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多危险,谁都知道武汉的疫情有多严重,但是省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有一群这样的人,不惧疫情,下沉社区,默默地守护着社区安全。下沉就是上班,上班就是尽责,“非常时期当尽非常之责”、“我是党员,我不上谁上”、“上不了前线,就坚守一线”“既然我来了,就要为群众的安全负责”……他们家中都有小孩和老人,但他们都化身为居民小区“保安员”、社区防疫“宣传员”、生活物资“送货员”……争做社区防控疫情的坚实“守卫者”,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践行“青年文明号”的承诺和使命。
义无反顾,扎根社区的“双子星”——李琦、张辉
李琦和张辉自2月17日分别到豹澥街道桃花源社区和长湖社区报到以来,作为社区志愿者的主力队员,每天的工作时间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5点半,忙碌的时候,有时候要忙到晚上九、十点。
下沉的两个社区分别有住户4350户和5519户,疫情防控任务艰巨,李琦同志在收到下沉社区通知的那一刻,立马把自己年仅4岁的小孩托付给了自己的岳母。巡逻、站岗、入户、宣传、代购、运菜、核算、送货,一干就是近20天,每天工作8个小时,有需要的时候工作十几个小时。不怕风险入户排查7个楼栋,约648户,其中5个楼栋有确诊感染楼栋。不怕繁琐团购物资3000多份,并进行核算分发配送。不计得失主动维修社区防疫数据报送电脑。尽管很累,他总是对家人说很值得,他终于有机会实现他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战士。防疫物资紧缺,但他不曾害怕风险,他唯一害怕的是在他的守护下仍然有居民不慎感染,所幸的是他所在社区已经连续16天无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发热病人。

李琦给老人送菜

李琦入户排查
张辉同志下沉社区是老旧小区,小区大多是6-9层的楼梯房,老龄人口大概占15%,工作任务多而杂,有需要蔬菜、水果的,还有需要药品。为解老人的生活需求,要百般耐心,有时候一家住户,一天要反复跑几趟,因为是楼梯房,上上下下几趟下来,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累了一天腰酸背疼,回到家独自隔离,和3岁的儿子虽然在一个屋檐下,但只能通过视频以慰思念之情。他说,这是我到武汉过得第一个新年,虽然因疫情缺少了年味,但作为志愿者服务社区居民,认识和帮助了许多社区的邻居,有些还成为了朋友,人与人之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味,这个年印象深刻,感到很充实、很欣慰。

张辉分发团购的蔬菜

张辉给居民送爱心菜
沉心下沉,做社区抗疫的一块砖——刘勇
刘勇同志第一时间下沉社区,加入党员疫情防控小组,主动承担小组排查信息的收集整理,创建居民疫情防控微信群,建立居民档案,发布微信排查小程序,提高疫情排查效率。他还负责一栋楼122户居民的全面排查工作,虽然排查楼栋有确诊疑似病人,他仍不放过每个疑点,反复通过微信、电话核实、上门核实、物业查询、查看水电表运行情况、走访邻居等方式进行确认,每次32层楼跑下来已是满身大汗。排查结束后,他又和小组成员一起利用排查信息,梳理出小区医护人员、独居老人、孕产婴、重症慢病、行动不便的家庭,主动与他们联系询问生活需求,承诺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每天主动与社区联系对接,为他们采购配送粮食、蔬菜、药品等基本生活物资,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随着居民对封闭管理的逐步适应,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变身为志愿者,尝试组织团购服务大家,刘勇同志又与组员一起担负起志愿者与社区的沟通协调和团购秩序的维护、协助团购物资的分发工作,尽力保障所管辖网格团购安全、合法合规。每当听到服务对象、小区居民对下沉党员的赞扬和感激都感到由衷地自豪,他感慨道“疫病无情人有情,这场灾难拉近了邻居们的距离,大家都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疫病要防,教育不能停。刘勇同志的爱人是教师,他积极支持爱人在家开展远程教学,挖掘家庭现有资源,出主意想办法,帮助搭建教学平台,协助网上教学活动,保障教学顺利进行,教学效果获得学校肯定。

刘勇上门疫情排查

刘勇为居民分发团购物资
关爱巴铁友人,搭建防疫的友谊桥梁——刘坚
刘坚同志作为2位小孩的父亲,因为工作需要,年前没有跟随父母回老家过年,而是选择留守武汉,他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尽管家中事务繁多,他依然主动加入社区志愿者的行列。2月22日,他正在把牵头团购的菜分发给住户,碰巧遇到了2位外国朋友正在找岗亭保安寻求帮助,因为语言不通,双方陷入尴尬。于是这位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主动上前用英语试着与他俩沟通,原来他们是巴铁友人,需要购买一些生活物质。刘坚告知他们:“在我们国家抗击疫情的时候,你们国家给予了我们捐赠和帮助,我们都是真朋友好兄弟,请你们放心,在武汉我们就是一家人,有任何困难尽管找我。”双方留下微信和电话。在几次上门送生活物资的交往中,巴铁友人Aimal的室友Mahi也主动联系他,寻求他的帮助。就这样他成为巴铁友人防疫的贴心人,帮忙解决水果、饮用水、蔬菜等生活物资,让巴铁友人生活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武汉人民的友好和关爱。

