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专题 >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 省直机关青年奋斗风采录

逆行而上 践行医者初心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曾宪涛

发布日期:2022-04-14 点击次数:
  【个人简介】
  曾宪涛,男,汉族,1984年11月出生,共产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人事处副处长,武汉大学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核心成员)、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优秀编辑(个人)、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首届生物技术领域青年科学家最具发展潜力奖(个人)、全球学者库中国专家新冠肺炎国际论文学术影响力百强榜第81位(个人)、武汉大学青年五四奖章(个人)、武汉大学研究生优秀教学业绩奖(个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优秀共产党员(个人)等荣誉。
  【奋斗事迹】
  从事医教研一线工作12年。作为学者,面对新冠疫情他逆难而上,为国际抗疫注入中国力量;作为医者,他十年如一日克难攻坚,研究成果优化了临床诊疗、获国家部委采用;作为师者,他追求卓越,大力培养师资与建设课程,面向全球培养了一批人才。系列工作获行业认可,获聘国家部委专家、国家级学会常务委员、SCI副主编及中文核心刊物编委等。
逆行而上 克难攻坚 彰显学者担当
  面对疫情起始的未知疾病,他在王行环教授的部署下,立即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研究与一线应对,为国际新冠疫情应对做出了贡献。
  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他于2020年1月30日发表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2月6日英文版发表,被诸多科室组织学习,9月4日发表了更新版的循证指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团队评价两部指南是全球首部和首部最全面的COVID-19循证指南,质量分别排全球第2名和第9名。
  同时,他作为第二副主编组织编写了《实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手册》(主编:王辰院士、王行环教授;第一副主编:张定宇),于2020年2月中旬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首印10万册立即全部用于抗疫一线,并应美国华人医师会请求赠送指导抗疫,其来函致谢评价为“雪中送炭的书”。
  除此以外,他还设计了全球首份感染COVID-19医务人员的专用问卷,完成首项对医务人员及行政后勤人员感染路径、感染控制方案、心理影响及诊治方案的调查分析,入选Springer Nature年度高影响力期刊论文(Clinical Medicine学科共计24篇)。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Lancet子刊EClinicalMedicine等,被Nature、WHO政策文件引用,指南及专著还获湖北省和武汉市首个综合性抗疫特展展览并收藏。入选中国专家新冠肺炎国际论文学术影响力百强榜第81位,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牌(核心成员)等。
  2017年起任国家卫健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首批委员(共31人,钟南山与赵玉沛院士为主委)、国家卫健委的国家指南建设工作;多次高质量完成国家卫健委委派的应急任务,参与起草文件3部,获来函感谢。
潜心学术 刻苦钻研 践行医者初心
  带领团队围绕泌尿外科疾病的病因、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开展循证研究、临床及转化研究,已指导硕博士研究生24名。代表性工作包括:
  1.针对等离子电切设备的本土设备弱势、临床证据匮乏、行业标准缺乏等困局,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牵头在全国28家医院开展试验完成国产等离子设备治疗BPH及膀胱肿瘤的评价;作为专家和执笔人制定等离子电切术指南,是国内泌外界首次采用WHO方法的指南;作为起草人之一制定等离子电切术临床路径,由国家卫健委发布。系列工作证实了该设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助推了国产设备产业化,协助解决了卡脖子问题。获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首届生物技术领域青年科学家最具发展潜力奖。
  2.创新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学多项关键技术,主编专著被业内誉为“红宝书”;起草的《制定/修订<临床路径释义>的基本方法与程序》(通信作者郎景和院士)和《制订/修订<超说明书用药循证评价>的基本方法与程序》(通信作者王永炎院士)为制定标准的标准,内容被国家部委采纳。受邀担任中华医学会泌外分会等33部行业标准的方法学专家。受国家卫健委委托开展研究,专家组评价“构建了既符合国际标准、又贴合我国国情的方法学体系”。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
从零起步 追求卓越 担当育人使命
  带领团队瞄准国家对医学人才循证医学能力建设的重大需求,针对我国“循证医学发展弱、人才需求强”的瓶颈,提出“培养具有循证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循证临床决策能力的卓越医生”的理念,与王行环教授共同创建中国医促会循证医学分会、武汉大学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并以此为依托面向全球育人,成效显著:
  创建武汉大学循证医学及临床研究课程体系,创新“专兼结合、分级分层、全程质控”的教学管理体系,解决了学生培养与临床综合能力培养脱节的问题。承担武汉大学本、硕、博及留学生课程11门,2017年至今共授课1566学时、学生共5768人(留学生203人)。
  创建将教师队伍建设与部门研究例会、教师自身科研相结合,将自有教师与临床一线教师相融合的师资培养方法,解决了教师力量薄弱、国际视野欠缺、专业背景单一,与临床一线脱节的问题。已帮助湖北、湖南、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广东、广西、安徽、江苏等10省进行师资力量培养及学科建设,接收19所院校进修人员56名;以MOOC课程为载体面向全国育人,2020年9月起共14942人。
  创建学习资源库及多维的“EVIDENCE”推广应用模式,打造华夏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论坛品牌,解决了学习途径及资源少的局面。面向全国举办培训班13次、受邀在全国开展学术讲座1000余场,受众累计10万余人次。
  带领教研室成为国际权威组织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共9位)和执委会联席主席单位;受邀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委会及中华预防医学会循证预防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获第二临床学院教学管理先进集体(第1完成人)和武汉大学研究生优秀教学业绩奖(个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0408号-1
技术支持:荆楚网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