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鄂州,谆谆告诫“粮食安全要靠自己”,强调指出“古村落要保护好”,殷殷嘱托“要给乡亲们造福”。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考察长江,特别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十年来,全市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传统钢城”迈向“现代港城”,机关担当、党建作为有力彰显。
一、在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中彰显机关担当
鄂州的133个湖泊,是长江生态重要组成部分。市直机关站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第一方阵,走在细分流域治理“底图单元”的第一梯队,以生态保护的实际成效彰显使命担当。
1.退垸还湖,联通水系。梁子湖区500平方公里全面退出一般工业。14处6.19万余亩围垸永久性退垸还湖,牛山湖炸堤还湖,梁子湖面积扩大了100余平方公里。新建樊口二站、花马湖二站两个过江通道,梁子湖、花马湖、洋澜湖、南迹湖四大水系与长江自然联通,为保障武汉、黄石、咸宁及鄂州的行洪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2.修复湿地,铁腕治江。综合整治江滩环境,建成全省长江大保护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樊口江滩公园。出台《鄂州市长港河保护条例》,修复大梁子湖水生态,建成湖滨缓冲带和生态防护林。实施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41项重大治理工程,关改搬转80公里长江岸线沿江化工企业,拆除非法和水源保护区码头108个、违法建设项目48个,坚定推进“十年禁渔”。
3.系统治污,全域治理。整改销号30个入河排污口,开展关停“散乱污”企业319家,专项整治黑臭水体,河湖保护区内的182家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或搬迁。实施“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推进“厕所革命”,小厕所改善了大民生。推进精准灭荒,荒山披上绿装变成林海。全市基本实现全域污水收集处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二、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展现党建作为
市委出台《关于深入贯彻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鄂州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各级党组织努力把鄂州建设成为国家和湖北发展大局中的重要节点,奋力谱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鄂州篇章。市直机关积极扛责响应,主动靠前作为。
1.强化政治武装聚合向心力。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经济思想、文化思想、党的建设重要思想,保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定力。机关“五路大军”下基层,广泛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及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明确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目标、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基础、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党员教育新线路,整合资源、拓点扩面,培育沿鄂州百里长江段和百里长港河22个教学点、2条闭环党员教学线路,把实训融入实景,着力打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课堂。
2.培育品牌激发创造力。培育市直机关党建品牌102个,“机关党组织书记领办实事”示范项目271个,共谋“共同缔造”示范项目61个,持续激发抓党建、促业务、谋发展的内生动力。探索生态价值工程。通过以生态价值补偿为核心的横向财力性转移支付,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近两年,横向转移支付生态补偿资金2.13亿元。这一探索创新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相关经验被《人民日报》整版推介。创新生态金融模式。推行生态资源金融化、资本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全市生态资产抵押贷款额度达3.44亿元,逐步实现生态资产质押融资品种全覆盖。强化绿色发展考核。推进生态治理法治化,运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全市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先后问责78名相关责任人。每年拿出600万元资金对9大类生态保护项目“以奖代补”。
3.深度融合锻造战斗力。深度融入安全发展。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完善“一江四域、一主多支”防洪抗旱格局,推进梁子湖创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国家重要湿地,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344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深度融入城市发展。围绕构建“两翼齐飞,城乡融合”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东翼对标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城市,实现“城市机场”向“机场城市”转变;西翼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城市标准,协同打造武汉新城“两高地、两中心、一样板”;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布局,努力打造“两翼驱动、三区协同、城乡一体”城乡融合发展“鄂州样板”。深度融入产业发展。注重向产业园区、产业链条、产业块状集中,聚焦临空偏好型和优势主导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实施“党建+项目建设”,高水平注入“红色动力”。实施“党建+乡村振兴”,全面激活和美乡村“红色引擎”。实施“党建+营商环境”,构筑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三、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中示范先行
随着武汉新城的加快建设和鄂州花湖机场快速投运,注重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放、力量下沉,为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夯实基层基础。
1.“五级架构”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架构,机关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第一书记”,365名机关班子成员担任“大党委”兼职委员,438名机关下沉党员担任网格党支部兼职委员,楼栋内机关党员纳入党小组管理,3756名机关党员担任党员中心户,发挥机关所能、党员所长,解决居民所急。
2.“四套机制”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建立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双报到、双认领、双报告、双评价”机制,机关1.3万余名在职党员干部常态下沉社区。运用“智慧网络下沉平台”,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单位)接单、社区(居民)评单”,制定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一张张“问题清单”变成沉甸甸的“幸福帐单”。推行党员下沉社区工作情况与单位考核、与党员干部评先选优、与下沉党员星级评定、与干部选拔任用“四挂钩”评价考核。量化党员“接单”服务时长,积分兑换激励志愿服务,实现管理由“虚”转“实”。
3.“三方联动”筑牢基层治理单元。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关党员遍访社区”,物业联盟服务,建“红色网格驿站”767个,建“暖蜂驿站”24小时开放,设“流动办公桌”,举办社会治理“半月谈”,为社会治理工作“找病灶”“开药方”,机关力量牵引多元共治。
(鄂州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供稿)