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党建

你呼我应过大关
——宜昌市直机关建立“为民服务解难题”长效机制观察

发布日期:2021-01-22 点击次数:
  2020年,是一场大战大考。
  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尚未平息,暴雨山洪又接踵而至;同步要“结硬账”的,还有脱贫攻坚总决战,三张“考卷”叠加。
  面对一场场躲不开、输不起的对决,宜昌市直机关的80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围绕一个个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想办法、办实事、解难题……一张张情系人民、造福于民的清单中,浸润着为民服务孺子牛的精神与心血。
  平战转换,应急突击队遍及每个社区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人民群众健康、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抗击疫情的物资告急、人员告急。
  危机关头,宜昌市党员干部就地下沉,他们亮身份,冲在最前方,共筑疫情防控“隔离墙”。
  大雪纷飞的山路上,凌晨的要道关口,市直交通系统29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组建突击队轮流值守,细心协查记录、进行车辆消毒、移交存疑车辆和人员。
  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市环境整治组办公室
  工作人员陈武,连续加班3个通宵,拿出宜昌市全域消毒行动实施方案,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
  市住建局48小时高效推进市三医院结核病防治综合楼竣工,市交通运输局协调宜昌公交集团紧急调配开通医护人员通勤公交,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保证市民的“菜篮子”价稳量足,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严禁哄抬价格的三条禁令……
  从2月1日起,宜昌市直机关共有6161名党员干部职工下沉到主城区19个街道(乡镇)、170个社区(村)、800余个卡口参与疫情防控,3月27日全部撤回,历时56天,成为社区防控的主力军。
  疫情还未远去,汛情扑面而来。
  6月27日,宜昌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3小时最大降雨量近140毫米,全市部分地区发生积水、滑坡及车辆人员被困事故。
  关键时刻,党员干部闻灾而动、逆水而行,与人民群众战在一起。暴雨中,宜昌交警用身体做标杆引导车辆,宜昌城管把守井盖为过往行人做安全指引……
  “幸亏有下沉的党员干部帮忙,组织居民积极参与自救,将强降雨对居民财物的损害降到最低。”伍家岗区东辰二号市场物业公司负责人向荣说。
  “你看,这位厅级干部也加入其中,让我们太感动了。”向荣向记者展示训练照片时介绍说,为了应对各类突如其来的灾害,小区成立了志愿者突击队和应急工作队,市政协副主席王仁俊作为一名普通下沉党员,带头报名加入应急工作队,无论是平时演练,还是在2020年发生的两次大暴雨抢险中,他都一马当先。
  同王仁俊一样,市直机关一批批党员领导干部下沉社区,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与到社区的各项工作中,积极发挥行业所学、个人所长,听从社区安排、主动靠前服务。
  “过去,要办成一件事,社区既要跑现场,又要跑部门。现在,我通过下沉党员就能找到相关单位,有效整合资源,办了一件又一件仅靠社区力量办不成的大事。”锦绣社区书记邱敏说,2020年,一共有来自77个单位的542名下沉党员在锦绣社区报到,为社区工作增添了力量。
  在锦绣社区锦绣华庭小区,一排垃圾分类箱整齐地“站”在小区门口。“这款全自动、全封闭垃圾箱,能这么快装进小区,下沉党员功不可没。”邱敏说,在9月份召开的居民需求座谈会上,有人提出:常见的垃圾箱密封效果差,气味扰民。随后,她通过下沉党员联系上市城管委,小区内垃圾箱更换工作得以迅速启动。
  下沉党员还分批进入点位,当起了垃圾分类的引导员、巡视员,让居民从“要我分”变为“我要分”,从“糊涂分”变为“明白分”。
  历经疫情、汛情大考后,宜昌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应急谋远,出台系列制度推动“双报到双报告”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促进下沉党员真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干在平常,推动了基层组织增活力、党员干部受教育、居民群众得实惠、社区治理上水平。截至目前,全市83142名党员干部下沉326个社区报到领岗、履责服务,共完成社区安排事项18944件,领岗服务率达96.98%。
  有呼必应,“店小二”一线服务企业解难题
  在宜昌突发暴雨洪水灾害中,宜昌市点军区乐星红旗电缆(湖北)有限公司生产被迫停止,损失巨大。
  灾情发生后,市直机关干部组成服务专班第一时间深入企业了解情况,为企业拟定8项灾后恢复举措,并以任务清单形式交相关单位办理。很快,300万元保险赔款提前到账,获得电费优惠36.17万元……该公司全面恢复生产,比预期提前1个月左右。
  “订单逐月增加,每月新增约5000万元。”公司副总经理何足玲说,政府的定制“服务包”,不仅让他们挺过来,还帮他们稳得住、能发展。
  这只是宜昌市创新实施“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如今,全市33名市级领导联系服务68家重点企业,323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3112名干部联系帮扶3509家企业,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
  华耀科技公司是伍家岗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业研发生产紫外线消杀产品,现已取得10项授权专利,合作的客户均为国内环保行业龙头、知名企业。
  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致使企业停产两个月,前期应收账款难以回笼,其间还需支付薪酬、厂房租金等。对于一个尚处初创期的小企业而言,面临着沉重的资金压力。
  有市场,有技术,但因疫情影响流动资金出现短缺。华耀科技所反映的问题很快上了每周例行的“企业方舱”工作领导小组碰头会:符合标准,华耀科技可以“入舱”。