刘坚给Aimal送生活物资

刘坚与Mahi沟通需求
身在外地心系汉,抗疫的铁汉子——田国军、陈轲
田国军同志在宜昌居住地社区报到后,立即投入防疫第一线。连续多日在社区的部分开放式小区值守6个小时以上,上门进行人员排查、体温测量,协助社区转运爱心蔬菜,冒雨为居民排队买药送药,搬扛重物总是第一个上,一天下来常常汗流浃背。妻子摸着他汗湿的衣服,总是劝他不要去了,他回答说,“如果我现在躲在家里,我不知道以后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家中女儿在他出门时,总是不舍,爸爸、爸爸,含着眼泪不停地叫。他对女儿说,“爸爸出门是去帮很多小朋友送蔬菜送药,这样他们就能长得健健康康。”

田国军搬运爱心菜

田国军社区执勤
陈轲同志在宜昌家中,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成为志愿者,负责居住楼栋的健康情况排查,逐户督促统计居民报体温,对未报体温的居民进行上门排查,了解居民的物资需求情况,协助社区购买物资。不惧危险,为居家隔离人员将物资配送到户。回家后主动与家人隔离,更无法亲近家中不满半岁的宝贝女儿,女儿哭时闹时,他只能在门缝里看她一眼,强忍住心中的父爱,只能在自己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干着急。他还参与小区夜班值守的重任,一值就是一宿,但他从来不说累,充分发挥了年轻党员同志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的优良作风。

陈轲夜间值班

陈轲帮忙购买物资
战疫中携手并进的童年伙伴——许诗尧
战疫当前,岂避祸福。在收到党员下沉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号召后,作为共产党员的许诗尧第一时间向省公安厅社区报名。一面照顾好大病初愈的母亲,一面认真为社区工作做好准备。21日接到社区安排,立即投入社区志愿者团队,参与对接中百超市,采购和发放生活物资的工作。巧合的是,志愿者团队的八人中,有两人和他来自于同一所幼儿园。昔日的童年玩伴,今已成长为抗击疫情洪流中的战友。面对社区志愿者人数较少、住户人数多、社区面积大的情形,大家集思广益、献谋献策,为住户提供线上线下多种服务。每周至少要组织三次物资团购,及时为居民送上食品和急需的生活物资。由于一些年长住户不能熟练运用手机,很难在发放物资第一时间收到消息,许诗尧同志主动通过电话联系。一天的发放工作结束,时常已是晚上七八点,拖着疲惫的身躯的他回到家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但许诗尧相信,小家的牺牲会换来更多大家的安心。他期待着疫情终将过去,能带着母亲去东湖绿道走走。

许诗尧分发蔬菜

许诗尧分发蔬菜
有着党员一样担当的入党积极分子——秦时聪
秦时聪是加入到“青年文明号”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同志,他虽然不是党员,却也毫不犹豫地加入抗疫队伍当中。他不惧疫情险情,坦然面对防控一线的危险,积极报名参与高危小区疫情防控工作,始终以一名党员身份要求自己。无论昼夜、不管风雨,都准时出现在小区门口认真履职尽责,测体温、登记出入车辆、宣传抗击疫情知识、阻止外来人员进入小区等等。在社区办公室他是电话接线员,在居民楼栋他是爱心菜的发放员,在小区卡点他是乐于吃苦的消毒员。为了切断传染源,守护自己的家园,他不畏辛苦,服从社区安排,他说:“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我也想像身边党员一样,为抗击疫情出份力尽份心。”

秦时聪社区测温

秦时聪社区执勤
一线战“疫”的“贤内助”——刘子豪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刘子豪同志甘愿承担起所有家务,鼎力支持妻子投身医护一线中去,在家里扮演起了“奶爸”的角色,照顾好四位老人和两个孩子,让她安心工作。妻子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和她的伙伴们奋斗在抢救生命的前线,十分辛苦。面对周围同事感染、防护装备匮乏、处置能力有限的境况,作为丈夫的他,十分担心妻子的身体,但他从来不曾劝阻妻子,因为他知道此时国家这个大家比起他这个小家更需要他的妻子。他强忍住心中的不舍,对妻子说,“家中凡事有我,你就放心吧。”从视频中看到妻子瘦小的身躯,他又是心疼又是钦佩。此时,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系起围裙拿起锅铲,料理好他以前不擅长的家务,变身妻子的“贤内助”。

刘子豪夫人奋战医疗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