由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其中水生态保护治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创新工作,国内相关工作基础薄,国外也无案例和经验参考。长江水生态考核试点工作自启动以来,就作为长江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方面,积极派员参加生态环境部组建的水生态考核专班,着力研究长江水生态试点考核机制的建立,经过两年多的实地调研、去粗取精、反复比较、逐个论证,2023年6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另一方面,长江局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连续两年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监测,不断积累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基础数据,为下一步水生态考核工作夯实基础。
长江局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开创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为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提供坚强保障。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