  “7天完成放款审批,我们拿到了71万元的贷款,年利率从5.65%降至4.5%。”华耀科技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巧云说,资金到位后,企业迅速恢复了产能。
  为精准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遇到的难题,我市借用疫情期间收治救人的方法--搭建“企业方舱”,13个政府部门与21家金融机构集中办公、协同服务,为入舱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和华耀科技公司一样,全市有80多家企业通过“方舱”救治“满血复活”。
  订单不足、销售困难,怎么解决?市直机关干部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服务,实施“一企一策”,为企业定制“服务包”,帮助企业研判分析、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去年10月16日,全市包装企业产销对接会上,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市综艺包装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去年11月27日举行的长江·三峡建筑产业博览会,为建筑建材装饰产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郭慧到湖北广辰药业有限公司开展现场服务,在了解到企业存在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后,协调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落实1000万元贷款。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带头包保服务,下沉企业和项目一线助企纾困,帮助安琪酵母公司项目稳妥处置项目招标问题,协调优化供水接入改造方案,解决企业供水报装难题等。
  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市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痛点、难点、堵点,先后解决各类企业诉求4984个,用一项项硬实举措,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决战决胜,55支工作队带动8万多名党员干部战贫
  面团在案板上几经搓、揉,再用小竹刀点、压,最后在手中缠、捏、掀,一朵栩栩如生的玫瑰便在黄奎的手上呈现出来。
  “像我这样的残疾人也能学手艺、找工作、自食其力,得感谢市人社部门的领导。”家住点军区三岔口村二组的黄奎,因先天双脚残疾无法正常干活而致贫。2015年,市人社局、共青团宜昌市委、民革宜昌市委、九三学社宜昌市委等单位组成的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三岔口村,黄奎的家有了大变化。
  驻村帮扶队还为黄奎联系了对口帮扶人、市人社局副局长郭建民。“就业一人,脱贫一户。”郭建民首先在猇亭区力佳科技有限公司为黄奎找到一份工作。“公司是计件工资,开始上班每月工资2800多元,熟练后就能拿到4900多元。”黄奎说,他特别珍惜这份工作。
  2019年,在郭建民的帮助下,黄奎先后到北京年轮中医骨科医院、市一医院做了双脚的矫正手术。“两次手术后,我的双脚能正常行走了,趁着恢复期,我正好可以多学一门手艺,就业的时候选择也就更多了。”谈及未来,42岁的黄奎信心满满。
  市人社局驻山岔口村第一书记文少军介绍说,在市人社部门的牵线搭桥下,该村有67个贫困户找到就业岗位,实现脱贫销号。
  在脱贫攻坚这场大考中,我市坚持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党员干部尽锐出战、进村联户,统筹整合力量在村集结、资源向村集聚。市直机关共派出55个工作队驻扎村庄,下足“绣花功夫”,开展扶志、扶智行动。
  “每一个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集体。”市扶贫办副主任陈爱国说,市直机关共有146家单位派出工作队员、169家单位进行结对帮扶,瞄准特殊贫困群众的特殊困难,一项项解决,一户户攻坚,村村都留下了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的成绩单。
  在点军区联棚乡泉水村,村党支部书记赵飞华称赞宜昌交旅集团扶贫工作队驻村队员屈红兵,不仅跑项目、找资金,为村里修路、引水、安路灯、整治环境,还利用自身优势,主动联系、组织协调,帮助泉水村连续举办了六届蜜柚节。“村民间吵架闹矛盾,还专门把老屈叫去主持公道,他们最听老屈的话。” 赵飞华说。
  陈爱国介绍说,去年3月之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贫困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农产品销售困难,一些项目被迫停工……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纷纷开直播、化身“网红”,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搭建三峡物流园消费扶贫专区,40家扶贫市场主体的600余种农副产品入驻,享受免租金、免水电费、免停车费等政策;市供销社在城区开设宜昌市消费扶贫体验馆、生活馆,同步推出微信小程序,上架扶贫产品500余款,日均销售额近1万元;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除了购买扶贫产品进驻机关食堂外,还通过举办小型展销会,帮助扶贫村、农村合作社消费农产品。
  “自从参加了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举办的小型农产品展销会后,回头客一个个找上门来订购。”宜昌市山里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周海林说。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正是这种党心连民心凝聚起的磅礴力量,宜昌连续三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名列第一方阵。
  (中共宜昌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0408号-1
技术支持:荆楚网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